楊坤條
學校管理是一門科學。要確保學校規范、有序、有效的科學運作,以取得理想的辦學績效,需要管理者具有豐富的教育智慧和管理水平。在實施精細化管理的今天,學校管理者應具備的三種能力:思考力、內動力和執行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既是對學校管理者個人素質的高層次要求,又是學校實施精細化管理、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的基本保障。
一、思考力
思考力是萬力之源。從小處說,思考力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從大處說,它關乎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對一所學校而言,它關系學校的發展和未來。工作中管理者要不斷修煉思考力,做到勤于、善于、精于思考,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更好管理學校,引領學校發展。為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服務。
思考力修煉是長期而艱巨任務,絕非朝夕之功,需要日積月累、厚積薄發。第一,要在研究學校文化中修煉思考力。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靈魂、學校生命力所在。最高境界的管理不是制度約束,而是文化引領。作為管理者,要品味、研究、領悟、提升學校文化,進而將學校文化內化為全體師生自覺行為。第二,要在解讀學校計劃中修煉思考力。每期學校計劃是指導學校一期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因此,要研讀計劃,逐字逐句細讀,特別是要反復、認真讀關鍵性詞語和句子。不僅要真正理解計劃中對每項工作的要求是什么,而且要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唯有此,才能增強工作思考力,將工作要求內化為具體行動,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要在解讀目標責任書中修煉思考力。目標責任書的簽訂是進一步強化責任。如何順利實現目標,抑或超額完成目標呢?需要有長期思考力。思考采取什么有效措施達到事半功倍效果:思考朝著既定目標努力進程中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應采取什么對策:思考自己工作及所主管工作效率如何、有無失誤、如何改進等。唯有不斷思考、改進,才能使目標如期實現。
二、內動力
內動力是一個人想干事、會干事、干好事的根本動力。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內動力來自他的責任心、使命感,以及對所從事教育事業的追求。
內動力提升對學校管理者有特殊意義。從個人層面上講,缺乏內動力。就不能出色完成本職工作任務;從班子成員角色層面上講,缺乏內動力,就不能起到率先垂范、示范引領作用;從學校層面上講,缺乏內動力,分管工作會阻礙學校飛躍發展:從教育和培養人層面講,缺乏內動力,會貽誤一代人健康成長。由此可見,內動力事關事業成敗,以及培養人的百年大計。
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作為為孩子一生奠基的小學教育管理者,要樹立為孩子終身發展負責的思想;要樹立“教育學生六年,影響人生六十年”的教育思想:要樹立“愛校勝似家庭,事業重于生命,一切為了學生”的師魂標準。工作中不斷提升內動力,永葆工作激情,并善于激發團隊中每個成員的內動力,使他們有崇高職業理想、明確教育目標、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中不斷挑戰自我、發揮潛能,形成共同教育理想和目標而執著追求和無私奉獻的良好氛圍。
三、執行力
執行力可以理解為:有效利用資源,保質保量達成目標能力。因此,衡量執行力如何,主要看是否高標準、高質量和高效率完成目標任務。
學校要想走內涵發展之路,成為讓社會滿意、家長放心、學生終生受益的品牌學校,就必須有極強執行力。提高執行力,就是要樹立強烈責任意識和進取精神:樹立強烈合作和效率意識;樹立創造一流的高標準意識;發揚嚴謹博學、務實高效工作作風;發揚精益求精、勤勉刻苦工作精神;把“求實、求精、求細”變成常規,化作習慣;用盡心思把每項工作都做到極致。歸根結底,執行力就是工作品質和應變能力的反映。作為學校管理者,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師生起示范引領作用,所以一定要率先垂范,在親力親為中提高執行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任何一項工作的推動,光有領導者發號施令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領導者模范帶頭,不怕困難、排除阻力、率先垂范、沖在最前。
當然,管理者執行力絕不僅僅是要管理者個人勇往直前、身先士卒、孤軍深入、敢打敢拼,而且還要管理者帶領屬下攻堅克難、奮勇爭先、共同努力、實現目標。而個人執行力也只有在管理者精心決策、正確引導、模范帶動下,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因此,管理者要善于在工作落實、真抓實干中影響和帶動他人,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認真反思、總結經驗、大膽創新、勇于改革,提高執行力,進而實現管理精細化與高效化。
總之,辦好一所學校。不僅是政府、教育部門的美好意愿,也是千萬家庭的美好愿景,更是學校管理者不懈追求的教育目標。但愿每位學校管理者都能在工作中不斷提高思考力、內動力和執行力,傾其所能地為辦出品牌、優質和理想的學校。
(作者: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陜州小學黨支部書記)
[責任編輯:嚴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