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花
山東莒縣人民醫院骨三科,山東莒縣 276500
Pilon骨折合并糖尿病的圍術期護理及康復指導探析
陳維花
山東莒縣人民醫院骨三科,山東莒縣 276500
目的研究分析在圍術期對Pilon骨折合并糖尿病的護理干預及康復指導。方法擇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間在該院骨外科接受治療的48例Pilon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通過隨機抽樣法將其平均分成兩組,一組24例患者應用常規圍術期護理干預作為對照組;一組24例患者在常規圍術期護理的同時加用康復護理指導作為觀察組。結果觀察組患者骨折恢復的優良率約為91.67%(22/24)明顯大于對照組的79.17%(19/24),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圍術期的優質護理結合康復指導能明顯提高Pilon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恢復效果,對患者的康復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Pilon骨折;糖尿病;圍術期;護理;康復指導
Pilon骨折是由于踝關節中立位受到縱向暴力所產生的壓縮性骨折[1],這種骨折的特征主要是踝關節干骺端出現不同程度的粉碎及壓縮,如果治療、護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出現創傷性關節炎、骨折不愈合以及切口感染等臨床并發癥。糖尿病是一種糖代謝紊亂性疾病,會降低組織愈合能力及機體抵抗能力,提高術后感染的發生率。現擇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間在該院骨外科接受治療的48例Pilon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進一步探究圍術期的護理干預及康復指導的臨床作用,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間在該院骨外科接受治療的48例Pilon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通過隨機抽樣法將其平均分成兩組。觀察組24例患者中,包括11例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年齡范圍為23~57歲,平均年齡(42.52±6.03)歲。其中,左側骨折者16例,右側骨折者8例。對照組24例患者中,包括12例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年齡范圍為24~58歲,平均年齡(43.53±6.14)歲。其中,左側骨折者14例,右側骨折者10例。
1.2 方法
對照組:24例患者應用常規圍術期護理干預。①術前評估、指導:糖尿病患者對手術治療的耐受性很差,術前必須進行完善檢查,準確評估患者臟器功能及手術風險,制定有效的護理方案,增強患者的手術耐受性。同時,與患者建立有效溝通,消解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手術配合的信任度。②飲食護理:結合患者的不同健康狀況,制定針對性的飲食計劃,并且加強糖尿病的飲食宣教,每日三餐或四餐合理飲食,主要進食高蛋白質、低糖的食物。③控制血糖:圍術期內,在患者空腹狀態、三餐前后、睡前等不同時點進行血糖水平的監測[2],手術前停止應用降糖藥物,改為皮下注射胰島素,加強血糖的控制,使血糖水平穩定在5.4~11.0mmol/L范圍內。④術前常規: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適當臥床休息,將患肢抬高,骨折24 h內于患處冰敷,以便達到消腫的目的。緊密監測患肢末梢的血液循環、感覺、顏色以及溫度的變化[3],避免誘發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⑤術后病情觀察:術后加強患者臨床體征的監測,具體包括血漿引流量、尿量以及血糖水平等。如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主治醫生,進行有效處理干預。注意患者切口是否發生滲液、滲血現象,觀察引流管是否保持暢通,及引流的量、顏色和性質,通常引流管在手術結束24~48 h便可以拔除。注意足趾的血液循環、皮膚溫度、感覺以及活動情況,避免出現骨筋膜綜合癥。
觀察組:24例患者在常規圍術期護理的同時結合康復護理指導。①康復指導:早期囑咐患者進行趾間關節、跖趾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部位的活動[4],以利于促進肢端血液循環,避免或減輕水腫癥狀,加強功能恢復。踝跖屈、背伸盡力性肌收縮訓練的開始時間根據骨折分型而定。Ruedi-Allgower I型、II型沒有石膏外固定的患者,在術后第3~5天可以接受被動踝關節活動鍛煉,1~2周后開始踝關節的主動鍛煉。III型患者的骨折較為復雜,關節面被嚴重破壞,術后在2~3周時可以進行康復鍛煉。對于應用石膏固定的患者,術后6~8周時開始康復訓練。6~8周拍攝X線片,如果發現初步骨痂形成,則可通過下肢連續被動活動器(英簡CPM)實施關節功能訓練活動,每天2~3次,每次活動時間20~30 min,活動幅度從小到大,逐漸過渡,以患者可以耐受為原則。在必要情況下,可配合理療干預,10~12周后可以開始下床行走,用力的大小、負重的強度應該結合X線片顯示骨痂形成的情況而定。
1.3 統計學分析
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對試驗數據實施系統化處理,運用χ2對試驗所得計數數據進行檢驗。
觀察組患者骨折恢復的優良率約為91.67%(22/24),明顯大于對照組的79.17%(19/24),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兩組患者均沒有骨不連、骨筋膜綜合癥以及切口感染等臨床并發癥的病例產生。
表1 兩組患者的骨折恢復情況對比分析表[n(%)]
Pilon骨折通常是因為高處墜落傷或交通傷所造成的[5],多是關節面破壞或脛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有時可能伴隨腓骨遠端骨折,臨床治療的難度很大,極容易發生骨不連、骨筋膜綜合癥以及切口感染等臨床并發癥。糖尿病患者伴有蛋白質、脂肪以及糖代謝紊亂,增加了Pilon骨折圍術期產生臨床并發癥的風險。所以,圍術期有效的護理干預及康復指導是保證手術成功、預后效果的關鍵。手術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檢查,準確評估患者的手術耐受能力,加強患者的心理疏通,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嚴格監測患者血糖水平,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手術治療后,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注意患者病情的監測觀察,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功能康復訓練,能夠避免或降低并發癥的產生,以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復。通過本次試驗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骨折恢復的優良率約為91.67%明顯大于對照組的79.17%。同時,全部患者均沒有發生骨不連、骨筋膜綜合癥以及切口感染等嚴重性并發癥。由此我們足以證實,圍術期的優質護理結合康復指導能明顯提高Pilon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恢復效果,避免臨床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的康復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1]潘紅.關節鏡下復位結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療Pilon骨折的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11,9(5A):1325-1326.
[2]俞光榮,汪文.Pilon骨折治療方法的選擇和療效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11,27(2):149-155.
[3]張艷麗.護理干預對減輕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6):103-105.
[4]陳軍,朱明輝.Pilon骨折患者行復位固定術的圍術期護理及康復指導[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5):113-114.
[5]宋春利.骨折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11,8(18):512-513.
R473.6
:A
:1672-4062(2014)11(a)-0093-02
2014-09-17)
陳維花(1979-),山東莒縣人,主管護師,女,本科,研究方向:骨科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