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云峰 江西省定南縣中山醫院 341900
第5跖骨基底部撕脫性骨折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的足部損傷,約有90%的第5跖骨骨折屬于基底部撕脫性骨折[1]。本文選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第5跖骨基底部撕脫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采用無頭加壓空心螺釘治療第5跖骨基底部撕脫性骨折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第5跖骨基底部撕脫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齡18~55歲,平均年齡(37.2±1.5)歲。受傷原因:重物砸傷5例,跌倒傷16例,交通傷8例,高處墜落傷1例。閉合性骨折25例,開放性骨折5例。所有患者自受傷至手術時間為6h~5d,平均時間為(2.5±0.5)d。
1.2 方法 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采用下肢神經阻滯麻醉方式或者椎管內麻醉方式,麻醉起效后使用止血帶綁縛患肢以止血,同時給予驅血處理。患者取仰臥位,術中注意將髖關節屈曲,內收膝關節以利于手術操作。在患者第5跖骨基底部粗隆處將皮膚縱向切開2~3cm,分離組織徹底顯露骨折部位,直視下將骨折部位進行復位處理,并使用復位鉗進行臨時固定,后自粗隆部頂端將2枚克氏針交叉穿入,在C臂透視下確定骨折復位及克氏針位置較良好后,通過骨折線將2枚長度合適無頭加壓空心螺釘置入,注意操作過程中將螺釘尾部埋入到骨內。再次C臂透視以確定效果,較滿意后反復沖洗切口并將之逐層縫合。術后24h內給予患者抗菌藥物治療以預防感染,無需使用石膏進行固定。術后第2天,在患者病情允許的基礎上指導其進行足踝部功能鍛煉。2周后給予拆線,鼓勵患者扶拐下地活動,協助患者進行保護性負重運動,5~8周后進行X線拍片檢查,根據患者骨折愈合情況及自身耐受程度開始完全負重活動。
患者術后患肢保護性負重時間、完全負重時間及X線片檢查骨性愈合時間具體見表1。術后采用AOFAS評分標準[2]對足部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30例患者中優19例,良8例,尚可3例,差0例,優良率達到90.0%。

表1 患者術后恢復情況(d)
第5跖骨基底部是構成第5跖跗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3],在足部運動中起到的作用較重要。當發生骨折損傷時,骨折線延伸至第5跖跗關節則構成Lisfranc損傷,如不采取相應措施及時恢復關節面的平整,則一定程度上會對該關節的活動產生限制,后期可能會造成創傷性關節炎癥狀,還會引起骨折延遲愈合甚至不愈合等嚴重情況,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多采取保守治療方法,治療不會產生移位或移位較輕的骨折,但對于發生骨折移位、粉碎性或者累及跖跗關節的骨折,應根據患者情況及早給予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手術目的在于恢復第5跖跗關節的正常解剖位置,使足弓能夠維持正常的形態,使局部生物力學正常環境得以恢復。
無頭加壓空心螺釘本身兩端螺紋間距不等,故在固定治療中其具有較好的雙頭加壓效果,閉合骨折間隙效果較好;可在骨面下進行螺釘植入操作,減少對周圍軟組織及肌腱產生的激惹作用,有效避免普通螺釘尾部對周圍軟組織產生刺激而引發的疼痛[4],不妨礙患者進行早期功能訓練,以使關節功能盡快恢復。本文中,給予30例第5跖骨基底部撕脫性骨折患者無頭加壓空心螺釘治療,術后患肢保護性負重時間、完全負重時間均較早,X線片檢查顯示骨性愈合時間為(65.6±5.5)d,AOFAS評分優良率達到90.0%,充分表現出無頭加壓空心螺釘的優勢所在。
綜上所述,治療第5跖骨基底部撕脫性骨折時采用無頭加壓空心螺釘,其臨床療效顯著,操作較簡便,固定較牢固,且對周圍軟組織產生的刺激較小,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 張施展,蔣林,簡小飛,等.無頭加壓空心螺釘治療第5跖骨基底部撕脫性骨折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3,42(34):4137-4138.
[2] 張暉,閔理,王光林,等.無頭加壓空心螺釘治療Lisfranc損傷的臨床及影像學療效評估〔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3,27(10):1196-1201.
[3] 鄒小剛.內固定結合中藥熏洗治療第5跖骨基底部Ⅰ區骨折〔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3(9):730-731.
[4] 文峰,陳建鋒,余俊.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第5跖骨基底部撕脫骨折20例〔J〕.湖北中醫雜志,2013,35(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