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李建紅,荀 健
(1.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山西太原 030001)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每年多達100萬人死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1]。肝纖維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學基礎,是發展到肝硬化的必經階段,慢性乙型肝炎導致肝纖維化,肝纖維化繼續進展可導致肝硬化,最后發展為終末期肝病。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積極保肝治療的同時,早期如果使用抗肝纖維化藥物,可以防止肝硬化發生,延緩疾病進展。所以探索有效的治療方法,阻斷和逆轉肝纖維化的發展,對防止肝硬化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應用肝爽顆粒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0例,效果良好,報告如下。
選擇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2013年1~10月門診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0例,男70例,女5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23~60歲,平均38.4歲,病程3~15年,慢性乙型肝炎36例,代償期肝硬化24例。對照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齡20~65歲,平均39.1歲,病程4~20年,慢性乙型肝炎34例,代償期肝硬化26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臨床表現、肝功能、肝纖維化指標、彩超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及2006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肝纖維化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制定的診斷要點。
凝血時間延長4~5 s、血小板<50×109/L;嚴重心腦腎重要臟器功能損害;原發性肝癌;妊娠及哺乳期患者;過敏體質。
對照組予常規保肝治療(水飛薊賓膠囊,70 mg,3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口服肝爽顆粒(3 g,3次/d),服用3個月,2組治療結束后復查肝功能,肝纖維化指標,彩超。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肝纖維化指標。肝功能主要統計3個指標: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肝纖維化指標主要觀察:透明質酸(HA),Ⅲ型前膠原(PⅢNP),Ⅳ型膠原(Ⅳ-C),層粘連蛋白(LN)。彩超指標:門靜脈主干內徑或脾臟厚度。
兩組ALT、AST、TBIL治療后與治療前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的比較(±s)
注:1)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ALT(U/L) AST(U/L) TBIL(μmol/L)對照組 60 治療前115.34 ±39.68 65.44 ±19.08 22.17 ±9.68治療后 39.26 ±14.351) 30.39 ±12.491) 16.84 ±3.981)治療組 60 治療前 122.34±45.68 68.34±21.26 21.62±10.46治療后 45.46 ±16.161) 38.24 ±18.361) 14.51 ±4.381)
治療組治療后血清纖維化指標HA、LN、Ⅳ-C、PⅢNP與治療前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的變化比較 (±s) μg/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的變化比較 (±s) μg/L
注:1)與治療前比較P<0.05;2)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NP對照組 治療前組別 時間 HA LN Ⅳ-C PⅢ298±132 110±38 86±34 168±104治療后 278±128 106±30 84±32 158±98治療組 治療前 292±138 108±42 88±36 170±110治療后 146±651)2) 102±261)2) 60±261)2) 102±401)2)
治療組肝門靜脈寬度,脾臟厚度治療前后有統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肝門靜脈寬度,脾臟厚度治療前后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門靜脈寬度、脾臟厚度的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門靜脈寬度、脾臟厚度的比較 (±s)
注:1)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肝門靜脈寬度(mm) 脾臟(mm)12.3 ±1.3 41.2 ±3.5治療后 11.9 ±1.2 40.8 ±3.3治療組 治療前 12.6±1.6 42.0±4.6治療后 10.2 ±1.01) 40.0 ±4.81)對照組 治療前
肝纖維化屬于中醫正虛血瘀的范疇[3],全國著名中醫楊震教授認為,本病氣滯血瘀為關鍵,病位在肝、脾,治療原則為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結合健脾和胃,多靶點抗纖維化,可以提高抗肝纖維化的療效。而肝爽顆粒是一種中藥類的新藥,主要由黨參、柴胡(醋制)、白芍、當歸、茯苓、白術(炒)、枳殼(炒)、蒲公英、虎杖、夏枯草、丹參、桃仁、鱉甲(燙)構成,具有疏肝健脾,清熱散瘀,保肝護肝,軟堅散結之功效。
水飛薊素是從菊科草本植物水飛薊的種子中提取的黃酮木脂素類復合物,具有親脂性,其成分包括水飛薊賓、異水飛薊賓、水飛薊寧、水飛薊亭等成分,其中以水飛薊賓的生物活性最高。研究表明,水飛薊賓能夠穩定肝細胞膜,可以通過阻斷某些結合位點影響肝細胞內轉運系統的作用,從而阻止對多種毒物如蕈類毒素穿透進入細胞內,保護肝細胞酶系統。單純使用水飛薊賓膠囊保肝治療,可以降低轉氨酶,膽紅素,但對肝纖維化的影響小,動物實驗表明,肝爽顆粒可降低實驗大鼠血清和膠原蛋白水平[4]。有研究從分子水平闡述了肝爽顆粒具有抗纖維化的作用[5]。肝爽顆粒的作用機制可能為:a)穩定肝細胞膜,減輕炎癥反應;b)可以調節免疫功能,抑制膠原蛋白合成,減少肝纖維化的發生。兩種藥物聯合使用既可以協同保肝,也可能抗肝纖維化,防止肝硬化發生。
本研究應用肝爽顆粒對60例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進行治療觀察發現,治療組使用肝爽顆粒3個月后,肝功能好轉,肝纖維化指標下降,提示在常規保肝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肝爽顆粒,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纖維化程度,且未見不良反應,所以聯合用藥治療優于單藥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使用價值。
[1] 王仲霞,王立福,王 葽,等.益氣破血行氣通絡中藥對乙型肝炎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療作用[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12,22(1):5.
[2]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肝臟,2011,16(1):2.
[3] 王洪霞.扶正化瘀膠囊抗肝纖維化的臨床療效和機制作用[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0(18):272-273.
[4]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5] 岳蘭萍,馬 紅,賈繼東.肝爽顆粒對 HSC-T6細胞 Col-Ⅰ、Col-Ⅲ、TMP1 j基因及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7,17(2):85-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