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婷婷
摘 要 教師是一項神圣而又光榮的職業,它關系著社會的發展及國家的未來,相應地,教師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更為重大。然而,教師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著諸多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從社會、學校、教師三方面入手,著力提高教師的社會責任意識,明確并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 教師 社會責任 審思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Thinking about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eachers
XUE Tingt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 Teachers are sacred and have a glorious career, and it relate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state, teachers accordingly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all the more significant. However, the status of teacher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not optimistic,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hich requires us from the community, schools, teachers, three aspects, focus on improving teacher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clearly and assume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teacher;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nking
每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而獨自存在,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一切需要都離不開社會,因此,為他人和社會服務是社會對個人的一種規定和使命,也是一種不可推脫的責任。作為教育工作者,也不例外,相反,正因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他們在社會中承擔的責任要更為重大。
教師是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之一,被認為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教師一直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同時又是舉足輕重、潤物無聲的。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千差萬別的人,教師的勞動是一種塑造人的活動,所以,教師的行為不僅關系到他自己,還關系到學生、家庭乃至社會,但目前教師這個行業的現狀如何呢?
在我國的教師行業中,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大部分的教師都能主動承擔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但也存在著一小部分人因為自己的私欲而玷污了教師這個神圣而光榮的職業。有的教師隨意打罵學生,給學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陰影;有的教師強迫學生購買某些教學用書、參加自己的補習班來額外賺錢;有的教師對待學生、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等等,這些都使得社會上某些人對教師這個職業的態度產生了偏差。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發生在汶川地震中的一件事。范美忠老師在地震發生的時候丟下了學生一個人跑出了教室,他也因此被網友譏諷為“范跑跑”,并引發了一場關于“師德”的討論。這位“范跑跑”并不認為自己有義務為學生而犧牲自己,他在回答記者訪問時說了這樣一句“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不會為學生犧牲!”如果中國的每個教師都像“范跑跑”那樣,那么在這些教師的示范作用帶動下成長的未來年輕一代又將會如何,這簡直不可想象。因此,每一個教師都不能把自己的職業僅僅看作是一份工作、一種謀生的手段,而應該深刻地意識到教師職業的深遠影響,主動地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另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都進入了信息化時代,教師的教學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從這方面來看,就更加突顯了教師在育人方面所發揮的獨特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傳授知識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之成人。陶行知先生曾講:“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所以,教師只有真正做到“精于教學、勤于育人、敢于創新、樂于奉獻”,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有感恩之心,才會有進取之志,育人的職責也就達到了。
由此可見,一方面,教師承擔的社會責任重大;另一方面,如今教師的社會責任意識弱化,這一切都召喚著我們采取各種措施來積極引導教師自覺承擔和履行社會責任,實現教師社會責任的回歸。那么,怎樣才能使教師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呢?
1 創建尊師重教的良好環境
一方面,當前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并不高,工資也比較低,在加上某些人對教師職業的詆毀,這一切都使得一些教師感覺自己的這份職業并沒有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認可,也就沒有必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來。另一方面,教師存在的道德困惑、職業道德失范,在一定程度上與當前社會風氣下存在的各種腐敗現象有關。只有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教育、尊重教師的良好氛圍,才能引導教師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因此,應該堅持廉政建設,消除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腐敗現象,從根本上為教師創造一種良好的社會環境。另外,重視發揮社會輿論的宣傳作用,向社會全體應積極宣傳教師職業的神圣和光榮,呼吁社會關心、理解、尊重教師,形成一種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使教師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高尚的職業”,才能更主動承擔社會(下轉第155頁)(上接第82頁)責任。
2 重視教師的師德建設,提高教師責任意識
首先,要從根源上抓起,對師范學校的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職業態度。教師職業是一種非常艱苦的職業,需要從業者具有堅定的職業操守和職業信念,保持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做到甘于清貧,為人師表。“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之靈魂。①因此,加強師范學生的師德建設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對在職教師進行定期培訓,提高教師責任意識。一位管理專家曾言道:“員工培訓是企業風險最小、收益最大的戰略性投資。”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學校對教師的培訓。教師的定期學習和培訓有助于培養他們對工作的熱情感、對教學的自我效能感,幫助他們以更好的狀態來迎接以后的挑戰。然而,當前學校對教師的培訓主要集中在少數管理人員和骨干教師身上,大多數教師的發展需要并未得到滿足。因此,對教師的培訓應該是面向全體教師的,培訓的目的也不僅僅是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而是要提高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
3 教師要完善自身素質,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教育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國家的繁榮興盛密不可分,因此,教師始終都是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由此可見,教師自身的素養不再是個人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不僅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培養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教員”。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也說過:“在教育中一切教育都應當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 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②這些教育家的話無不揭示出教育者自身的素質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每一位課任教師都要有意識地通過各種途徑加強自身修養來充實自己,并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教育資源,結合各種教學活動,把“做人、做事、學習”的正確習慣的培養融入到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全心全意地教育學生,使之成才成人。
社會責任是個古老而常新的話題,研究當前我國教師的社會責任,對不斷深化新時期的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注釋
① 鄭歷文.以師德的力量推進社會文明與進步——談教師的社會責任[J].中國校外教育,2012(20).
② 單中惠,楊漢麟.西方教育學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