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郭娟蓀 黃輝紅
陜西省安康市中心醫院感染性疾病科 725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老年肺結核也隨之增加,對于結合的防治形勢已異常的嚴峻,目前對于如何有效的提高老年肺結核的治愈率已成為臨床和基礎研究的熱點和重點[1]。
盡管,卡介苗的廣泛普及和接種,使得兒童和青少年人群結核發病率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但對于老年患者由于缺少防止措施,導致預期相對滯后[2]。2001年在全國逐步推廣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且國內外對結核患者的相關轉歸因素做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缺少一些影響因素的分析。為此,本研究選擇我院960例老年肺結核患者,對其治療效果及影響治療效果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以便為結核的防治提供科學的依據,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就診的960例老年肺結核患者,根據傳染性肺結核診斷標準(GB 1987-1995)確定為肺結核的患者[3]。年齡均大于60歲,平均年齡為(68.3±4.7)歲。960例患者中男580例,女380例,其中720例來自農村,農民占696例,小學以下文化水平的有300例。
1.2 研究內容 本研究通過對患者人口與社會學因素,如性別、住址、職業、文化程度等;病情因素,如有無結核接觸史、病程、臨床癥狀的嚴重性、合并癥、痰菌情況,2個月末痰檢情況等以及與治療相關的因素,如服藥的規律性,治療依從性以及治療分類等進行探討患者臨床療效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用Logistic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因素入選的概率標準為0.05,因素從模型中剔除的概率標準為0.10,并計算OR值,設定顯著性水平為P<0.05。
2.1 患者基本情況分析 本研究共入選960例患者,其中男580例,占60.42%;女380例,占39.58%。職業以農民為主,有696例,占72.5%。痰檢陽性患者596例,占62.08%;痰檢陰性者364例,占37.92%。在治療中接受全程治療且全程督導的患者687例,占71.56%。經積極治療后,共治愈的患者有720例,治愈率為75.0%。
2.2 影響肺結核患者治療效果單因素分析
2.2.1 人口與社會學因素對治療效果的影響:通過對960例患者的人口與社會學因素進行分析發現,農村戶口的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對治療效果影響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人口與社會學因素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2.2.2 病情因素對治療效果的影響,見表2。

表2 病情因素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2.2.3 與治療相關的因素對治療效果的影響,見表3。

表3 與治療相關的因素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2.3 影響患者治療多因素分析 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篩選出有顯著差異性的因素進入分析的研究變量,進行非條件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治愈的因素有:臨床癥狀≥3種、文化程度,是否患有合并癥如糖尿病、2個月末痰檢結果及管理方式。其中2個月末痰檢結果陰性、全程督導管理模式是提高肺結核治愈率的主要因素,患有糖尿病和對常規抗結核藥物耐藥是降低肺結核治愈率的關鍵因素。詳見表4。

表4 老年肺結核治愈效果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臨床實踐及大量研究表明,只要掌握肺結核的特點,進行全程、規律、聯合、長期用藥的基礎上治療肺結核是可以治愈的,且目前臨床治愈率較高。從調查因素來看,最主要的因素可能是患者缺乏管理督導,不能堅持規律用藥,從而不能治愈[4]。從本研究結果來看,住在農村的、文化程度較低、合并癥情況、臨床癥狀≥3種、服藥情況、有無全程監督以及2個月末痰檢查情況為影響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國農村人口占據大多數,部分地區生活條件落后,且結核病防治工作不到位,許多患者出現了一定的癥狀難以忍受時才接受治療,待癥狀稍微好轉后就停藥,由于文化程度較低,對結核的意識不足,治療缺乏規律性,導致治療效果較差,部分患者未能治愈[5]。
老年患者由于合并癥比較多,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許多患者臨床癥狀遠遠大于3種,且合并咯血癥狀。從本研究來看,臨床較多,有合并癥,大于3種的患者,其治愈率遠遠低于臨床癥狀少,單純發病的患者。這可能與患者心理因素有關,心理負擔重,降低了患者防御能力,且影響抗結核藥物的吸收,從而導致治療效果的降低。對于有合并癥的患者,患者病情較重,痰液轉陰率較差,臨床療效就越差。
研究報道稱,涂陽肺結核治療2個月末痰轉陰率是結核控制工作中評價療效的主要指標之一[6,7]。2個月末痰檢查陽性可能與抗結核耐藥有關,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進程。從本研究來看,2個月末痰檢陰性者的治愈率明顯高于痰檢陽性者。
全程規則治療是提高肺結核治愈水平的重要保障[8],規律、聯合、足量是提高肺結核治愈率的最根被措施,強化治療是保證規律化治療的有效手段[9]。對農民,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實施治療依從性的強調,實施全程監督,可以顯著提高肺結核的治愈率。從本研究分析來看,對患者實施全程的監督,其治愈率明顯高于非監督者。
綜上所述,老年肺結核的治療需要及時參加,提高治療的依從性,有效的定期隨訪、合理的搭配用藥以及對患者進行全程的督導,有助于提高老年肺結核患者的治愈率。
[1] 王仲賢.必須采取有力的行政干預以加速控制我國結核病疫情〔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5,18:4.
[2] 劉玉成,玄立印,張麗娟.寬城滿族自治縣2004年至2009年法定傳染病疫情分析〔J〕.河北醫學,2011,17(7):980-982.
[3]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衛生部醫政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9:51-53.
[4] Li X,Xu P,Shen X,et al.Non-Beijing Strain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China〔J〕.J Clin Microbiol,2011,49(1):392.
[5] Lin Y,Li L,Mi F,et al.Screeni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for tuberculosis in China〔J〕.Trop Med Int Health,2012,17(10):1302-1308.
[6] 王興洲,徐凌忠,劉志敏,等.老年肺結核患者焦慮心理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2):3362-3363.
[7] 陳小龍,鄭妙琴,鐘林春.肺結核患者300例耐藥性分析〔J〕.河北醫學,2010,16(2):172-174.
[8] 周澤文,胡代玉,李勤,等.老年肺結核患者治療效果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894-896.
[9] 酈桂清,高翠南,何慶秋,等.肺結核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0,32(9):58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