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鵬 丁明勝 黃金葉
江蘇省贛榆縣人民醫院普外科 222100
胃腸道腫瘤是普外科常見病和多發?。?],因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功能障礙或不完全性梗阻,術前及圍手術期貧血及營養不良發生率較高。貧血、營養不良尤其是蛋白質-能量的不足將嚴重影響胃腸道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傳統的術后營養支持以胃腸外營養(Parenteral nutrition,PN)為主。但長期胃腸外營養可能導致肝功能損傷及腸黏膜萎縮,且代謝并發癥發生率高、費用昂貴[2]。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腸內營養(Enteral nutrition,EN)因其更加符合消化及吸收的正常生理狀態,現已廣泛用于臨床。為比較二者的優缺點,本文回顧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44例胃腸道腫瘤術后早期行腸內營養支持患者和36例行腸外營養支持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為臨床治療決策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普外科共收治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80例,其中術后早期行腸內營養支持患者44例(EN組),行腸外營養支持患者36例(PN組)。44例EN組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62.49±9.28)歲。36例PN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45~79歲,平均年齡(59.87±10.2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種類等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均行手術治療,不包括胃腸道造瘺和造口患者。EN組患者術中由麻醉醫生輔助、手術醫生將復爾凱鼻胃管[營養管,荷蘭紐迪希亞出口有限公司生產,注冊號國食藥監械(進)字2004第2660765號]經一側鼻腔放至空腸上端,早期(第1天)經營養管滴入腸內營養混懸液[1kcal/ml,商品名能全力,紐迪希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生產]500ml,滴速為100~150ml/d,溫度控制在35~37℃,第3~5天開始增加為1 000ml并加谷氨酰胺10g/d。待胃腸道消化功能好轉后,增加至1 500~2 000ml/d。PN組患者術后第1天始給予PN支持,即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輸液治療。兩組患者均不經口進食。
1.3 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血術后血紅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的變化情況比較;(2)兩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總費用;(3)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包括肺炎、泌尿系感染、腹腔感染、胃癱、吻合口瘺、切口感染、切口裂開。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定量資料均以(±s)表示,定量資料兩組間比較進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符合方差齊性、正態性分布),定性資料以例數(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似然比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血紅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的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血紅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的變化情況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兩組患者術后血紅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較術前有所下降,但EN組患者的下降速度均明顯小于PN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64,t=2.87,t=2.95,P<0.01或P<0.05)。
表1 兩組患者血術后血紅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的變化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血術后血紅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的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PN組營養支持后相比,*P<0.01,#P<0.05,△P<0.05。
?
2.2 兩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總費用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總費用比較見表2。由表2可見,EN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總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43,t=5.27,t=13.75,均P<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總費用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總費用比較(±s)
注:與PN組相比,*P<0.01,#P<0.01,△P<0.01。
?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患者均未出現死亡病例,兩組患者術后共出現并發癥共21例次。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見表3。由表3可見,EN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少于PN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3,P<0.05)。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n)
胃腸道腫瘤是普外科常見病和多發病。因患者就診時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功能障礙或不完全性梗阻,術前及圍手術期貧血及營養不良發生率較高。貧血、營養不良尤其是蛋白質-能量的不足將嚴重影響胃腸道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手術后患者的正常胃腸道的生理機能受到破壞,干擾了患者的營養元素的吸收,從而增加了手術的危險性和術后并發癥。因此,術后對此類患者早期行營養支持可為患者早期提供營養物質,提高患者的營養水平及免疫力,促進術后患者的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3]。
傳統的營養支持以PN為主,PN可補充患者均衡的營養,可有效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的愈合。但是長期給予PN可破壞腸道屏障,患者可出現胃腸黏膜萎縮、再生不良、腸通透性升高、肝功能損害、腸功能衰竭、消化酶活性下降等并發癥,甚至出現細菌、毒素的移位、菌血癥等并發癥[4]。且費用高、容易污染,因而限制了其在臨床方面的應用。而EN在給予相同水平的熱量和氮量營養支持時,可促進腸蠕動,可刺激胃腸激素的分泌和消化液分泌,增加門脈血流量,營養物質中營養因子直接進入肝臟較腸外營養更具有優勢,使代謝更符合生理過程[3]。腸內營養劑含有谷氨酰胺、精氨酸及短鏈脂肪酸,是腸黏膜營養底物和免疫調節劑,能改進腸黏膜的生長、清除毒性物質,可顯著改善營養狀態及免疫功能方面[5],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腸內營養費用低,使用簡單。以往觀點認為,一般是在術后排氣的第4天,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后才是給予EN的最佳時間。而最新研究表明,胃腸腫瘤術后小腸的功能在術后幾小時內即恢復正常,術后早期給予EN,可刺激上段小腸M細胞分泌血漿胃動素,血漿胃動素可通過調節胃腸激素的分泌,促進胃腸功能恢復[6]。本組資料顯示,兩組患者術后血紅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較術前有所下降,但EN組患者的下降速度均明顯小于PN組,EN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總費用顯著低于PN組,EN組的并發癥明顯少于PN組,這表明了胃腸腫瘤患者術后經鼻腸營養管EN的優越性。
本研究表明,胃腸腫瘤患者術后早期EN效果優于PN,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且費用低、方法簡單、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值得推廣應用。
[1] Lawrence B,Gustafsson BI,Chan A,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J〕.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2011,40(1):1-18.
[2] 周錦儀,蔣立新,蔣紅妹,等.胃腫瘤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支持的療效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23):3566-3569.
[3] 徐錦紅,魏琳,李敏.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支持的對照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0):26-27.
[4] 梁興梅,田旭,傅思武,等.腸道細菌移位的研究進展〔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2,24(5):470-471.
[5] Marik PE,Flemmer M.Immunonutrition in the surgical patient〔J〕.Minerva Anestesiol,2012,78(3):336-342.
[6] 鄭曉君.老年胃癌患者手術后早期腸內營養對預后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1,1(6):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