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清 李小梅 邵 英 范楚平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423000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兒童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目前已證明,大部分的呼吸道疾病是由細菌外的病原體引起,其中以呼吸道病毒最常見。并且隨著病毒的不斷變異,新的高致病性病毒還在不斷地被發(fā)現(xiàn),給臨床工作造成了極大困難。因此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快速檢測對臨床及時診斷和疫情報告均有重要意義。本文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法檢測常見的七項呼吸道病毒,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3年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入我院就診(包括門診和住院病例)的嬰幼兒中隨機選取男性及女性患兒各1 000例,年齡1個月~3歲,臨床疾病診斷標準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1],即喉部以下呼吸道,包括氣管、支氣管、肺部等的急性感染。
1.2 標本采集 于患兒就診當日或次日取其鼻咽深部刷檢物。在患兒安靜狀態(tài)下,用植絨拭子從鼻孔插入,到達鼻咽部來回旋轉(zhuǎn)2~3次后抽出,將拭子放入存有PBS溶液的試管中送檢。
1.3 儀器和試劑 D3Ultra DFA Respiratory Virus Screen &ID Kit試劑盒,OLYMPUS CX21熒光顯微鏡。
1.4 標本涂片制備 將存有植絨拭子的標本在漩渦混勻器上混勻后去掉拭子,用2 500r離心棄上清液,洗滌2次后用少量PBS緩沖液調(diào)成略混濁的懸液,制作玻片,置干燥機干燥后用預(yù)冷的100%丙酮固定。
1.5 判斷結(jié)果 使用存有單克隆抗體的試劑盒分別檢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IFV-A)、流感病毒B型(IFV-B)、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2型(PIV-2)、副流感病毒3型(PIV-3)。熒光顯微鏡下每視野找到≥2個綠色熒光細胞即為陽性,否則為陰性。
1.6 統(tǒng)計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呼吸道病毒七項檢出率 在2 000例送檢標本中,檢出陽性549例,總檢出率27.45%(549/2 000),各種病毒陽性率見表1。其中,RSV陽性率最高,為10.15%(203/2 000),占總陽性例數(shù)的36.98%(203/549),其次為PIV-1,陽性率為5.1%(102/2 000),占總陽性例數(shù)的18.58%(102/549)。而PIV-3、ADV、IFV-A、PIV-2、IFV-B陽性率分別為4.7%、3.1%、1.65%、1.45%、0.65%。混合感染的陽性率為0.65%。

表1 七項呼吸道病毒感染陽性率的情況
2.2 病毒感染與性別的關(guān)系 在呼吸道病毒七項檢測 的 陽 性 病 例 中,RSV、ADV、IFV-A、IFV-B、PIV-1、PIV-2感染的嬰幼兒中男性與女性感染率的比較,兩者均無顯著差異(P>0.05)。PIV-3感染的嬰幼兒中男57例(占2.85%),女37例(占1.85%),χ2=4.465,P=0.035,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七項呼吸道病毒感染在性別中的分布情況
病原體的分離培養(yǎng)常被作為“金標準”,但由于其培養(yǎng)時間長、操作繁瑣、技術(shù)難度大、陽性率低等缺點,已逐漸被取代[2],熒光免疫技術(shù)已發(fā)展了二十多年,是一種快速而準確的方法,直接免疫熒光法特異性達86%,敏感性達95%。且需時較短,標本在送到實驗室2h內(nèi)就可得出結(jié)果,而設(shè)備僅需熒光顯微鏡,在普通實驗室即可開展[3],本研究中隨機抽取了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法檢測呼吸道病毒七項的嬰幼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者2 000例,陽性率27.45%,所檢測的七種呼吸道病毒中RSV的陽性檢出率最高,共檢測出203例,占陽性病例的36.98%,與錢雄杰、黃凌等的報道相近[4]。其他病毒的陽性檢出率由高到低依次為PIV-1、PIV-3、ADV、IFV-A、PIV-2、IFV-B。從此病毒譜中可以看出PIV-1與PIV-3也是嬰幼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應(yīng)引起重視。本研究顯示在RSV、ADV、IFV-A、IFV-B、PIV-1、PIV-2感染的下呼吸道嬰幼兒中,男女不同性別感染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僅PIV-3男57例(占2.85%),女37例(占1.85%),P<0.05,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男性嬰幼兒易感。與章愛蓮等報道有差異[5],可能與觀察對象年齡、各地區(qū)病毒流行強度、疾病譜構(gòu)成、病原譜構(gòu)成不同有關(guān)。
綜上所述,因小嬰兒呼吸系統(tǒng)生理及解剖特點、全身器官及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的不完善等因素[6],導致其易患呼吸道病毒感染。而其高致死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病情救治不及時和臨床診斷失誤等的原因,了解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的檢測手段和開展快速檢測手段,已成為當務(wù)之急[7],直接免疫熒光法是一種快速、簡便、特異性及敏感性高的診斷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方法。早期進行抗病毒治療還可以減少抗生素使用和縮短患者住院時間[8],因此,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中進行直接免疫熒光法檢測呼吸道病毒七項具有較大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堂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163-1199.
[2] 秦茵茵,吳國鋒,秦笙.九項呼吸道聯(lián)檢試劑對多種呼吸道感染病原體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華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2012,18(2):124-127.
[3] 黃蓉,段榮.呼吸道病毒檢測方法進展與臨床意義〔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09,27(4):393-395.
[4] 黃凌,安邦權(quán),周燕明,等.直接免疫熒光法對七種呼吸道病毒檢測的臨床應(yīng)用〔J〕.貴州醫(yī)學,2009,33(5):422-423.
[5] 章愛蓮,吳鳴,張旭,等.住院兒童常見呼吸道病毒檢測結(jié)果〔J〕.浙江預(yù)防醫(yī)學,2013,25(4):62-64.
[6] 丁小芳,張兵,鐘禮立,等.100例重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住院兒童的病毒病原學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2,30(9):857-861.
[7] 徐軍,趙敏,李伯安,等.不明原因呼吸道感染疫情病原學分析〔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0,35(3):252-255.
[8] 錢雄杰,沈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呼吸道病毒檢測結(jié)果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3,34(19):3808-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