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兆明 吳進喜 楊智勇 蔡香麗
(新疆工程學院 化學與環境工程系,新疆 烏魯木齊830091)
自1999 年開始,在“精英型高等教育”不斷向“大眾化高等教育”轉變的形勢下[1],國內的新建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筍一樣破土而出。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由??圃盒I壔蚴遣糠謱?圃盒:喜⒔M建而成,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不同于學術型(或基礎型)人才,也不同于技能型人才,此類院校稱之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到目前為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占我國本科院??倲档?0%以上,是本科教育的主力軍[2-3]。 新建本科院校雖然在教學條件、教學環境、辦學理念、管理方法、師資水平等方面存在著不足, 但由于有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經歷,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有一定的經驗和優勢。而且新建本科院校順應地區發展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4]。 新疆工程學院是2012 年新升格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是2013 年新申報的本科專業,增設這個專業的初衷是為了促進地方經濟建設,培養面向區域經濟發展的化工技術人才。因此探索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新升本科院校化工類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地方性院校必須找準自己的社會定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從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培育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專業,加大建設力度,逐步形成品牌和特色。 建成為地方產業發展服務,滿足人才市場需求的學科專業和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體系。 新疆是煤炭資源大省(區),煤炭預測資源量2.19 萬億噸,約占全國預測量的40%以上。 煤炭工業是新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煤炭的產值在新疆僅次于石油排居礦產值的第二位。新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要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提升傳統煤化工,提高技術含量和深加工程度,形成煤制合成氨、煤制氣、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焦化產業鏈,盡快建成一定規模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 到2015 年,建成煤制尿素260 萬噸、煤制二甲醚80 萬噸、煤制天然氣600 億立方米、煤制油360 萬噸、煤制烯烴100 萬噸、煤制乙二醇100萬噸;“十二五”期間新增煤焦化生產能力800 萬噸。
這些都必將極大地促進產業升級、煤炭資源轉化增值、加快自治區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煤炭綜合利用水平。 這將不僅改變新疆多年來的以煤炭開采為主的經營方式,而且使煤炭產品成為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大型高科技煤化工產品,走出一條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的發展之路。可見,煤化工的發展對于提升自治區工業發展水平,擴大就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實現崛起必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面對新疆煤化工的迅猛發展,教育先行,人才先行,煤化工技術人才培養已迫在眉睫。 但由于我國能源結構不斷變化的歷史原因,從上世紀50 年代的以煤為主,60、70 年代改為油,80 年代又改為氣, 現在又循環到煤,加之教育部本科專業調整,使國內原僅有煤化工專業的幾所大學的該專業幾乎在上世紀90 年代中全部停招, 造成全國性煤化工專業人才極度短缺,新疆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炭煤電煤化工人才培養發展規劃》(新政辦發[2009]101 號),預計到2015 年需要各類煤化工從業人員50000 人,其中煤化工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需15000 人, 平均每年新增約2200人;煤化工專業操作人員需35000 人,平均每年新增5000 人。 此外預計 2015~2020 年需要新增 31000 人。
目前我區培養煤炭煤電煤化工業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的本??圃盒H有新疆大學、新疆工程學院、巴音職業技術學院、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和新疆昌吉職業技術學院五所。培養技能人才的院校僅有烏魯木齊煤礦技工學校、哈密煤礦技工學校、哈煤集團職業中等技術學院、烏魯木齊電力學校等四所。 以上9 所本科、高職、中職院校其師資力量、學生培養能力遠遠趕不上新疆煤化工行業日益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針對這一現狀,我校決定增設煤化工專業方向,以滿足新疆煤化工發展需求,為新疆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培養合格的應用型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然而煤化工工藝本科專業名稱在上世紀90 年代中期從本科招生目錄中取消了,現煤化工專業方向大部分集中在能源化工專業(教育部只報批了10 來所,屬于布點控制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可開石油化工、煤化工、工業分析等方向)。 因此我校于2013 年開設了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方向為煤化工,其培養目標定位: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煤化學實驗、煤化工工藝、工程設計與實踐、計算機應用等基本訓練,具備從事煤炭資源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等方面獨立工作能力,能在化工、煤化工、煉油、冶金、能源、輕工、醫藥和環保等部門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5]。
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主要涉及以下五個方面: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課程體系、人才保障體系。 首先是確定一個學校的專業設置,然后在此基礎上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確定人才培養的規格,根據以上三個方面的要求,確定學校的課程要素以及課程方案的實施情況, 最后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體系; 這五個方面共同構成了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1]。 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在本文前一節內容已述及,此處主要對課程體系建設進行討論。
本專業在制定課程體系時,對國內北京化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安徽大學、新疆大學等學校的化學工程與工藝(或能源化工)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分析,結合我院辦學定位,依照“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高素質”原則,以實現學生的“以能力為本位的全面發展”的需要,決定采用“多模塊、活模塊、可選擇、多組合” 的教學模式來制定課程體系。
(1)多模塊:體現在以能力為本位設置“三大一級模塊”的課程體系,即:通識教育模塊、學科培養模塊和素質拓展模塊。 其中學科培養模塊又有學科基礎模塊、專業方向模塊和生產(社會)實踐模塊等二級模塊構成。 每一模塊有必修和選修課程(群)支撐。
(2)活模塊:通識教育模塊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模塊、數理教育模塊、公共課程模塊;學科基礎模塊由以培養本學科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識共性要求為目標的學科基礎課程構成;專業方向模塊以服務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服務煤炭行業快速發展為定位,設定專業方向,以培養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 較強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實踐教學模塊包括入學和畢業教育模塊、課程實驗模塊、課程和畢業設計模塊、實習實訓模塊、公益勞動與社會實踐模塊等。素質拓展模塊包括創新教育、創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教育、廉潔教育、國防教育、美育體育教育、人文社科哲學教育和其它主題等內容,由相應的社團和職能部門組織實施。
以上模塊思想政治理論課模塊是剛性要求,其他模塊則根據培養“應用型高級技能技術人才”要求進行安排。 以專業方向模塊為例,除了開設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煤化工工藝學、化工工藝學、化工原理等必修課外,我們根據新疆地區的具體情況(有石油化工,污水處理廠和選煤廠等企業數十家),開設納米材料與技術,新能源概論,環境工程概論,工業催化,石油煉制,選煤概論、潔凈煤技術等選修課,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畢業時可以很好地服務于地方。
我系教師隊伍是依照專業規模和教學、科研、技術服務的需要,按照培養與引進并舉、以培養為重點的原則進行建設。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強師德建設。 新進要接受崗前師德教育及教學方法培訓,要求教師要忠誠于教育事業,熱愛學生,鉆研業務,認真備課上課,帶好學生的各類實習,指導好化工設計與畢業環節,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有計劃地安排年輕教師到化工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參與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提高化工專業技能和知識結構的優化以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同時使教師對化工行業的新動態、新工藝和新知識有所了解與把握。 帶實習的教師必須要在學生進企業前,先去企業,熟悉要去實習車間或者工段的工藝流程,在學生去之前給學生布置任務。
二是實行“以老帶新”制度。我系要求每位教師,如入職不滿5 年,必須參與“以老帶新”,由實踐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年輕教師進行“傳幫帶”,讓他們學習相關的教學技術,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
三是培養與引進并舉政策。所謂“培養”就是將我系教師有計劃地安排年輕教師進行學歷提升,要求未滿40 周歲、副教授職稱以下的教師必須進行學歷提升;“引進”就是各系部根據系部學科專業發展有計劃引進人才。 通過此政策,我系近三年共引進博士7 名,5 名教師攻讀博士學位,3 名教師攻讀碩士學位。
四是實行“天山學者”計劃。我系化學工程與工藝(煤化工)專業是新疆自治區第二批緊缺人才建設專業,通過此平臺建設,設崗“天山學者”, 向海內外公開招聘煤化學工程學科特聘教授1 人, 主講教授2人,講座教授2 人,天山學子 2 人。 現 7 位“天山學者”均已到崗,對我系科研能力提升、學科建設等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五是兼職教師聘請。聘請化工行業的優秀工程技術人員或者直接引進具有雙師型資格的教師參與課程講授與開發及設計指導。 2014屆畢業生畢業設計題目指導教師全部由企業或設計院優秀工程技術人員擔任,效果良好。
應用型人才必須具備突出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水平。在制定培養方案時,加大實踐教學比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課程占有實驗的課程總門數的比例不少于80%。 化工類實踐教學包括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煤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化工原理實驗、化工單元仿真、化工工藝仿真、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可以依托化工專業實驗,化工仿真模擬軟件及校內外的實訓基地完成。
在新疆經濟大發展的推動下,新疆工程學院作為新疆新升本科院校,肩負著培養地方應用型人才的任務。 因此新疆工程學院化工類人才培養的模式必須和新疆地區經濟的特點相結合,才能真正立足于服務地方經濟的出發點,培養出可真正服務于地方經濟的化工類應用型人才。
[1]張立群.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
[2]楊兆山,姚俊.教育學原理[M].遼寧: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2、57.
[3]姜運山.地方院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6.
[4]李春宇.新建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1:128.
[5]新疆工程學院.2013 級本科專業培養方案[Z].新疆工程學院教務處,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