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文學獎”1月8日開評以來爭議不斷,路遙之女路茗茗通過律師發送律師函表示不同意設立該獎項,知名學者肖鷹也拒絕出席該獎的開評儀式。肖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根據種種跡象來看,該獎絕非其宣稱那樣嚴肅創新,而是極具隨意性,并直言該獎設立目的就是“借獎圈錢”。
點評:中國文學能否繁榮,既要靠知識產權保護、提高稿費標準、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的濃厚氛圍,更要靠作家群體消除浮躁心理、摒棄逐利心理潛心提高原創作品質量等來實現,如果在這些關鍵性問題上不下功夫,僅靠設立五花八門的文學獎,不但于事無補,還會徒增笑耳。
中國的文學獎項已經不少了,國家級的就有“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 姚雪垠文學獎” 等,這還不算各省和一些報刊雜志設立的獎項,加起來起碼有十多項。這些獎項已經夠讓人眼花繚亂的。目前除了“茅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在國人心中比較認可,其他一些獎項可能是知之者甚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設一個“路遙文學獎”顯然意義不大。
眾所周知,就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就讓全世界那些有志于文學的大家們向往至極。如果世界文壇也像中國一樣,今天高興了設一個獎項,明天興奮了再來一個獎項,文學獎不就成了蘿卜白菜,遍地都是,那樣誰還會稀罕和仰視?從世界范圍看,那些真正有含金量的文學獎多是由設獎者發起,獎金來源都是設獎者自掏腰包,評委也是經過嚴格篩選和推薦而來的,況且都是文學方面泰斗級的人物,所以含金量也很高。
再回過頭來看“路遙文學獎”的設立,錢是由福建一家藝術品公司的總經理捐的,發起人既不是路遙本人,也不是其家人,而是路遙的生前好友高玉濤和收藏家高為華,評獎委員會主席也不是什么文學大家和文壇泰斗,而是捐款人。目前也未取得路遙家人的同意和中國文聯的批準。正式啟動時宣布獎金約百萬,而在1月8日舉行的“路遙文學獎開評儀式”上卻縮水到“9.99萬元”。這樣一個漏洞百出的獎項,如何能夠令人信服。如果路遙地下有知又會做何感想?
近年來打著各種評獎的名義,背地里卻干著非法斂財的勾當的事實在太多,這種既沒有經路遙家人同意,又沒有正規資金來源的路遙文學獎還是立即叫停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