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遠 馬忠立 張利芳
1 北京軍區總醫院全軍平衡針灸治療培訓中心,北京市 100125; 2 第二炮兵總醫院清河門診部
糖尿病患者經常合并高血壓,而高血壓又進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損害,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1];臨床研究中發現針刺降糖穴治療2型糖尿病的同時對血壓也有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全部填寫知情同意書,進行平衡針灸治療,最后因為各種原因8例失去隨訪,研究實際有效的病例為52例,患者最大年齡66歲,最小39歲,平均年齡52(52.365±7.478)歲;其中男25例,女27例。
1.2 診斷標準 2型糖尿病即非胰島依賴性糖尿病,是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分泌不足伴或不伴胰島素抵抗,約占所有糖尿病的90%以上。根據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糖尿病最新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1)具有典型癥狀,空腹血糖≥126mg/dl(7.0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11.1mmol/L)。(2)沒有典型癥狀,僅空腹血糖≥126mg/dl(7.0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11.1mmol/L),應再重復1次,仍達以上值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3)沒有典型癥狀,僅空腹血糖≥126mg/dl(7.0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11.1mmol/L),糖耐量實驗2h血糖≥200mg/dl(11.1mmol/L)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1.3 納入標準 (1)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且口服降糖藥物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及未口服降糖藥物的無嚴重心、腦、腎損害等并發癥出現的2型糖尿病患者。(2)受試年齡在35~65歲者。(3)簽署進入研究知情同意書者。以上1項為“否”不能參加試驗。
1.4 排除標準 (1)年齡在35歲以下或65歲以上者。(2)其他特殊類型(繼發性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患者。(3)妊娠、準備妊娠或哺乳期婦女。(4)合并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以上1項為“是”不能參加試驗。
1.5 治療方法 平衡針灸主要采用針刺降糖穴,降糖穴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側,腕關節至肘關節的下1/3;局部解剖:指淺屈肌,深層有指伸屈肌,前臂正中動靜脈,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下正中神經,深層有前臂掌側骨間神經;取穴原則:定位取穴、臨床中也配合男左女右取穴、左右交叉取穴、雙側同時取穴等取穴原則;針刺特點:以針刺正中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或前臂掌側骨間神經后出現的針感為宜;手法:上下提插,對于久病、體虛、重癥病可采滯針。
1.6 療效評價指標 分別于針刺前和針刺后1周、2周及3周后記錄血糖、尿糖、收縮壓、舒張壓、心率、脈搏等變化。
1.7 統計學方法 采取CHIS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對臨床癥狀指標和生命體征進行統計方差分析(M±SD),并計算出其對應的P值,P<0.05作為有統計學意義,P<0.001作為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全部接受平衡針灸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經過3周平衡針灸治療臨床癥狀有明顯好轉,血糖、尿糖、血壓、脈搏和心率等指標,見表1。

表1 化驗性指標及生命體征指標方差分析結果(M±SD)
化驗性指標治療結果分析,針刺1周以后空腹血糖和尿糖與治療以前相比較,P<0.05,針刺以后2周和3周與前1周空腹血糖和尿糖比較,P<0.05,統計學結果說明針刺治療前、后有明顯差異。針刺以后3周空腹血糖和尿糖與針刺前比較均有明顯下降P<0.001,有高度統計學意義。生命體征指標治療結果方差分析提示,針刺1周和2周以后收縮壓和舒張壓與治療以前相比較有明顯降低(P<0.05),但是脈搏和心率沒有明顯變化;針刺以后3周與針刺治療前及前1周收縮壓、舒張壓、脈搏和心率比較(P<0.05),統計學結果說明針刺治療3周前、后收縮壓、舒張壓及脈搏和心率均有明顯差異。針刺以后3周與針刺前比較收縮壓、舒張壓及脈搏和心率均有明顯下降(P<0.001),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52例2 型糖尿病患者經過平衡針灸3周的臨床治療觀察研究證實,針刺降糖穴治療3周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尿糖、血壓和脈搏均有明顯下降。
糖尿病由于病程長,患者用藥依從性差,同時糖尿病常累及全身造成多種糖尿病合并癥的發生[2],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高血壓常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例如高血脂和高血糖等共存,使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成倍提高;高血壓和糖尿病合并不僅會大大提高患者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還會損傷腎臟功能,故將血壓和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對患者的預后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
臨床研究提示針刺降糖穴治療2型糖尿病可以明顯改善臨床癥狀,降低患者的血糖、尿糖同時又降低患者的血脂[4],本研究結果又證實平衡針灸降糖穴治療2型糖尿病的同時降低患者的血壓和心率,因此平衡針灸降糖穴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壓均有降低作用,不僅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可以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延長2型糖尿病患者的壽命。
研究表明有大概50%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RI),RI是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發生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礎,但RI是如何導致血壓升高,尚未獲得肯定解釋;多數人認為是RI造成繼發性高胰島素血癥引起的,繼發性高胰島素血癥使腎臟水鈉重吸收增強,交感神經系統活性亢進,動脈彈性減退,從而使血壓升高[5]。平衡針灸是通過針刺神經干或者神經支來激發、調整和完善患者的平衡調控系統,對其出現的病理狀態進行自我干預,達到自我修復平衡的目的[6]。因此可以理解為針刺降糖穴,把信息傳導到大腦高級神經中樞,高級神經中樞又通過釋放特定的神經遞質,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亢進的交感神經和高胰島素抵抗,從而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壓水平。
[1] 龐聲航,劉國君,趙文圣.針藥并用治療2型糖尿病高血壓及對血漿神經肽Y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09,28(8):442-444.
[2] 包岳新.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藥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23):2885-2886.
[3] 于瑞彥,耿躍然,齊國娥,等.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保健模式及實施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6):3939-3940.
[4] 王文遠,馬忠立,鄭欣杰,等.平衡針灸對2型糖尿病血脂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2):54-56.
[5] 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57-261.
[6] 王文遠,主編.平衡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