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文
四川省夾江縣中醫醫院 614100
肺結核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具有單一傳染性,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1]。據統計表明,全世界每年發生結核病的患者約有800~1 000萬,死于結核病的患者每年約300萬人,目前肺結核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傳染性疾?。?]。難治性肺結核是指初治、復治化療失敗,排菌時間已達2年以上,已對多種抗結核藥產生耐藥,常伴有廣泛肺組織破壞,或有矽肺、糖尿病等合并癥,免疫功能低下,難以治愈的肺結核?。?]。左氧氟沙星是喹諾酮類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強、抗菌譜廣的特點,大量基礎性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左氧氟沙星拮抗結核分枝桿菌活性能力較強[4]。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難治性肺結核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難治性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會制定的結核病診斷標準。將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其中治療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5.38±3.22)歲,初診患者8例,復治患者27例,血行散播性肺結核9例,繼發性肺結核21例,滲出性結核性胸膜炎5例,難治原因:初治效果不佳或失敗者14例,藥物不良反應不耐受9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下呼吸道感染3例,免疫功能抑制1例;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18~71歲,平均年齡(46.31±3.17)歲,初診患者10例,復治患者25例,血行散播性肺結核8例,繼發性肺結核22例,滲出性結核性胸膜炎5例,難治原因:初治效果不佳或失敗者13例,藥物不良反應不耐受9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下呼吸道感染4例,免疫功能抑制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分類、難治原因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2HRZSE/6HRE化療,化療方案:2個月強化期患者每日服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1次/d,鏈霉素0.75g肌注1次/d,之后6個月鞏固期患者每日服用異煙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1次/d,共治療8個月;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化療的基礎上在強化期2個月給予左氧氟沙星治療,400mg/次,1次/d,后6個月鞏固期同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1.3 臨床療效判定 所有患者的臨床效果均按以下標準進行判定:(1)顯效:治療后的結核病灶較治療前吸收率≥50%;(2)有效:治療后的結核病灶較治療前吸收率<50%,但有所改善;(3)無效:治療后的結核病灶較治療前相比無變化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痰菌轉陰:患者治療后痰涂片陽性轉為陰性,且無反復;空洞吸收/縮小: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病灶瘢痕愈合或消失為吸收,直徑減少≥50%為縮小。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結果均根據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組間進行卡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P<0.05,表示組間有顯著性差異。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29%,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77.14%,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患者的顯效率為42.86%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28.57%,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痰菌轉陰和胸片情況比較
由表2看出,治療組患者治療后2個月末、5個月末、8個月末,痰菌轉陰率和胸片檢查空洞吸收/縮小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57%,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7.14%,P<0.05,詳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痰菌轉陰和胸片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由于肺結核病發病癥狀不典型,治療方案不正規、多種疾病誘發結核病例數增加以及糖尿病、艾滋病等免疫力受損人群的增加等原因,造成臨床上常規治療藥物效果欠佳,耐藥性結核病患者的數量日益升高,給結核病的臨床治療帶來嚴峻的考驗[5]。難治性肺結核是一種最難治愈的結核病,難治性肺結核患者表現為病程長達2年以上,痰菌持續呈現陽性,機體免疫力下降等,患者治療難度大,死亡率較高[6]。結核菌耐藥的主要原因是難治性肺結核的產生,細胞免疫功能下降和非典型性分枝桿菌感染等。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諾酮類藥物,具有廣譜、高效、抗耐藥的特點,目前臨床上已廣泛用于多種菌類感染的治療[7]。研究發現,左氧氟沙星對結核桿菌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結核桿菌DNA轉氨酶的活性而阻止結核桿菌DNA的復制,使DNA降解從而導致細菌死亡[8]。另有臨床研究表明,喹諾酮類藥物在肺部組織、支氣管肺泡和肺泡巨噬細胞內的藥物分布具有較高的濃度,肺組織內的濃度大于血清濃度,這也表明左氧氟沙星在治療肺結核方面有獨特的優勢[9]。臨床藥理研究顯示,左氧氟沙星對巨噬細胞內、外的結核菌有很好的殺菌或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濃度MIC為0.25μg/ml,明顯低于氧氟沙星的MIC 0.5μg/ml,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殺菌濃度MBC為10μg/ml低于氧氟沙星的MBC 20μg/ml[10]。
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難治性肺結核治療組患者采用常規2HRZSE/6HRE化療的基礎上加左氧氟沙星治療,對照組患者僅采用2HRZSE/6HRE化療治療,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組治療后2個月末、5個月末、8個月末,患者的痰菌轉陰率和胸片檢查空洞吸收/縮小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組患者出現1例胃腸道反應,1例惡心嘔吐和1例輕度肝損傷,對照組患者出現2例胃腸道反應,1例頭暈,1例惡心嘔吐和2例輕度肝損傷,治療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左氧氟沙星治療難治性肺結核患者,顯著提高患者的痰菌轉陰率和空洞吸收/縮小率,臨床療效顯著,且安全性高。
[1] 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病雜志,2001,24(2):70-74.
[2] 錢起龍,徐冬梅,袁媛.左氧氟沙星和百生肼及利福噴丁聯合卷曲霉素治療難治性肺結核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9):1233-1234.
[3] 劉桂華,衣華.左氧氟沙星聯合生脈散治療耐多藥肺結核20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13):1499.
[4] 李愛民,劉林剛.黃芪注射液輔助治療復治肺結核療效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08,29(16):122-123.
[5] 伍彬.左氧氟沙星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10,19(3):61-63.
[6] 李繼東,肖永久,朱運奎.左氧氟沙星聯合強化治療難治性肺結核臨床分析〔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05,26(4):298.
[7] 黃學銳,高微微,張旭霞,等,左氧氟沙星與氧氟沙星抗結核分支桿菌臨床耐藥界限的研究〔J〕.中華結核和呼吸病雜志,2004,27(2):84-88.
[8] Nista EC,Candellic M,Zocco MA,et al.Levofloxacin based triple therapy in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J〕.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9):1985-1990.
[9] 張秀芝,閆紹悅,申曉紅.左氧氟沙星的臨床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4):19-21.
[10] Srivastava S,Ayyagari A,Dhole T,et al.Progression of chronic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mice intravenously infected with ethambutol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J〕.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2008,26(4):34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