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婭 陽春市中醫院,廣東省陽春市 529600
本文重點探討和分析BiPAP無創通氣輔助治療急性左心衰的治療過程和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診治的13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69例;對照組男45例,女24例,年齡33~80歲,平均年齡(58.75±1.63)歲;研究組男43例,女26例,年齡34~81歲,平均年齡(60.54±1.89)歲。兩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等一般情況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臨床檢查確診患者;所有病癥均符合急性左心衰臨床表現者;積極配合治療者;家屬簽訂治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嚴重慢性疾病者;心、肝、腎功能不健全者;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不配合治療者;資料記錄不完整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給予患者鼻導管吸氧[1]。給予研究組應用BiPAP無創通氣輔助治療,采用S/T通氣模式,吸氣末正壓為8cmH2O逐漸增加到20cmH2O,同時呼氣末正壓為4~8cmH2O。呼吸頻率18~22次/min,呼吸比為1.5∶2,氧流量為8~10L/min。兩組患者都給予心電監測,并給予硝普鈉和強心利尿劑藥物治療。
1.4 療效評價及觀察指標 采用VAS疼痛評分標準測定患者疼痛評分,分值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輕[2]。經過相關臨床檢查觀察并記錄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及血氧張力情況;統計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時間與住院時間、費用情況。
1.5 統計學處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統計,一般資料用)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統計學的意義。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和血氧張力情況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指標數值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治療后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時間與住院時間、費用情況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疼痛時間較對照組更少,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都明顯少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和血氧張力情況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和血氧張力情況
組別 n 時間 心率(次/min)呼吸頻率(次/min) 血氧張力(mmHg)對照組 69 治療前 128.35±15.26 36.12±5.36 57.96±6.68治療后 111.43±13.86 32.23±4.72 76.56±7.12研究組 69 治療前 129.57±15.42 37.40±5.41 58.67±7.34治療后 89.36±12.90 25.09±4.12 87.61±9.85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時間與住院時間、費用情況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時間與住院時間、費用情況
組別 n 疼痛評分(分) 疼痛時間(d)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萬元)對照組 69 3.61±0.68 28.12±6.99 29.36±8.47 8.36±1.34研究組 69 1.97±0.53 21.56±5.37 22.34±6.71 6.56±1.28
本文中,分析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和血氧張力情況,觀察治療前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指標數值無明顯區別(P>0.05),但治療后研究組兩項指標數值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同時研究組血氧張力指標數值較對照組更高,揭示說明BiPAP無創通氣輔助治療急性左心衰能夠改善患者低氧血癥,有效減慢心率和心肌耗氧量,降低患者心臟后負荷,達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該結論與龍海在BiPAP呼吸機治療急性左心衰竭21例臨床中的研究成果相一致[3]。
通過分析治療后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時間與住院時間、費用情況,發現研究組患者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疼痛時間也少于對照組,說明BiPAP無創通氣輔助治療急性左心衰過程操作簡單,患者身體疼痛感受較輕,治療后患者疼痛程度較低,且持續時間較短,患者評價較高。另外,研究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都顯著少于對照組,證實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BiPAP無創通氣輔助治療具有快捷、高效等優勢,極大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從而為患者和家屬節約了醫療費用。關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有待作進一步的研究給予觀察和分析。
綜上所述,BiPAP無創通氣輔助治療急性左心衰的臨床效果更顯著,具有臨床推廣與應用價值。
[1] 龍海.Bipap呼吸機治療急性左心衰竭21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4(12):25-26.
[2] 徐靖.BiPAP無創通氣在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3,4(7):117-118.
[3] 鄧志輝.BiPAP無創通氣輔助治療左心衰竭的療效評價〔J〕.南昌大學學報,2011,6(1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