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彩球 湖北省通城縣雋水鎮衛生院 437400
高血壓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已經發展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呈現出持續升高的趨勢,而如何持續平穩控制血壓,有效防止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產生,已經成為治療高血壓的關鍵所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種有效的降壓藥物,2012年5月-2013年8月我院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患者100例,臨床效果十分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高血壓患者100例作為觀察組,另選擇同期在我院治療的高血壓患者98例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均經病史、體檢、血尿常規、血生化、心電圖及B超等檢查,排除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繼發性高血壓及不愿配合者。觀察組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43~81歲;高血壓Ⅰ級58例,Ⅱ級42例;病程1~30年,平均14.6年。對照組中,男53例,女45例;年齡44~79歲;高血壓Ⅰ級57例,Ⅱ級41例;病程2~31年,平均病程15.2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2周均停用其他抗高血壓藥物,并且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及心電圖等。觀察組患者給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初始劑量為2.5mg,口服1次/d,4周為1個療程。若患者服藥2周后降壓效果不理想,可將劑量增至5mg/d。對照組患者給予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10mg/次,2次/d服用,4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連續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每日測血壓2次,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觀察臨床體征:頭暈、頭痛、心悸、面紅、乏力、心率、呼吸等;治療后復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及心電圖。
1.4 療效判定 臨床療效判定根據衛生部規定的《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草案》中制定的高血壓療效標準[1]。顯效:舒張壓下降≥10mmHg(1mmHg=0.133kPa)并降至正常水平或者是下降20mmHg以上,患者的頭暈、頭痛、乏力、心悸等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有效:舒張壓下降<10mmHg,但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10~19mmHg,或收縮壓下降30mmHg以上,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減輕;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為無效。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變化比較 見表1。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治療前、后比較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舒張壓和收縮壓下降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壓變化情況比較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壓變化情況比較
組別 例數 舒張壓(DBP)治療前治療后收縮壓(SBP)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 100 99.85±5.61 82.63±6.54 157.38±9.13 128.36±9.21對照組 98 99.63±5.84 88.42±6.37 158.18±8.76 140.23±8.57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中,顯效58例(占58.00%),有效35例(占35.00%),無效7例(占7.00%),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00%;對照組中,顯效43例(占43.88%),有效38例(占38.78%),無效17例(占17.35%),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2.65%。觀察組治療的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在服藥期間,出現頭暈、頭痛2例,心悸1例,乏力2例,不良反應屬輕微,未經處理均自動消失。對照組出現頭痛7例,心悸6例,面色潮紅10例,下肢水腫3例。觀察組不良反應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高血壓是老年患者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高血壓的發生率也呈現出增高的趨勢,并且不斷趨于年輕化。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其中原發性病因不明確,患者病程長達數十年,并且病情進展緩慢,血壓持續升高導致阻力血管發生功能及結構改變,使動脈管壁厚度增加,發生膠原增生,同時彈性纖維減少或發生撕裂,甚至產生管壁鈣化、動脈內皮功能異常等,最終引發動脈硬化及動脈粥樣硬化[2]。
治療高血壓的關鍵在于持續平穩控制血壓,防止產生心腦血管并發癥,本文選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取得顯著的療效。氨氯地平是左旋體與右旋體各一半的混合體,即消旋體,其降壓作用來自左旋體,副反應來自右旋體,在氨氯地平的基礎上采用光學純手性拆分技術拆分出的左旋氨氯地平,其臨床療效是氨氯地平的2倍,并且有效避免了右旋體帶來的不良反應[3]。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長效的鈣離子拮抗劑,它的降壓機制是:可以通過阻滯細胞外鈣離子經電壓依賴L型鈣通道進入血管平滑肌細胞內,使興奮收縮耦聯減弱,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縮反應性,可以促進鈉離子的排泄,抵消腎上腺素的活性,從而減輕兒茶酚胺對心肌的影響,同時還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和紅細胞聚集反應,使血管外周的阻力減少[4]。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以降低動脈血壓,增強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癥狀,同時,臨床研究還證實,左旋氨氯地平可以對血管平滑肌的反應性產生干擾作用,從而使腎上腺素能和非腎上腺素能的縮血管效應減輕,可以與α1、α2受體產生緩慢作用,從而持續平穩降低血壓,可以有效控制血壓在24h以上。本文資料顯示,觀察組患者每日口服用藥1次,簡單方便,患者治療依從性好,不良反應小,臨床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左旋氨氯地平的半衰期長、藥效穩定、生物利用度高,患者重要臟器不受該藥物影響,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小,耐受性好,可以達到穩定、持久降低血壓的效果,是目前臨床上較理想的一種降壓藥物,值得推廣使用。
[1] 應業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療高血壓臨床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3,25(1):194-195.
[2] 劉國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療高血壓臨床療效觀察〔J〕.黑龍江醫學,2013,37(8):700-701.
[3] 雷鎖民.左旋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11):2083-2084.
[4] 錢群飛.左旋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療效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2012,5(11B):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