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輝 郭 輝 周建國 蔡潮農 李宵凌 侯冰宗
1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普通外科,廣東省珠海市 519000; 2 新疆第三師50團醫院
在臨床工作中,急性闌尾炎是一種最常見的外科急腹癥,闌尾切除手術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切口感染,特別是化膿性闌尾炎,未穿孔時切口感染發生率在10%左右,如有穿孔,則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可達30%[1,2]。如手術中不進行有效處理,抗菌藥物也很難避免術后切口感染及腹腔膿腫等感染性并發癥的發生。如何降低化膿性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是外科醫師在臨床工作中要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本實驗探究聚維酮碘溶液沖洗切口預防化膿性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及病原學調查,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實驗采用隨機分組法,將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我科因化膿性闌尾炎而行開腹闌尾切除手術患者(男154例,女11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32例。排除標準: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闌尾炎類型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闌尾切除手術及切口縫合方法相同,均常規消毒鋪巾,采用麥氏切口或右下腹經腹直肌切口,逐層切開腹壁各層,至腹膜層時先切開一小孔,如腹腔有膿液先吸凈膿液,剪開腹膜,無菌紗布保護切口,盡量避免膿液污染切口。常規切除闌尾,闌尾殘端包埋,無菌紗布擦洗腹腔膿液,間斷縫合腹膜。縫合腹膜后,實驗組用0.1%聚維酮碘溶液沖洗手術切口,對照組采用生理鹽水沖洗切口。觀察組在腹膜縫合后,先用過氧化氫溶液、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再間斷縫合切口各層。兩組患者術后常規給予第二代頭孢類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的發生情況,并行病原學調查。切口感染診斷標準:切口周圍有紅、腫、熱、痛,有膿性分泌物溢出,分泌物細菌培養陽性。脂肪液化的診斷標準:切口有較多黃色滲液,患者無自覺癥狀,切口無紅腫及壓痛,滲出液涂片鏡檢可見大量脂肪滴,連續3次細菌培養陰性。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 實驗組切口感染率為6.1%(8例),明顯少于對照組的14.4%(19例),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率為9.1%,對照組切口脂肪液化率為7.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情況〔n(%)〕
2.2 病原菌檢出結果 兩組患者共有27例術后出現切口感染,分泌物細菌培養共分離出細菌32株,革蘭陰性菌25株,占78.1%;革蘭陽性菌7株,占21.9%。檢出株數居首位的為大腸埃希菌,檢出19株,占59.4%,其中有5例患者為混合感染。見表3。
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常需及時進行手術治療。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與多種因素有關,發病時間過長、手術時間過長、營養不良、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切口保護不當等均為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3,4],切口處細菌污染是發生術后感染的主要原因。如化膿性闌尾炎有穿孔,則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可達30%[2]。而手術過程中采取有效的切口保護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

表3 兩組患者切口感染分泌物的病原菌及分布構成比(%)
聚維酮碘是碘的有機復合物,其溶液由碘與甘油、磷酸二氫鈉和水組成,為水溶性,是廣譜殺菌消毒劑,具有雙重殺菌作用,接觸組織后逐漸分解出碘而起殺菌作用,可破壞菌體的蛋白質和酶,致使微生物代謝障礙而死亡,對細菌、病毒及真菌均有較強的殺滅作用,且其刺激性小,對黏膜及組織基本無刺激性,作用時間較久,可應用于切口及黏膜,不引起疼痛,不影響傷口愈合,不受組織液、膿液等影響[5]。本文表明,化膿性闌尾炎手術中,切口應用0.1%聚維酮碘溶液沖洗,其切口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應用生理鹽水沖洗患者,而兩組患者在切口脂肪液化的發生率上差別不大,也說明聚維酮碘溶液對傷口刺激性小,不影響傷口的愈合。
本實驗結果表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術后切口感染其致病菌以革蘭氏陰性桿菌為主,占78.1%,其中大腸桿菌檢出數最多,占所有檢出菌的59.4%;其次為肺炎克雷伯菌。革蘭氏陽性菌檢出率不高,原因可能為病原菌主要來自腸道細菌。因此,在臨床治療方案制定時,常選用針對革蘭氏陰性菌敏感的廣譜抗生素為宜。
綜上所述,在遵守無菌操作等規范手術操作的前提下,術中應用聚維酮碘溶液沖洗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的手術切口,能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是一種有效地預防切口感染的措施,且該操作簡單、費用低,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
[1] 吳孟超,吳在德.黃家駟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3-132.
[2] Mehrabi Bahar M,Jangjoo A,Amouzeshi A,et al.Wound infection incidence in patients with simple and gangrenous or perforated appendicitis〔J〕.Arch Iran Med,2010,13(1):13-16.
[3] 田娟,楊春.普通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6):563-564.
[4] 王介營,李芹,王洪輝,等.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相關影響因素及防治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6):1340.
[5] Harihara Y,Konishi T,Kobayashi H,et al.Effects of applying povidone-iodine just before skin closure〔J〕.Dermatology,2006,211(Suppl 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