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艷鮮 賀 莉 河南省許昌市公療醫院 461000
皮膚科感染性疾病作為臨床上比較常見皮膚科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1]。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的加重,其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文中,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皮膚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100例感染部位樣本,對其病原菌分布、病原菌耐藥性以及并發皮膚科感染性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100例皮膚科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齡25.0~93.0歲,平均年齡(62.0±8.0)歲。經過檢查,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皮膚科感染性疾病。
1.2 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 標本經涂片鏡檢,每個低倍視野中,白細胞計數>25,并且上皮細胞計數<10,即為合格[3]。標本送檢細菌室后,常規分離,通過K-B法進行藥敏試驗,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的相關標準,對試驗結果進行評估。藥敏試驗操作完全依據藥物敏感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法,分析相關危險因素,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原菌分布 100例感染部位樣本經細菌分離,獲得96株病原菌,其中83株革蘭陰性菌,7株革蘭陽性菌,6株真菌。
2.2 病原菌耐藥性 革蘭陰性菌中銅綠假單胞菌對阿米卡星、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較敏感,真菌對伊曲康唑敏感。鮑曼不動桿菌對米諾環素、美羅培南、亞胺培南敏感,結果見表1;革蘭陽性菌對苯唑西林、環丙沙星的耐藥率較高,對替考拉寧的耐藥率為100%,結果見表2。

表1 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
2.3 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100例皮膚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對象,選取100例無皮膚科感染性疾病者,作為對照組對象,經logistic回歸性分析,結果表明手術外傷等有創操作、應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濫用、營養不良是患者并發皮膚科感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詳細結果見表3。

表2 革蘭陽性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表3 皮膚科感染性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n(%)〕
本文中,革蘭陰性菌中銅綠假單胞菌對阿米卡星、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較敏感,鮑曼不動桿菌對米諾環素、美羅培南、亞胺培南敏感;革蘭陽性菌對苯唑西林、環丙沙星的耐藥率較高,對替考拉寧的耐藥率為100%;真菌對伊曲康唑敏感。結果表明革蘭陰性菌主要通過有創操作,使病原菌進入體內,醫務人員無菌原則執行不徹底,可能導致革蘭陰性菌成為重要傳染源。大腸埃希菌對第3代頭孢菌素耐藥率高,而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的耐藥率低,所以,合理應用抗生素,尤其是第3代頭孢菌素,能夠有效控制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率。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發生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對于疑似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應早期經驗性應用抗生素治療[4]??偠灾つw科感染性疾病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耐藥菌感染發生率高,針對并發皮膚科感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合理應用抗生素,做好耐藥菌的監測和防控。
[1] 李桂明,李成,陳家秀.氟羅沙星治療皮膚細菌感染性疾病〔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2,45(4):259.
[2] 范菁,徐金華.喹諾酮類抗菌藥在皮膚細菌感染性疾病治療中的進展〔J〕.世界臨床藥物,2011,32(9):543-545,549.
[3] 潘麗萍,宋宏,翁麗貞,等.急診科病房感染性疾病病原菌檢出率及分布特點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3,30(2):274.
[4] 王素林.海洛因依賴者罹患皮膚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調查〔J〕.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09,18(4):29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