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佩瑋 江蘇省揚中市三茅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12200
脂肪肝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肝內脂肪蓄積過多的一種臨床表現,統計資料顯示[1],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同時發病的年齡越來越年輕化,雖然大多數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但不加以預防會加快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的發生,因此,早期診斷和防治是比較科學的應對方法。筆者從事臨床多年,選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來我院體檢后經超聲檢查確診的脂肪肝患者300例和同期來院體檢的300例健康體檢人群作為觀察對象,取得了一些結果,現概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來我院體檢后經超聲檢查確診的脂肪肝患者300例作為觀察對象(脂肪肝組),結合病史和相關檢查并按《超聲診斷學》第3版脂肪肝的診斷標準[2]確診無誤。其中男220例,女80例,年齡36~81歲,平均年齡(58±7.45)歲。同時,選擇同期來醫院健康體檢人群300例作為正常對照組,包括男200例,女100例,年齡38~84歲,平均年齡(59±8.5)歲。兩組受檢者的性別、年齡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選對象均經相應檢查排除心肝腎和內分泌等疾病。
1.2 方法和指標 兩組受檢者均要求檢查前1d素食,禁飲酒,并于次晨空腹采集靜脈血,并在當天3 000r/min條件下離心后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DXC800)完成全部指標測定。檢測項目包括血脂和肝功酶學,血脂檢查指標主要檢測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4項,肝功能包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膽堿酯酶(CHE)3項。
1.3 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到的數據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整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示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
兩組實驗者血脂和肝功能檢測結果統計對比見表1。結果顯示,脂肪肝組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膽堿酯酶(CHE)等血脂及肝功能指標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而脂肪肝組的HDL-C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實驗者血脂和肝功能檢測結果統計對比
正常情況下肝臟含脂肪約5%[3],而脂肪肝是在各種原因下導致的肝細胞內脂質代謝失調而使得游離脂肪酸在肝細胞內沉積,這無疑會引起肝臟的正常功能受到損害,引起肝功能檢查和血脂檢驗出現異常,但這種轉變早期是可逆的[4],根據患者血脂和肝功能的檢測結果進行早期診斷和針對性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文結果顯示,脂肪肝患者TG和TC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印證了TG升高合并膽固醇升高是脂肪肝患者血脂的主要特點這一結論[5]。脂肪肝時由于肝細胞合成TG增加,脂蛋白和膽堿酯酶的合成也代償性增加,這與陳紅濤等[6]報道基本一致,表明了膽堿酯酶在診斷脂肪肝中的特殊意義。脂肪肝患者的ALT、CHE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這與游離脂肪酸損害肝細胞影響肝細胞氧化代謝和能量轉換有關,同時,脂肪肝組TG、TC、AST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再一次佐證了筆者的觀點。
當然,考慮到肝臟強大的代償功能,不能因血脂正常就完全排除脂肪肝的可能,對于高度懷疑的病例應做其他的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考慮到脂肪肝并不僅僅由血脂升高導致,在對癥治療同時應積極尋找病因,這才是最迫切的。
總之,脂肪肝患者發生肝功能異常和血脂代謝紊亂的可能性更大,組織定期體檢并在脂肪肝早期作出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張慧敏,鞏文彥.脂肪肝血脂和肝功能檢測結果分析〔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1,12(10):906-907.
[2] 朱健.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學指標變化的檢測〔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6):793.
[3] 任國慶,牛海玲.脂肪肝與血脂、肝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內科學雜志,2012,2(21):51.
[4] 韓獻華,房興勝,姚學穎,等.40歲以下體檢人員脂肪肝、血脂、血糖、體重指數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10(2):92-93.
[5] 朱黎英.脂肪肝患者血脂與肝功能指標的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49(45):71-72.
[6] 陳紅濤,許文寧,陳凱,等.珠海市2008年健康體檢中脂肪肝與相關生化檢測關系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