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廣東省湛江市 524002
在腫瘤化療患者群體中,癌因性疲乏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癥狀,其發生較快,能量消耗較大,程度較重且具有較長的持續時間,難以通過休息得到有效緩解。患者耐受度由此降低,治療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也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隨之下降。化療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癥狀,據統計,約有30%的患者每天都會產生疲乏感覺,而超過75%的患者每月都有長達數日的疲乏期[1]。本文基于此探討綜合護理應用于腫瘤化療患者對其生活質量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腫瘤化療患者為觀察對象,入選患者均排除神經病史以及精神病史。納入標準[2]:(1)首次診斷為腫瘤患者,無其他部位轉移以及復發現象;(2)均接受簡易疲乏量表評估,明確伴有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乏;(3)無心臟病、糖尿病以及腎功能不全等臟器功能障礙;(4)既往無精神類治療藥物服用史;(5)意識清晰、理解能力以及精神狀態正常,均無化療禁忌證。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69.5±1.7)歲。TNM分期:18例Ⅱ期,22例Ⅲ期,50例Ⅳ期。根據護理方法差異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5例,兩組年齡、性別、病情分期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化療方案基本相同,每療程均為3周。對照組接受常規腫瘤內科護理,實驗組則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1)認知干預。組織患者積極參加健康知識教育咨詢活動,利用圖片、宣傳冊、多媒體等手段引導患者對自身病情以及治療方案有所了解,并明確癌因性疲乏的危害與應對方法,利用強化宣教幫助患者學習并掌握日常自我護理策略。(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對患者予以關心與呵護,加強溝通交流,并耐心聽取患者心理傾訴,評估其疲乏程度以及心理狀態,并據此為患者提供相應的心理支持,通過聽音樂、思想放松以及情緒轉移等方法緩解心理壓力;可將治療成功案例介紹給患者,從而增強其治療信心,提高依從性。(3)運動干預。應參考患者身體狀況、年齡特點以及心肺具體情況來制訂運動方案,確保患者運動強度與方式的合理化,主要以太極拳、有氧健身操以及間斷步行等有氧運動為主,以改善患者情緒,增進食欲。此外患者也可自行選擇喜愛的鍛煉方式,但每天運動總時長應保持在30min左右,每周3次即可[3],并根據自身病情對活動量做出相應調整,堅持勞逸結合、循序漸進的鍛煉恢復原則。(4)飲食干預。患者飲食應保證高熱量以及高蛋白,并富含各類維生素,同時可多食用猴頭菇、香菇、大蒜以及海帶等各類抗癌食品;若患者白細胞計數下降,則應加用紅豆、紅棗、山藥、蓮子以及桂圓等補益氣血的食物。(5)睡眠干預。患者應保持作息規律,不可過晚入眠,同時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告知患者睡前不可做劇烈運動或吃刺激性飲食。作息環境應舒適、安靜,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及相對較暗的光線。應通過熱水泡腳、聽輕音樂及飲用熱牛奶的方式促進睡眠,改進睡眠質量。
1.3 評價指標 (1)癌因性疲乏:通過美國疼痛中心疼痛研究小組采用的10分制描述法[4]對兩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進行評估,其中0分提示為無疲乏;1~3分提示為輕度疲乏;4~6分提示為中度疲乏;7~10分則提示為重度疲乏。(2)生活質量:通過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評估兩組生活質量,共包括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心理功能以及軀體功能四個維度,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優。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的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的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并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疲乏狀態對比 實驗組的疲乏狀態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疲乏狀態對比〔n(%)〕
2.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實驗組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癌因性疲乏是導致腫瘤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癌因性疲乏則可通過合理的臨床護理干預得到有效緩解[5]。本次觀察著眼于改善腫瘤化療患者的生活質量,從患者認知、心理狀態、飲食、運動以及睡眠等方面入手,開展有計劃性、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護理服務與心理支持,使其機體應對能力以及心理調控能力得到提高。患者心理及生理狀態始終能夠保持在相對較好的水平,才能使機體新陳代謝以及免疫能力得以改善。本文結果表明,實驗組比對照組的疲乏程度明顯較輕,心理功能、軀體功能以及物質生活等生活質量指標評分較優(P<0.05)。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 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對照組 45 59.17±13.05 47.96±11.02 56.69±11.09 51.60±10.33實驗組 45 65.20±13.82*53.24±12.08*63.44±11.87*59.62±11.19*
綜上所述,對于腫瘤化療患者而言,綜合護理干預有利于明確護理目的,緩解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對改善其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1] 汪玉潔,譚景予,陳錦秀.中醫藥膳干預對腫瘤化療后不良反應的文獻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3):2133-2136.
[2] 鄒靜荷,嚴小紅,等.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4):1329.
[3] 潘慶,王維利,洪靜芳,等.胃腸道腫瘤化療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體驗與應對方式的定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3,27(5):335-339.
[4] 曹曉欣,侯香傳,關偉麗,等.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的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2):169.
[5] 吳劍輝,鄭美春,鄒本燕,等.腫瘤住院患者常見的護理安全問題及護理管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z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