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坤
(中國建設銀行新疆區分行營業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4)
以新疆經濟發展為例,2009~2012年新疆經濟跨越式發展勢頭強勁,年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都在30%以上,其中,水泥行業受此影響也出現快速發展。據統計,新疆水泥產量從2007年的1410萬噸已上升到2012年4024萬噸,2012年水泥產量同比增長26.8%,增幅高于全國20個百分點。但近兩年來,新疆水泥行業呈現“三增”“三降”局面,即水泥產量高速增長,水泥建設項目投資高速增長,應收賬款大幅增長;水泥價格逐月下降,水泥企業利潤下降,水泥行業工業總產值增幅下降。預計未來幾年,水泥行業利潤空間將會逐步縮小。
2013年以來水泥、煤炭、鋼鐵價格波動較大,并呈下降趨勢。其中水泥銷售價格大幅回落,行業效益下滑明顯。2012年每噸水泥利潤已回落到2006年至2007年水平,價格從最高時600元/噸,到目前最低不超過200元/噸,嚴重影響了水泥行業的經營效益,造成企業盈利水平下降。水泥行業持續低迷,導致其信用風險反彈壓力增大。
銀監會《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和《綠色信貸指引》要求對國家規定的嚴重產能過剩行業實施上收審批權限,提高行業準入標準。對銀行業機構提出“堅持信貸環保合規、建設綠色信貸銀行”的長期經營發展戰略。要求銀行始終堅持把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作為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追求可持續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內容。當前,以煤炭、鋼鐵、水泥行業為代表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由于過度依賴煤炭資源,造成能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等突出問題,國家將從嚴控制其行業的信貸投放。
以新疆水泥行業數據統計為例,近三年來銀行業機構對新疆52家水泥企業實施了信貸投入,貸款投放呈現持續增加趨勢。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3月末,新疆銀行業機構對轄區前20大水泥企業貸款余額達60.37億元,逾期貸款1.15億元。前20大水泥企業貸款余額占全疆52家水泥企業貸款余額的96.80%。監管機構對多家水泥企業提示了公司治理結構存在重大缺陷,現金流量波動太大,負債率過高等預警信號。
新增的水泥行業貸款主要向大中型企業、新建項目、中長期貸款集中。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受宏觀經濟和水泥行業市場周期的影響,結構性產能過剩使區域信貸風險逐步顯現,不良貸款新增或出現反彈幾率大。
2012年以來,水泥價格大幅走低,經濟效益大幅下滑,一些經濟落后地區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甚至出現全行業虧損,許多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水泥行業生存和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
從未來水泥行業重組兼并情況來看,全國仍以大企業集團化發展為趨勢,小水泥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除了產能落后外,還存在生產規模小、生產成本高、承受市場波動能力弱等劣勢,小水泥企業利潤逐漸被壓縮。如果價格持續下跌至其成本線,銀行存量不良貸款會長期難以收回,貸款風險較高。
銀行要密切關注國家和地方政府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政策調整的動向,及時掌握重點企業的生產銷售、市場供求、價格趨勢等相關情況,合理設置行業授信風險額度預警指標,嚴密水泥企業的貸款質量及遷徙變化情況。有效落實“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對重點優勢企業,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維持存量貸款,適當增加貸款。對前景不明的落后產能行業要逐步壓縮貸款,對已劣變的貸款客戶要進一步加大清收力度,以最小的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從高耗能、高污染嚴重的行業中退出,降低風險。嚴禁對落后工藝、環保不達標的、盲目擴張的水泥企業新增信貸投放。對已經投放的存量項目貸款,銀行要定期與不定期地了解企業與項目的變化情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聯系,同時嚴格項目資金的使用監督,切實做好對貸款企業資金的監測。
銀行通過深入調研,支持有條件的、管理較先進的、市場有前景的小水泥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升級,逐步淘汰落后、技術升級困難的企業。盡量鼓勵企業在當前市場需求旺盛的時期多進行資本積累,與有條件的大型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尋求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新途徑,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積累資金。同時,針對有不良貸款傾向的企業實施“一戶一策”信貸退出政策,防范水泥行業不良貸款發生。對于確實轉化無望或有意賴賬的企業,要堅決運用多種手段予以清收。對于扭虧為盈可能性較大的企業,考慮以轉化為主,幫助其調整產品結構,盤活存量資產,逐步走出困境。
首先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積極推動并加強水泥項目建設審批管理,暫停核準新的水泥項目,緩建已核準未開工項目。對建設利用廢渣等循環經濟項目必須認真論證,以免借機新增水泥產能。其次堅決執行國家淘汰落后產業政策,研究和采取強有力的差別電價、生產許可證管理、節能降耗、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等配套政策措施,加快落后產能退出市場步伐。最后監管機構應做好水泥行業市場預期研判,實時披露行業風險。對于信貸投放中涉及水泥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甚至出現全行業生存和發展壓力越來越大的各種問題,應密切監控及時進行風險提示,有效防范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企業的信貸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