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鋒
(上海大學,上海 200444)
針對中小企業政府管理機構設置、銀行體系現狀、利率制度和信用擔保等方面引起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宏觀原因,國內正在不斷出臺政策,逐步推進和完善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制度建設,全方位推進市場化改革。這一緩慢的過程是市場經濟主體促進中小企業良性發展的基礎。但是,針對微觀原因引起的問題,例如中小企業信息透明度差、道德風險引起的銀行信貸風險高企、銀行信貸附加成本高等,國內在這一方面的制度建設也是相對缺乏。尋求一種適合國內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制度或是模式,打破現階段信貸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格局,降低銀行類金融機構對企業信息搜集成本、信息分析成本、信息處理成本、履約成本和監管成本等,實現銀行類信貸收益覆蓋風險。以信息公開化為基礎的制度建設就有產生的現實需求。
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運作基礎是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通過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對目標企業的歷史信息和企業經營數據、企業物流、企業資金流信息進行充分掌握,把分散的關于目標企業的數據集合起來加以整合,形成關于目標企業的總體、統一的看法,形成對目標企業授信的客觀依據。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運作可以分為四個模塊:前期政府引導各參與主體建立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中期各參與主體真實、準確、完整地提供數據、中后期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提供信貸資金、后期成熟期的中小企業實現退出。運作流程包括:
第一,政府有關部門牽頭調動各方市場力量,發起成立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中小企業融資難實質是一種市場失靈的表現,解決市場失靈問題需要政府作為。在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模式中,政府需要牽頭設立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和對后期運作進行持續有效監管。
第二,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的參與主體包括中小企業、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承擔中小企業貨物運輸的物流企業、第三方服務機構(擔保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中小企業首次進入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需要提供企業高管人員的個人信息、企業基本信息并完成企業生產、采購、銷售全過程的經營信息初始化,實現與上下游商務交易電子化,包括訂單生成、合同簽訂、貨物入庫驗收。后期應及時更新相關經營信息。商業銀行提供企業的資金流信息并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資金。物流企業提供有關企業的歷史物流信息與定期更新相應企業的貨物運輸物流信息。第三方服務機構定期對企業的信息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等進行評定和出具意見,通過一定的模型對各個參與主體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并給予等級評定,定期對企業擔保物進行監測并出具意見。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進行試點時,優先選擇當地的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服務機構,有利于這些企業地緣優勢的發揮。
第三,在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為目標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時,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信息發布可以采取兩種方式:一是目標企業可以直接在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上發布,平臺建立完備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子模塊,實時更新有關企業的融資需求信息,改變以往被動尋找信貸的局面;二是已經通過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實現進融資的中小企業可以直接向其合作銀行提出授信請求,合作銀行依據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提供的各類數據進行評估,確定中小企業的授信額度。
依據目標企業的行業特點、融資需求額度等,授信額度的確定可以采取三種不同的模式:一是根據中小企業的生產、采購、銷售全過程的信息化數據確定無抵押信用授信額度,這也是本平臺需要大力推動的一種模式;二是根據中小企業的抵押物和信用數據實行杠桿融資,即以高于中小企業抵押物品的市場評估價值給予授信;三是實行聯合擔保的融資模式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第四,隨著部分中小企業通過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獲得資金支持并逐步成長,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可以充分利用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的信息優勢,對優質企業增加無抵押授信額度。再者,中小企業經過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培育并具有獨立融資能力之后,其需要退出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選擇股權融資或債券融資等直接融資模式。
在大數據時代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優化信貸市場中資金供需雙方間的信息不對稱與改變風險管理激勵不相容,可能會是未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小企業虛擬融資平臺模式的推進需要進一步完善模式內容,大數據在信貸市場中的應用需要適宜的生態環境,中小企業信貸市場才能真正優化信息不對稱和實現風險收益匹配,才能有望徹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1]巴曙松.開放真實的大數據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N].重慶商報,2013.05.
[2]李子彬.中國中小企業2011藍皮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1.10.
[3]金雪軍,盧紹基.融資平臺浙江模式創新—合政府與市場之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02.
[4]唐艷.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建設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經營管理,2012.0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