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在《基于技師學院學生與企業零距離就業的實訓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課題研究成果基礎上,立足于技師學院生源素質基礎,提高時效性,著眼點放在教學模式改革中的教學情境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等實例應用研究上,記錄了《技工院校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實驗研究》課題主要研究中的調研活動、構建專業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實驗研究方案、四個專業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研究過程報告、實訓課程體系在教學模式改革下試運行教學評價體系測評書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凸顯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模式就是做中教、做中學”的新職教評價觀。
關鍵詞:技工院校 教學模式 方法改革 實驗研究
課 題:本文是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2011年度職業教育重點規劃課題《技工院校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實驗研究》的科研成果。
一、背景
中等職業教育缺乏吸引力,技工教育面臨“進”與“出”雙重擠壓的新局面,要求進行適應新形勢、新變化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和行動導向的教學觀的引領下,解決技師學院實訓教學的共性問題,改變培養模式,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進一步深化內涵發展。
二、構建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理念
以筆者學院“分層次、螺旋遞進式”的分層次實訓課程體系為基本邏輯框架,在每一層次構建教學場所,創立教學情境,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改革和對應教學任務的具體教學手段的合理應用,實現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成果。進而構建體現創新教學情境、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理念。
三、開展調研活動
以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為切入點,構建筆者學院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推廣平臺,為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構建框架。重點在三個方面開展調研活動,形成三個調研報告:一是面向筆者學院機械技術系數控加工、焊接加工和機械加工的200名學生進行了一次綜合情況調查,通過將技師學院在校學生統計中反映出的問題與2011年統計對比,從中找出技師學院學生認知情況、課程體系及教學模式確實具有特殊性,完成《技師學院學生認知和教學模式應用情況調研報告》1份;二是了解數控專業崗位群的需求現狀,探討技師學院的課程模式、教學模式與企業零距離對接問題,推動課程體制和教學模式改革,完成《數控加工專業人才需求與專業改革調研報告》1份;三是為明確專業課程現狀、崗位群適應情況、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積累了素材,為構建和完善分層次實訓課程體系教學改革提供了依據,提出教學改革的重點思路和措施進行畢業生跟蹤調研,形成《畢業生跟蹤調研報告》1份。
四、制定專業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實驗設計方案
實驗設計方案體現實驗條件設定,構建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學模式環節,體現教學模式創新效果的研究內容、對比性研究結果的呈現形式和基本結論,體現職業教育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學模式。
五、四個專業出臺專業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實驗研究報告
根據課題組制定專業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實驗設計方案, 數控加工等四個專業,從構建實訓教學層次、創新每一教學層次的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過程的教學方式改革和各種教學手段合理應用等實驗環境的驗證,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學生專業能力、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四個方面進行了考核,形成了反映教學效果成效顯著的專業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研究報告。
六、在教學模式改革下實訓課程體系試運行測評工作
選擇數控加工專業,針對實訓教學評價體系22個指標,在實驗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條件下,對在校學生進行了試點評價。通過近一個學期的真題真做、認真自評,普遍認為對實訓教學有良好的推動作用。具體測評過程是完成數控加工專業實習教學評價體系測評書。
七、新實訓課程體系的實效性
一是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加強。形成學習氣氛后,學生動手能力明顯提高。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同時對技能的學習步驟、學習方法、技能要點掌握得很清楚,學習效
果好。
二是指導教師主導作用得到強化。通過此課題的研究,鍛煉了師資隊伍。
三是通過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測評書的測評工作,使實訓教學成效有了保障。教師授課目標明確,教學文件更加規范,評價標準更能促進各種積極因素的發揮,各項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是師生大賽取得驕人成績。特別是第四屆全省技能大賽和第五屆全省數控技能大賽,學生獲得8金4銀4銅,15人提前晉升為技師。
五是通過此課題的運行,我們認為可以完全推廣到其他技工院校應用,以此縮短探索技能提高的盲從期,能夠加快技工院校教學模式和方法應用,還可以根據各自學校各自的條件進行補充與完善。
八、結論
1.新教學模式和方法的特點
(1)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科學性。體現為《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意見》中關于改革教學模式的要求和全國機械職業教育中職專業教學標準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體現為技工院校教育教學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體現為技工院校設置專業性質、學科特點和特色。
(2)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的先進性。一是滲透新的教學理論、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培養模式上體現教、學、做的統一和能力遞進的理念,在教學模式上體現做中教、做中學情境教學;二是滲透新的內容,內容更新反映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方式的轉變,體現在特定情境下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等新應用情況;三是滲透新的教學手段、方法,對培養目標相同的任務,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教學方法不同,特別是在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同時,充分利用崗位工種的專業化軟件、教學場所優勢進行虛擬化、數字化和一體化教學。
(3)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的應用性。應用性體現為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考評性。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應用,創新教學情境,突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的轉變,各種教學手段的合理應用,調動了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課題形成系列成果
(1)構建體現創新教學情境、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理念;
(2)形成三個調研報告;
(3)制定專業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實驗設計方案1份;
(4)撰寫專業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實驗研究報告4份;
(5)進行對比性測評,形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測評書1份;
(6)新增的配套實訓教材10部、課件4個;
(7)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改革成果研究論文10篇。
還有在以下不足。
一是《技工院校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實驗研究》成果推廣難度較大,需要較大的成本和理念的更新,需多層面反饋教學效果予以驗證。
二是教學場景的建設還需進一步強化和調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教學。
三是各種教學手段應用,需要各種教學載體做支撐條件,推廣難度比較大,應逐步建立推廣平臺。
參考文獻:
[1]戴春祿,苑士學.基于技師學院學生與企業零距離就業的實訓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綜述[J].北京高等電力專科學校學報(社科版),2011(6).
[2]馬慶發等.中國職業教育研究新進展2009[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哈爾濱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