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福
【摘要】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教學實驗法、數理統計法,專家訪談法等方法,運用“逆向”教學法和常規教學法對背躍式跳高技術教學進行實踐研究。結果表明:背躍式跳高教學過程中采用“逆向”教學法,能直觀了當,切入主題,能吸引學生挑戰刺激,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關鍵詞】“逆向”教學法 背躍式跳高 實驗研究
一、前言
在體育教學中,背躍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過竿、落地四個環節完成的。在常規的教學過程中,按照這樣的順序依次教學,我們稱之為“順序教學法”。本研究在實際教學中采用了“逆向”教學法,這種不同常規的教學法確實更有利于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在背躍式跳高教學中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福州第二十五中初三的男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文章研究的需要,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綜合對比整合,為本論文的研究提供參考。
2.實驗法
隨機抽取福州第二十五中學30名男生,并把這30名男生隨機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每班各15名學生。實驗班采用“逆向”教學法進行教學,對照班采用常規教學法(順序教學法)進行教學。
3.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研究結果和結論。
4.專家訪談法
征求福建師大田徑專家們的意見,確定把身高、體重、原地單腳縱跳、30米跑、30秒俯臥背起五項指標作為身體素質的因子,在教學研究實驗前對學生進行各項因子的測試。
三、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前的身體素質分析情況
實驗班和對照班所選取的學生都由沒有背躍式跳高基礎的男生(經過調查)組成,實驗前對兩班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各項因子測試。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嚴格的教學學時控制,均為12課時。實驗結束后,由其他體育教師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背躍式跳高進行成績考評。學生成績由達標成績和技評成績組成(其中達標成績占70%,技評成績占30%)??荚嚪椒ǎ好總€學生跳三次,取最好的一次成績作為考試成績。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P>0.05,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均沒有顯著性差異。
(二)實驗班與對照班背躍式跳高成績對比
教學實驗結束后,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成績評價,以便于教學效果分析。對比結果如表2:
從表2中可以得出結論看出,通過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對成績進行spss數據處理,經T檢驗,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說明“逆向”教學法在背越式跳高成績中比常規教學法成績更好,“逆向”教學法比常規教學法更具優勢。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逆向”教學法在背躍式跳高技術教學中,能切入重點,直截了當,可以更好地給學生直觀的感受,符合技能的逆向遷移規律。過竿技術是整個背躍式跳高技術中最刺激、最有挑戰性的一個環節,學生都躍躍欲試,積極性很高。“逆向”教學法在背躍式跳高技術教學中,起跳和過竿是最重要和最難的一個環節。提前完成這部分教學內容的學習,可以為整個完整技術教學做好鋪墊。
2.“逆向”教學法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內容由主到次,環環相扣,以最刺激的環節吸引學生,讓學生躍躍欲試,這樣可以消除其心理障礙,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較常規教學法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教材的加工和教法的改變,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
3.“逆向”教學法有“后因前果”的優勢所在。正如周小二所說,在一些情況下,“后因前果”也有利于前后動作的相互促進。由“后因”而導致的“前果”是不自覺的,實際上是無意識心理活動的體現。利用“后因前果”實際上就是利用了人的無意識心理活動。
(二)建議
1.“逆向”教學法在實際運用中,要考慮好前后兩個動作之間的聯系,兩者之間聯系得越緊密,越能體現“逆向”教學法的優勢。
2.“逆向”教學法可體現在整個技術的教學過程中,也可體現在整個技術中某幾個動作的教學之中。例如,一個完整的背躍式跳高技術可分為四個動作,可在“四”到“三”采用“逆向教學法”,也可在“三”到“二”采用“逆向教學法”,或者其中任何兩個“相鄰”的動作之間,采用的前提條件是由兩個動作的形成是否有必然聯系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