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麗
摘 要: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學生對所學學科有了興趣,學習才會有動力,才能夠把知識學好。老師不能一味要求學生掌握知識,而是要讓學生開開心心地去接受知識。
關鍵詞:數學 興趣 探討
數學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數學的語言、方法和思想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不僅在傳統的理工科中一直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現代的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經濟學等科學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么重要的一門學科,學生卻不愿意去學。對部分中職學生來說,學習數學就是一種煎熬,能夠學得好的更是少之又少。這么重要的學科,學生為什么學不好也不愿意學呢?根本原因就是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好數學就不難了。
一、學生不喜歡數學的原因
要想解決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知道學生不喜歡數學的原因。找到了原因我們才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1.認為數學無用
數學與人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數字的表示、基本的商業和金融交易、天氣預報、時間、空間、重量和貨幣的衡量、產品標識、各種圖形表格的識別等等,這些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時刻面對的事物。電腦等高科技產品的普及,使數學更進一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為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人們需要掌握數學知識,可惜這一點往往被高中的學生所忽略,因為他們小學初中所學的最基礎知識已經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大部分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這就使得大部分學生認為,高中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是無用的。
2.認為數學是枯燥的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數學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抽象性。基于這一特點,大部分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都很難理解,教師在講臺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卻一頭霧水。因為數學知識是連貫的,有一點斷層,老師所講的內容,學生就理解不了。數學知識又不像其他學科,在課堂上可以加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通過故事來使學生理解教師所要講的知識點,這就使得學生認為數學是枯燥的。
3.數學能力缺乏
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是數學課的重要內容。進入職業中學的學生這三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差。到了高中,數學課要逐步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由于三種基本能力的缺乏,使得學生在分析問題時,一步一個攔路虎,在解決問題時,一路磕磕絆絆,久而久之,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就沒有了。
二、培養數學興趣的方法
要想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興趣,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數學是有用的。這一點要想做到很難,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大多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沒有明顯的聯系,也就是說,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不是顯而易見的。要想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是有用的,需要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在他們身邊直接用到的事例才可以。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課外作業,出租車里的計費機是按什么標準計費的,如何用數學知識揭露騙子的騙術等等,這些問題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借助于數學知識,而數學知識又是連貫的。即使暫時看起來沒用的知識,它也是對有用知識的一個前提準備。認識到數學是有用的,學生才會有動力去學,去學了才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興趣。
學生知道數學是有用的,肯去學了,這還不足以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數學知識給人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即使學生知道數學是有用的了,枯燥乏味的東西,學生還是不會有興趣的。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中的美和樂趣了。數學中的美可以在講解知識點時,一點點滲透給學生,如數字中的美,完全數、勾股數、質數,幾何圖形中的對稱美等等。數學的趣味性在課堂上滲透就有點難度了。要想在課堂所講的基礎知識中找到有趣的數學知識也是不容易的,這時也可以借助數學興趣小組。在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做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如拼火柴、數字猜謎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而且同樣的問題有很多不同的解法。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會發現數學中的一些有趣現象,還能滿足他們對成功的渴望,這樣就會使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
要想提高中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關鍵是要解決學生數學知識的匱乏和對數學的不了解,從思想上改變學生對數學的認識。
(作者單位:浙江海鹽理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