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榮秀
(蘇州市黃埭中學,江蘇蘇州,215143)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常見的解題思維障礙,將有助于提高學生解題的速度和準確性,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層次。常見的英語解題思維障礙主要有以下六種。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超題量”的練習會使學生大腦皮層活動由興奮轉向抑制。實際上,由于平時習題的多而濫,學生疲憊不堪,只“吃”不“消化吸收”,由于反復多次做同一道題目,大腦皮層中形成了思維定勢。思維定勢如果運用得當,會使我們很快得出正確的結論;但若運用不當,它便會誤導學生掉入命題人所預設的陷阱,得出錯誤的結論。例如:
我們多次向學生強調在“look forward to”這個短語中,to是介詞,這個短語后面應接名詞或者動名詞,也對學生進行了強化訓練,所以當碰到這樣一個題目時“He looked forward ________ what was going on. A. finding B.to seeing C.Found D.to see”,學生會不假思索地選擇答案B,而實際上,這個句子中所出現的并不是“look forward to(盼望著)”這個短語,而“look forward”是向前看的意思,其目的是想看看發生了什么事,所以此題應選D。又如“The days we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___ soon. A.coming B.will come C.came D.have come”一題,此句中的定語從句包含“look forward to”短語,雖然“to”為介詞,但并不影響主句的謂語動詞結構,它只是一個陷阱而已。又根據句中的“soon”運用的是將來時,所以選擇B。
要打破這種定勢,培養學生的分辨能力,筆者認為采用對比的方法講解效果較好,即將許多相似題目劃為一組,比較、分析和綜合。
概念是學科知識的基礎,也是解題思維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如果概念模糊,那么在分析問題過程中,就會出現思路不暢,最后陷入困境。例如學生常常分不清定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
(1)The news________ our team has won the final match is encouraging. (從句說明“消息”的內容:我們隊取得了決賽勝利)
(2)The news ________ you told us is really encouraging.(從句對“消息”加以限定:是你告訴我們的,而非來自其他渠道。但消息是何內容卻不得而知)
A. that B. when C. what D. how
以上兩題都選擇A, 但是引導從句的關聯詞“that”的功能不同:that引導同位語從句時是一個純連詞,不充當任何成分;而引導定語從句的that是關系代詞,既指代先行詞又須在從句中充當成分。that引導同位語從句時是一個純連詞,故不能用which替換;而that引導定語從句時是代詞,常可以和另一關系代詞which替換。
例如:(1)Dad made a promise that he would buy me CD player if I passed the English test.(that不充當任何成分)
(2)Dad made a promise that excited all his children.(that指代promise,又在從句中充當主語)
引導同位語從句關聯詞,除that外,還可以根據句義使用任何其他疑問代詞或副詞;而定語從句不可用what、how、whether等引導。
例如:Is this the reason ________ at the meeting for his carelessness in his work?(2002年春上海)
A. he explained B. what he explained
C. how he explained D. why he explained
解析:答案選擇A,“he explained”是定語從句修飾the reason。如:The reason that you gave to me sounded reasonable.此題易誤選D,在reason后面常接由why引導的定語從句。The student explained to the teacher the reason why he was late for class.
對于這類題學生普遍難以解決,其根本原因是對有關概念沒有掌握,并在一種思維方法受阻時又缺乏思維轉換能力。平時學習應首先掌握簡單句的基本結構,在此基礎上掌握復合句的結構。解題時認真分析句子結構,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蘊含解題思維過程實際就是利用命題條件,以有關知識內容為橋梁,解決命題條件和命題要求的矛盾的過程。因此,充分挖掘已知條件對于解題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了。如果分析和理解不透,必然會使其部分已知條件遺漏,從而給出錯誤答案。例如:
A: I ________ to your birthday party last Sunday.
B: Unfortunately,you were out on business.
A. had come B. came
C. would come D. would have come
解答該題的關鍵是要根據上下文語境,準確推斷出部分虛擬結構的使用。根據對話情景可知,答句“Unfortunately,you were out on business.”實際上是上一句暗示的條件。從答句所給的特定的動詞時態(一般過去時)來看,上句所說內容是對過去情況的假設,故暗示的條件句應為“If I hadn’t been out on business”。由此可見,選項部分為主句的謂語動詞,表示與過去事實相反,應選用“would have come”,答案為D。
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習慣用新知識去解題,從表面看,教學目的似乎已經達到。其實不然,生搬硬套的做法會造成心理定勢,嚴重阻礙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
A: Each of the students, working hard at his or her lesson,________ to go university.
B: So do I. (1998年上海)
A. hope B. hopes
C. hoping D. hoped
在學習了現在分詞作伴隨狀語之后,又有“He sent me an E-mail, hoping to get further information.”(2000年上海)的影響,此題易誤選為C。此題中,“working hard at his or her lesson”是現在分詞短語作定語,補充說明前面的主語“each of the students”,故后面應選hopes作謂語,其時態與答語一致,答案為B。
解決遺忘中的抑制現象,通常采用分類比較,區分前后內容的異同點,并且做到盡量使前后相鄰接的學習活動在內容方面有所不同。
思維的重要特點是間接性和概括性。要間接地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規律,就必須首先了解事物的實質和本質。許多試題從表面上看是甲結構,而實際是乙結構;或者命題人考查的是甲結構,而應試者卻將其誤認為是乙結構;或者從選項來看是甲結構,而題干考查的實際上是乙結構等。對于這類問題,若不仔細識別,則很容易出錯。
有一部分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往往不能深入到已知條件和命題要求的實質中。例如:As a teacher, I seldom give my students so difficult a problem ________ they can not work out.
A. that B. if
C. in order that D. as

that…”句型中,that從句應該是完整的,由于work out是及物動詞短語,其后需要接賓語,如果在work out之間加上it,那么本題就應該選擇A。
做題時要充分了解上下文的結構,分析句子成分,理清句子結構。平時要積累,熟練掌握一些固定的句子結構、各種不同句式的變化形式。
漢語和英語在文化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但也存在著諸多的差異,這些差異往往是考查的重中之重。我們要力求用英語思維,避免母語定勢的干擾,要根據英語的文化交流習慣來應答。例如:
A: You’ve given us a wonderful Chinese dinner, Mrs Wang.
B: ________. (2000上海)
A. Oh,I’m afraid I didn’t cook very well.
B. I’m glad you enjoyed it.
C. Come again when you are free.
D. It’s not necessary for you to say so.
當中國人聽到對方夸獎或贊美時,習慣上要說些表示謙虛的話。而英美人則不同,總是先接受對方的夸獎,再表示謝意。所以根據英語“接受恭維”的交流原則,A項很明顯不正確,B為最佳答案。平時注意積累,特別是記住中英文化的差異之處。要學習地道英語,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而不是“中國式英語”。
針對以上學生常見的幾種解題思維障礙,我們在指導學生解題時首先要求學生認真審題,要靈活地運用語法規則,理順思路,尋找“陷阱”。其次要求學生運用多向思維,不要用習慣的、單一的、片面的思維去解題。再次要去偽存真,要抓住基本知識點及特殊現象,不厭其煩地歸納理解,認清選擇題目中的“魚目”及“珍珠”,避免落入“陷阱”。最后就是要求學生加強驗證,要有良好的檢查驗證習慣,掌握驗證的方法,即使落入了“陷阱”,也能在驗證過程中發現“陷阱”,并迅速地跳出來。
[1] 趙婷婷.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
[2] 張軍霞.高中英語語篇教學對完形填空解題能力的作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1.
[3] 馬麗軍.英語思維形成障礙機理研究[J].中州大學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