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晨
(揚州市寶應縣安宜高級中學,江蘇揚州,225800)
運動損傷是指人體在進行各種運動的過程中身體受到的損傷。從我校多年的訓練周期來看,高考體育生從選擇考試方向到正式參加訓練,直至體育專業的統一測試,一般需要14個月左右的時間,時間跨度為三個學期,戰線比較長。這樣長時間、高強度、大運動量的訓練,想完全避免運動性損傷,幾乎是不可能的。作為一名高三體育教師,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專業運動成績,調解學生的心理狀態,還要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運動性損傷及其負面影響。因此,正確面對運動性損傷,讓學生在運動成績穩步提高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運動性損傷情況的發生,是每一個高三體育教師都必須認真、謹慎對待的問題。
導致運動性損傷的原因有很多,筆者對學校2009級—2012級共119名體育生發生運動性損傷的情況做了問卷調查,如下表:

引起運動損傷的成因發生運動損傷的人次各種損傷成因所占的比率氣候反常導致機能下降2514%主觀上不重視熱身,流于形式2715%自我加壓,無視自身情況加練74%局部訓練負擔超過自身極限3217%小傷不注意,帶傷訓練,傷情加劇116%技術動作不合理導致動作變形1911%訓練后不及時放松,疲勞積累3820%訓練場地過硬、不平整2413%
雨雪天氣、低溫天氣和炎熱天氣都會影響訓練效果,同時也存在形成運動損傷的隱患。雨雪天氣本來場地就比較濕滑,但是鑒于訓練的延續性,又不得不堅持訓練,這樣場地、器材就必然會受到限制,造成運動損傷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而遇到長時間的降雨、降雪,學生身體機制受到壓抑,會產生焦躁的情緒,這就給學生訓練帶來很大的隱患。夏季長時間在氣溫過高的環境下訓練,體內電解質就會因大量的出汗過多流失,學生容易疲勞,導致反應速度、靈敏性、肌肉力量等身體機能大幅度下降,極易發生運動性損傷。氣溫過低的天氣條件下,人體肌肉阻滯,往往要做很長時間的熱身活動才能進入正常的訓練階段,而有時即便如此,人體的機能反應還是很難達到最佳狀態,但每年的冬訓期又是體育生上力量、練耐力的關鍵時期,在訓練進度緊迫和訓練環境惡劣雙重壓力下,運動性損傷的發生率也是很高的。
場地器材也是導致運動損傷的隱形殺手之一。體育生的日常訓練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各種各樣的場地、器械進行針對性的練習,以提高訓練效果。如果不重視場地條件,忽視場地中那些可能對學生形成傷害的因素,傷害事故發生率也是很高的。例如,跑道的平整性就是很大的隱患。即使是有標準場地的學校,由于使用頻率過高,也會出現內道(1道、2道)、100米起點處磨損過于嚴重,坑坑洼洼,甚至膠層脫離,裸露出水泥基面的情況,場地的安全性大大下降。這些情況都是體育生發生運動損傷的誘因。器械的使用同樣如此,以力量訓練中經常使用的杠鈴為例,支撐架的擺放是否結實、牢靠,杠鈴片的位置是否安放有序,場地是否平整,周圍是否有其他影響訓練的隱患,是否有保護腰帶等一系列輔助器械的合理使用等都是影響力量訓練安全的因素。這些都需要事先進行周詳考慮,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的訓練效果,還很容易發生運動損傷,事倍功半。場地器材可以說伴隨著高考體育生訓練的每一天,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剛開始接觸訓練的體育生,尤其是由文化轉學體育的考生,由于缺乏這方面的經歷和經驗,對于準備活動和訓練以后的放松整理的重要性不夠重視。訓練前,學生看似“準備”好了,實際并沒有活動開,還沒有達到身體發熱、微微出汗的熱身效果,就投入到高強度、高密度的訓練中,很容易出現拉傷、扭傷等運動損傷。大運動量的訓練之后的放松整理活動也很重要,但體育生訓練以后一般緊接著是晚自習,還要搞個人衛生,時間緊迫。因此,在進行放松整理的時候總是“偷工減料、敷衍了事”,往往不能形成超量恢復的良好訓練效果,長此以往,還會形成局部肌肉的疲勞堆積,形成陳舊性、反復性的運動損傷。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原因,身體局部有小的傷病,但是暫時還不影響訓練,但由于本人思想上未能引起重視,或者過于重視專業成績而抱著一種輕傷不下火線的態度,時間一長,疲勞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這些不正確的心理狀態都是容易引起運動性損傷的隱患。
體育生的專業訓練是一個長期、艱苦、反復的過程。要想最大限度地減少運動性損傷,科學地、有針對性地制訂訓練計劃是很重要的。以實心球技術動作訓練為例,實心球的技術動作關鍵在于全身用力的協調和腰部發力。對于沒有接觸過實心球的高三體育生來說,掌握發力技巧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但這個動作部位的特殊性,決定了技術動作又不能長時間、高密度、不間斷地去練習。這就需要教練員在制訂計劃的時候把練習的時間、密度、強度調整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讓體育考生既得到有效練習,又不至于傷及腰部的主要肌群。如我校在前年的高考訓練中,學生由于練習實心球導致腰肌受損影響訓練的情況時有發生,使整體訓練進度大大滯后。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把實心球的持器械完整練習放在每天的準備活動之后,每次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連續練習不超過3天,同時,穿插相關部位的力量練習和分解徒手練習。這樣既保證了訓練質量,又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因疲勞積累引發的運動性損傷。
訓練時的針對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下肢力量練習的杠鈴深蹲,如果不通過摸底式的練習摸清每個學生的力量現狀和潛力,那么接下來的練習只能是盲人摸象,極易造成運動性損傷,耽誤訓練時間,反而得不償失。
[1] 裴益民.高考體育生運動損傷成因的分析及預防措施——以甘肅省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2).
[2] 鐘進聰,王震.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運動損傷的成因及對策[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1).
[3] 王朝輝.中學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成因與預防[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