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偉
去年初,中央一號文件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并首次提出發展“家庭農場”。
對于27歲的胡波來講,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家庭農場的概念,讓他有了一個清晰的夢想:家庭農場夢。他想搞規模經營,種養結合,將來去注冊家庭農牧場。
胡波是杭錦后旗團結鎮聯合村農民,一家5口人(父母、夫妻倆和孩子),4個勞動力承包耕地30畝。2010年以轉包形式流轉土地120畝,涉及5戶農民,流轉期限20年,流轉費用每年每畝150元,支付方式為一年一付,承包均已簽訂規范的書面合同。通過流轉整合土地,購進904型拖拉機、激光平地機、耕地犁、圓盤耙等大中型農業機械,胡波開始了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經營。去年初又新建養殖場7畝,其中圈舍600平方米、采光棚700平方米、草料庫房200平方米。養殖基礎母羊150只。搞起了種養結合的規模經營,實現了種養一體化的良性循環。去年種植小麥30畝,玉米50畝,葵花70畝,種植業純收入16萬元。養殖業純收入14萬元。全家人一年下來純收入30萬元,人均5萬元,是全市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07萬元的5倍。
(作者單位: 巴彥淖爾市政府)
(本欄編輯/曹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