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堯堯
(重慶圖書館,重慶 400037)
讀者需求下的公共圖書館職能分析
——以重慶圖書館為例
許堯堯
(重慶圖書館,重慶 400037)
通過預測問卷、正式問卷的編制和發放,對重慶圖書館讀者進行調研,采用調查法研究公共圖書館用戶對當代圖書館服務的需求與利用行為。根據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的維度,在讀者視角下補充了公共圖書館的職能。從讀者需求角度總結新職能,以此發揮職能的最大價值,提高讀者滿意度,以期對當代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與繁榮發揮借鑒作用。
讀者 需求 公共圖書館 職能
職能指的是具有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圖書館職能就是圖書館在人類社會中所承擔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1]。1975年國際圖聯提出了現代圖書館的4種社會職能,之后教科書、相關文獻等都有繼續討論和研究。直到全媒體時代的今天,當我們在思考圖書館所面臨的挑戰時,同樣應該回歸到圖書館職能上。當下對圖書館職能的討論一是讓我們自己在科技信息化迅猛發展和沖擊中保持清醒的認識;二是讓社會和政府對我們目前從事的工作有所認識和了解;三是通過討論來擴展圖書館的新職能,以滿足發展的需求,確定其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位置。
先來梳理一下已被業界認可的一些職能。1975年國際圖聯在法國里昂召開的圖書館職能科學討論會上一致認為,現代圖書館的社會職能主要有4種:①保存人類文化遺產;②開展社會教育;③傳遞科學情報;④開發智力資源。吳慰慈、董焱編著的《圖書館學概論》普通高等教育教科書中提出的職能有:①社會文獻信息流整序;②傳遞(信息職能);③開發智力資源與進行社會教育(教育職能);④搜集和保存文獻遺產(保存職能);⑤消遣娛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館學基礎》、圖書館崗位培訓教材《圖書館工作概論》等其他版本的教科書基本也是按照國際圖聯提出的4種職能來展開介紹。在21世紀后,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以及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的進步,相繼有文獻提出了各種職能,諸如研究開發、社區管理、經濟建設、休閑娛樂、信息服務、文化傳播、文化整合、網絡環境下的知識導航等新職能。這些職能的提出說明了圖書館的社會職能是在圖書館的發展過程中以及在社會大環境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只有不斷思考并總結其新職能,才能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
從以上梳理出來的職能來看,大部分文獻是從圖書館提供方的角度得出的結果,從讀者受眾方的角度來分析的較少。即使有部分文獻從讀者需求出發來討論,也缺少數據實證研究。圖書館的社會貢獻都是通過讀者服務所體現出來的。只有深入實地地調查讀者的利用和需求情況,才能對圖書館職能的現有研究做出有力的補充,更好地開展圖書館工作,提高讀者滿意度和社會影響力。
2.1 開放式問卷調查預研究
預研究的目的在于首先明確讀者利用圖書館時集中的幾個偏好,為構建讀者利用圖書館的需求量表做準備。依據重慶圖書館各閱覽室提供的服務,擬出預測問卷56道題目,如“您來圖書館的頻率”“您來圖書館是為了_”“圖書館哪些服務您使用過”等。主要用以了解重慶圖書館所具備的功能能否被讀者利用,同時了解讀者來圖書館的需求。發放預測問卷100份,通過對預測問卷的整理,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刪除不合適的項目,選取出現頻率較高的題目,確定了正式問卷36道題。
2.2 正式問卷編制
正式問卷采用Likert式4點計分的方式,即“從來沒有”為1分,“有過1~2次”為2分,“次數比較多”為3分,“總是如此”為4分。根據預測問卷列出重慶圖書館提供的36項服務,被測者在最符合的情況里選擇打勾。測試結果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3 被試和取樣
樣本分別取自重慶圖書館中文借閱區、外文閱覽室、地方文獻閱覽室、報刊閱覽區、辦證大廳等區域,抽取的樣本中保持讀者年齡、性別等比例適當。采用集體施測的方式,共發放問卷210份,回收200份,有效問卷198份,回收率95%,有效率99%。在200個有效樣本中,從描述統計結果來看,樣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2.4 探索性因素分析
2.4.1 KMO和巴特萊球形檢驗
對初測數據做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顯示KMO值為0.79,高于經驗標準0.70;Bartlett球形檢驗的χ2值為2569.4,df=528,P<0.001,說明題項間有共同因素存在,適合進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初測問卷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6個因素,特征值都大于1,解釋總變異量的52.79%。各個因素最少包含3個項目,而且因素負荷都大于0.4。得到的6個因素與構想基本符合。
2.4.2 特征根碎石圖(見圖1)

圖1 讀者偏好結構碎石圖
2.4.3 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見表1)
2.4.4 因素命名
抽取的第1個因素N1,特征值4.607,方差貢獻率13.96%,包含了11、10、12、15、16、13、17、14、18共9個項目。因素1的項目所包含的內容是:對古籍、民國文獻、聯合國資料、外國文獻、地方文獻、工具書等的查閱;對課題研究、生活信息的咨詢以及使用文獻復印、掃描等傳遞服務。從以上內容可見利用圖書館這些服務的讀者均為了進行相關學術性研究,因此將本因素命名為“學術研究”。
抽取的第2個因素N2,特征值3.065,方差貢獻率9.38%,包含了28、22、26、25、27、29共6個項目。因素2的項目所包含的是吃飯、喝飲料、休息、約朋友、上網休閑、上自習,這些內容是讀者感受圖書館文化氛圍、享受休閑服務的方式,因此將本因素命名為“文化休閑”。
抽取的第3個因素N3,特征值3.018,方差貢獻率9.14%,包含了5、6、4、8、9、7共6個項目。因素3的項目所包含的是讀者對當年和過期的報刊圖書進行閱讀查詢行為,讀者的這一需求實際是對自身知識的擴展,因此將本因素命名為“擴展知識”。
抽取的第4個因素N4,特征值2.640,方差貢獻率8.00%,包含了21、24、20、23共4個項目。因素4的項目所包含的是看展覽、看表演、聽講座及參觀。這4個項目均是讀者增強自身文化素質的內容,因此將本因素命名為“增強文化素質”。

表1 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

續表
抽取的第5個因素N5,特征值2.205,方差貢獻率6.68%,包含了3、19、32、31、33共5個項目。因素5的項目所包含的是視聽光盤借還、上各類培訓班、參加成人讀者活動或少兒讀者活動、參加圖書館志愿者。這5個項目是個人參加圖書館組織的社會活動,因此將本因素命名為“社會活動”。
抽取的第6個因素N6,特征值1.856,方差貢獻率5.62%,包含了36、35、34共3個項目。因素6的項目所包含的是遠程網上預約、續借及館藏書目查詢、遠程數字資源查詢、全市一卡通借還書服務。這3個項目是讀者依靠數字技術對圖書館的利用,因此將本因素命名為“數字利用”。
綜上所述,因素分析的結果與預想的讀者需求結構基本符合,由此得出到公共圖書館來的讀者有6種目的及利用偏好,它們分別是:學術研究、文化休閑、擴展知識、增強文化素質、社會活動、數字利用。
2.4.5 信度分析

表2 各因素與問卷的信度檢驗
在信度分析過程中,計算問卷和各個因素的α系數以及分半信度系數作為信度指標,表2是各因素以及問卷的α系數及分半信度系數。其中,問卷的α系數達到0.856,各個因素的α系數基本也都在0.6以上。問卷的分半信度系數為0.692,各個因素的分半信度系數基本在0.553~0.660之間。這說明本問卷是比較穩定和可靠的。
3.1 讀者需求下的圖書館職能
從上面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因素命名,共得出讀者在圖書館里的6種需求。分析學術研究、擴展知識、數字利用、增強文化素質這4種需求,實際是履行了專業知識教育、大眾文化教育、信息素養教育、綜合素質教育,這些教育均可歸納為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
圖書館通過提供專業文獻來滿足讀者的學術研究,實現了專業知識教育;提供大眾文獻滿足讀者的知識面擴展,實現了大眾文化教育;以遠程網絡來滿足讀者的數字訊息利用,實現了信息素養教育;以講座、展覽、表演等來增強讀者文化素質的需要,實現了綜合素質教育。因此可得出:讀者對圖書館的4種需求都反映了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說明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占的比重大,發揮的作用大,這為圖書館未來事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讀者利用圖書館的另外兩種需求——社會活動和文化休閑,本質歸納為圖書館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職能。公共圖書館具有公益性甚至免費開放,正是這一性質決定它有利于“大眾閱讀”,有利于創建和諧社會[2]。圖書館通過成人讀書俱樂部、少兒讀書活動等社會活動,擴大了閱讀內涵,以活動帶動大眾閱讀、以活動帶動文化普及,滿足讀者的社會活動需求就是圖書館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職能。圖書館致力于弱勢群體服務,圖書館精神也是圖書館開展各項弱勢群體服務工作的指路燈[3]。關注弱勢群體,提供平等、舒適的休閑環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助推器。讀者到圖書館約朋友、休息、上自習、吃飯、喝咖啡等文化休閑,確定了其休閑文化平等共享的價值觀,履行了社會和諧發展的職能。因此可得出:讀者對圖書館的社會活動和文化休閑這兩種需求,都反映了圖書館的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職能。
3.2 讀者需求下的圖書館職能與教科書中職能的比較
通過讀者調查法研究得出了6種讀者需求,又根據這6種需求分析出了讀者視角下的兩種圖書館職能,一是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二是圖書館促進社會和諧的職能。前者是教科書職能中有所涉及的,但所包括的內容側重不同,教科書里的社會教育職能包括的是書目知識教育、文獻檢索知識教育、網絡信息檢索教育、閱讀方法教育和學習方法教育等[4],而通過讀者調查法研究得出的社會教育主要包括專業知識教育、大眾文化教育、信息素養教育、綜合素質教育。側重不同,說明了視角的不同,讀者需求下的社會教育職能所涵蓋的內容更為豐富,外延更大,更貼近讀者實際。
另外,讀者需求下得出的第二種職能——促進社會和諧職能,在教科書職能介紹中沒有涉及,而在后來的部分文獻中有相關論述。我國公共圖書館在和諧社會和和諧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將是不容忽視和無法估量的[5]。筆者是通過讀者對圖書館社會活動和文化休閑兩種需求,而得出大眾閱讀、文化普及以及文化平等共享的價值觀,分析出促進社會和諧職能。這樣的分析更能顯示出該職能的重要性。
圖書館在人類社會中所承擔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即是圖書館職能,對圖書館職能的研究不能簡單停留在圖書館這一提供方上,從受眾讀者的需求去研究更能清晰地了解圖書館哪些職能是當下或將來發展的重點,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發展環境。讀者的利用傾向也是我們發揮職能的指揮棒,用讀者調查法研究圖書館職能的意義就在于為讀者更好地服務,提高讀者的滿意度,以達到服務優化。
[1]程亞男.圖書館工作概論[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2]武妘青.開展大眾閱讀指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J].中國科技信息,2009(16):293-294.
[3]陳俠,王立榮,王惠翔.基于文獻計量的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研究綜述[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7):54-57.
[4]吳建中.公共圖書館發展戰略思考[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5]洪勛,朱喬生.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主要職能的再認識[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7(4):2-4.
許堯堯女,1981年生。本科學歷,館員。
G258.2
2014-04-23;責編:姚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