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迪 鄧景陽 曾志明
【摘要】 目的:分析CSDH(慢性硬膜下血腫)行鉆孔引流術治療的術后并發癥及防治措施。方法:選取2008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CSDH患者150例,分析臨床治療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和防治措施。結果:術后總治愈率為98.7%;共出現血腫復發、顱內積氣、顱內感染、腦脊液漏、癲癇、繼發顱內血腫以及心衰等7種并發癥;血腫復發發生率相對最高,顱內感染的發生率相對最低(P<0.05)。結論:CSDH在行鉆孔引流術治療時,應及早采取合理措施積極防治并發癥,以保證手術效果。
【關鍵詞】 CSDH; 鉆孔引流術; 并發癥; 防治措施
CSDH(慢性硬膜下血腫)是常見的一種顱內血腫,發生率約為顱內血腫發病總數的1/10,更多見于老年人中,因老年患者在機體能力上相對更弱,一旦發病臨床危險性很高,及早干預治療意義明顯。鉆孔引流術是當前臨床治療CSDH相對更為有效的方法,手術操作簡便,且療效確切;但同時,術后發生并發癥的幾率比較高,增加患者的痛苦,并影響術后恢復效果[1]。采取合理措施積極于鉆孔引流術后進行并發癥的預防有顯著意義。本文就CSDH患者行鉆孔引流術治療后并發癥的防治措施作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CSDH患者150例,其中,男124例,女26例;年齡27~84歲,平均(60.7±3.9)歲。年齡分布:60歲及以上患者96例,占64.0%;60歲以下54例,占36.0%;合并病癥:47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壓,24例合并有糖尿病;150例患者中,124例具有確切的外傷史;受傷距離手術治療時間平均(1.8±0.6)個月。
1.2 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
1.2.1 臨床表現 150例患者中,40例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52例出現精神與行為異常癥狀,91例具有頭痛或頭暈癥狀,5例患者發生昏迷,47例患者出現肢體一側麻木,另有12例患者發生偏癱。
1.2.2 輔助檢查 150例患者均行顱腦CT檢查,提示血腫均發于幕上;97例為單側血腫患者,53例為雙側血腫患者;另外,CT檢查同時提示:150例患者中,腦中線結構發生移位后在1 cm及以上者有83例,移位1 cm以下患者67例;32例為混雜密度,40例為等密度,48例為低密度。
1.3 臨床治療 150例患者均于局麻下行鉆孔引流手術,且均于顱骨行鉆單孔術。根據CT檢查情況,選取血腫最厚處層面,并將距離血腫后緣約2 cm處作為鉆孔中心,鉆孔直至硬腦模,硬膜采用電凝方式作止血處理,骨緣使用骨蠟進行止血,后將硬膜十字方式切開,緩慢行減壓處理,并將8號尿管置入,盡量至血腫前緣部位,以有效排氣,從切口引出引流管并嚴格固定尿管,后將頭皮逐層縫合。術后引流3 d左右,并于術后1周拆線[2-3]。
1.4 觀察指標 (1)對本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作統計和分析。(2)統計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并對不同類型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作對比。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計數資料以 字2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150例患者術后共治愈148例,占98.7%;其中,140例一期治愈,占93.3%;8例二期治愈,占5.4%;死亡2例患者,均為手術后發生心衰致死,死亡率為1.3%;臨床手術效果整體比較顯著。
2.2 并發癥情況 150例患者中,共出現血腫復發8例(5.3%)、顱內積氣5例(3.3%)、顱內感染1例(0.7%)、腦脊液漏4例(2.7%)、癲癇3例(2.0%)、繼發顱內血腫5例(3.3%)以及心衰2例(1.3%)等7種并發癥。其中,血腫復發發生率相對更高,與其他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顱內積氣、繼發顱內血腫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均在3.0%以上;顱內感染的發生率相對最低。
3 討論
CSDH是常見于老年人群中的一種顱內血腫,臨床危險性高,一旦確診及早行手術治療是臨床的基本治療方式;當前臨床一般采用鉆孔引流術對CSDH患者治療,因療效顯著,且操作便捷,臨床認可度較高,但同時,該種手術后也存在發生多種并發癥的潛在危險,如不能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提前進行干預防范,會明顯增加患者發生臨床意外的幾率。加強對各相關并發癥的分析研究,并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對保證良好的手術效果有重要意義[4]。
本文對CSDH術后各相關并發癥情況作統計后顯示,常見的并發癥主要有血腫復發、顱內積氣、顱內感染、腦脊液漏、癲癇、激發顱內血腫以及心衰等,現將各種并發癥的防治措施總結如下。
3.1 血腫復發 該種并發癥在CSDH患者行鉆孔引流術后發生率相對比較高,在本文選取的150例患者中,出現8例(5.3%)血腫復發者,相對于其他各并發癥發生率最高(P<0.05);主要見于血腫相對較大、高齡患者以及引流后腦組織膨起程度低于1/2者。復發原因:出現包膜再出血癥狀;血腫腔內的凝血塊沖洗不凈;腦實質存在膨起困難癥狀,或存在腦萎縮以及包膜較厚等情況[5]。防治措施:(1)術中防止造成血腫內膜損傷;(2)術中徹底沖洗血腫腔內的積液,并于術后嚴格行引流操作,引流時至血液清亮后止;(3)對于腦膨困難的患者可通過于血腫腔內注入生理鹽水等方式盡量消除血腫殘腔。
3.2 顱內積氣 顱內積氣在CSDH術后也比較常見,本組出現5例(3.3%)患者。發生原因:主要因積血流出后硬膜下出現空腔,且進入空氣所致。防治措施:(1)手術后在更換引流袋以及沖洗時均應避免出現空氣倒流,對血腫腔內的空氣進行置換時使用生理鹽水,術后禁用脫水劑,并讓患者保持腳高頭低位,以利于腦膨復位[6-7]。(2)對發生顱內積氣的患者,應根據積氣量的多少,采取適宜的措施;積氣較少的患者,可通過調整引流管位置或者患者體位等,盡量多排出氣體;積氣量多的患者,可考慮再次通過手術引流排除。endprint
3.3 顱內感染 手術后對出現寒戰、高熱以及意識不清醒等癥狀,且引流液比較渾濁,并呈現為淡黃色的患者,應考慮發生顱內感染;該種并發癥臨床發生率相對較低,本組出現1例(0.7%)患者,相對于其他并發癥發生率最低(P<0.05)。發生原因:主要為術中操作不規范等導致感染;另外,對有肺部感染以及糖尿病等伴隨病癥的患者,易在術后通過血行途徑等發生顱內感染[8]。防治措施:(1)術前對患者作全面檢查,對存在肺部感染及糖尿病等病癥的患者,應提前采取適當治療措施,以減少發生顱內感染的幾率。(2)術中嚴格規范和無菌化操作,以避免因操作不慎引發顱內感染。
3.4 腦脊液漏 在CSDH術后較常見,本組出現4例(2.7%)患者。發生原因:沖洗時水壓調整不合理,如水壓過大則容易導致蛛網膜沖破,使血腫腔直接與蛛網膜下腔相通而引發;或在引流管留置中導致蛛網膜受損而致。防治措施:(1)手術沖洗時應注意輕柔操作,并保持低壓完成沖洗。(2)手術后適當抬高引流袋,以高于床頭15 cm左右為宜,以防因腦脊液過量流失導致顱內壓過低,增加腦脊液漏的發生率。
3.5 癲癇 本組出現3例(2.0%)患者。發生原因:一般認為癲癇的發生與引流管對皮層造成刺激,或血腫包膜對皮層產生刺激,以及術后繼發顱內血腫等原因而致[9]。防治措施:(1)引流管置入時注意深度合理,避免置入太深。(2)應選擇相對柔軟的引流管,防止使用過于粗硬的引流管對皮層造成刺激。
3.6 繼發顱內血腫 臨床出現率較高,本組出現5例(3.3%)患者,主要有硬膜下血腫、硬膜外血腫以及腦內血腫幾種類型。發生原因:硬膜下血腫主要因顱內壓降低或血腫包膜出血等導致腔靜脈斷裂而致,或在經硬膜切口引流時因切口偏小導致硬膜剝離過多而致;硬膜外血腫主要因清除血腫后,顱內壓驟降,導致顱骨與硬膜間的小血管出現斷裂等原因而致;顱內血腫主要因腦組織在引流后驟膨,并致血流出現驟增而引發。防治措施:(1)鉆孔時應保證適宜大小的骨孔,以2 cm左右為宜;同時,硬膜切口較之引流管的直徑應稍大,以減少引流管置入時硬膜的剝離;對于血腫包膜出血患者應盡早采取止血等干預措施,以減少硬膜下血腫的發生率。(2)術中血腫清除后應注意緩慢行降壓處理,以防止顱內壓出現驟降引發硬膜外血腫。(3)引流操作要嚴格執行,防止腦組織在引流后驟膨而致顱內血腫[10-11]。
3.7 心衰 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并發癥,本組出現2例(1.3%)患者,均死亡。該種并發癥一般發病突然,發生原因:主要與患者伴有冠心病以及高血壓等疾病有關;如術后補液過量導致腦組織膨脹可增加心衰發生率。防治措施:(1)術前對伴有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應盡早給予治療干預措施。(2)術后補液量要合理,并嚴格控制補液速度,防止腦組織突然膨脹或過于膨脹,增加心衰的發生率[12-13]。
總之,CSDH在行鉆孔引流術治療時,存在發生多種并發癥的可能性,應及早采取合理措施積極防治,以保證手術效果,減輕患者痛苦。
參考文獻
[1]蔡立斌,陳盛團.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后并發癥及防治[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醫學版),2008,28(6):397-399.
[2]王景廣.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后并發癥的防治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3):377-378.
[3]杜富明,李剛,羅宇.鉆孔引流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60例術后并發癥防治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0):132-134.
[4]王鳳鹿,李文瑞,侯軍華,等.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后并發癥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1,16(12):56-57.
[5]葛永興,王壽海,周繼業.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后并發癥的原因與防治[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23):445-445.
[6]鐘鳴.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后并發癥21例分析[J].醫學信息,2013(6):481-481.
[7]肖德勇,鄭廣順,欒曉祖,等.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后并發癥及手術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4):124-125.
[8]肖愷,王煥明.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后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2,25(3):303-304.
[9]曹鵬,孟輝,劉國龍,等.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后并發癥臨床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2,11(2):170-171.
[10]鐘泳濤.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9):4925-4926.
[11]毛宏杰,孟偉,張玉林.我院10例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后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2):344-344.
[12]楊葆華.鉆孔引流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48例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1,1(6):113.
[13]王述煊.慢性硬膜下血腫手術引流方式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10,5(14):157.
(收稿日期:2013-11-20)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