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勇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2)
年齡結構是影響競技水平的重要因素,是一個“模糊數學”概念。籃球運動員的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都與籃球運動員的年齡有關,三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球隊水平的高低。年輕球員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占有一定的優勢,但在戰術意識和職業經驗上有待提高,而年長球員雖然在技戰和經驗占有一定的優勢,但他們的體能和身體素質水平出現下降趨勢。所以對于年輕球員我們要提高他們的技戰和意識水平,提高他們的職業經驗,而對于年長的球員要著重維持和提高他們的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CBA和NBA分別代表著中國男籃職業聯賽和世界男籃職業聯賽的最高水平,研究CBA和NBA球員的年齡特征并進行比較,找出二者的年齡特征上的差距,分析其可能的原因,為CBA個球隊的訓練提供理論參考,對我國職業籃球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價值。

圖1 2013年現役CBA和NBA球員年齡分布分析圖
2013年現役的CBA(外援除外)和NBA球員,CBA和NBA退役優秀球員。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相關數據的原始數據,來源于NBA國際官方網站、CBA官方網站及相關籃球雜志。在武漢體育學院圖書館、西華師范大學圖書館和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資料室查閱相關資料。
1.2.2 數理統計法
通過Microsoft offices辦公軟件Excel對數據進行整理,運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2013年現役CBA(外援除外)和NBA球員的年齡和位置進行統計,整理出的數據進行分析。
1.2.3 邏輯推理法
在對數據進行處理的基礎上,將所獲得的文獻資料分類,綜合運用了比較與類比、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的邏輯方法,以獲得相關結論。

表1 2013年CBA和NBA各位置球員年齡比較表

表2 2003~2013年有國家隊經歷的CBA退役球員與NBA50杰的年齡特征比較表

表3 2013年現役CBA和NBA球員年齡分布比較表
表1的數據顯示,CBA和NBA在球員總數上差距大,更為影響籃球運動水平的是在球員整體年齡特征上存在顯著差異。我國CBA球員的平均年齡為25.1歲;其中前鋒球員的平均年齡為24.9歲;中鋒球員的平均年齡為24.4歲;后衛球員的平均年齡為25.6歲。各支球隊主力隊員的平均年齡在25歲左右。而美國NBA球員的平均年齡為28.2歲,其中前鋒球員的平均年齡為27.8歲,中鋒和后衛球員的平均年齡為28.6歲和27.9歲。并且各支球隊的主力球員的平均年齡在29歲左右。CBA與NBA在三個位置上的球員平均年齡具有顯著差異,尤其是中鋒的平均年齡差距4.2歲。球員的培養體制是導致兩者在年齡特征上存在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極少數高中球員外,絕大部分NBA球員都受過高等教育,他們經過大學學習后再選秀進入NBA,進入NBA的年齡一般在21歲左右[1]。NBA球員每年參加82場常規賽,再加上季后賽、表演賽等比賽,有近百場比賽,密集和激烈的比賽對運動員經驗的積累和運動水平的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CBA球員大部分是各省隊或體校畢業,球員接受專業訓練早,過度開發,大多16~19歲就進入職業籃球比賽,極少數球員受過高等教育。CBA球隊每年只參加40場比賽左右,大多俱樂部只顧眼前利益,急功近利,違背競技體育規律培養新人,形成優秀的年輕球員過度開發,到當打之年因身體傷病影響等因素競技能力難以提高,甚至早早退役;而不太突出的年輕球員又沒有多少上場時間鍛煉,導致年輕球員競技水平和職業經驗難以大幅提高。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應該予以重視。
表2數據顯示,NBA50杰球員加入職業聯賽的年齡為22.4歲,職業球齡高達13.8年,其中賈巴爾、喬丹等頂級巨星的職業球齡在20年左右[2]。而我國職業聯賽由于開展較晚,至今只有10余年的歷史,球員的職業年齡相對也較短,但影響我國球員職業年齡短的原因是接受專業化訓練早,身心都未成熟,過早就加入了CBA職業聯賽。例如姚明、唐正東和李曉旭等都是16歲就進入了CBA,年齡很小就表現出較高的運動水平,這些“早熟型”運動員往往較早出現運動成績停滯不前的現象,在國內環境中很難達到更高的水平[3]。《籃球大辭典》中認為籃球運動員一般在20~22歲為青年運動員,出好成績;23~26歲為中青年運動員,出最佳成績;27~30歲為中年運動員,出穩定成績;30歲以上為老運動員。老運動員經驗豐富,意識強,善于控制比賽節奏,但體能受到限制;年輕隊員體能好,有沖勁,但缺乏比賽經驗發揮不穩定;中年運動員則兼備兩者的優勢,處于黃金時期。與NBA優秀籃球運動員相比,CBA運動員出現好成績、最佳成績、穩定成績的時間較早。但CBA運動員退役早,許多運動員還沒有達到巔峰期就選擇了退役,這影響了我國職業籃球總體水平的提高。我國籃球運動員退役早,主要原因首先是過早的專業訓練;其次是在訓練方法和手段上,對老將挖掘得不是特別充分;最后,運動傷病、經濟收入、社會對籃球運動員的認可程度等因素。
在籃球比賽中,年齡和經驗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中年運動員由于訓練年限長,參加大賽多,在經驗的運用和技術的熟練度上都要好于年輕運動員,心理素質和情緒調控能力要優于年輕隊員[4]。有專家指出:“世界和我國一些優秀男子運動員的黃金時代一般都在25~29歲之間”。聯賽球員是聯賽穩定發展的核心。處于這一年齡階段的籃球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心智和技能相對成熟穩定,比賽能力最為突出。表3顯示,NBA與CBA球員年齡比例構成上有較大差異。CBA主要集中在23~30歲所屬的第1、2、3區間,分別為36%、32%和22%,CBA新秀年齡小引進多,雖然充滿新鮮與活力,但后期成才少,衰減趨勢很明顯;NBA主要集中在23~35歲所屬的第2、3、4區間,分別為31%、26%和24%,兩者的最大不同在于第1、4、5區間,可以看出NBA重視明星、老將的作用,以老帶新,新老結合,隊伍年齡結構合理;充分反映出兩者在年齡分布構成上的差異,NBA球員的延續性更強。結合圖1來看,NBA球員年齡小人數比例小,隨著球員年齡的增加人數比例上升,在23~30歲現役球員減幅較小,趨勢較緩慢,隨著球員年齡的增加,人數比例緩緩下降,符合運動員最佳競技能力形成的規律。而CBA球員年齡小所占比例高,隨著球員年齡的增加,人數比例下降較快,在23~30歲現役球員減幅大,下降趨勢明顯,這不符合運動員競技能力形成的規律;年齡結構不太合理,易在不同位置的年齡段上出現“斷層”現象,將不利于CBA的穩定與發展。
我國CBA球員,進入職業聯賽的平均年齡在20歲以下,而NBA球員進入職業聯賽的年齡在22歲左右。CBA球員的平均年齡在25歲左右,NBA球員平均年齡在28歲左右。
在中鋒、前鋒和后衛三個位置上的球員在平均年齡上具有顯著差異性,尤其中鋒的平均年齡差幅達4.2歲。
NBA與CBA球員年齡比例構成上有較大差異。CBA主要集中在23歲以下至30歲所屬的第1、2、3區間,分別為36%、32%和22%,CBA注重培養新秀,充滿新鮮與活力;NBA主要集中在23~35歲所屬的第2、3、4區間,分別為31%、26%和24%,兩者的最大不同在于1、4、5區間。
NBA球員年齡小人數比例小,隨著球員年齡的增加人數比例上升,23~26歲所占比例為最高,隨著球員年齡的增加,人數比例緩緩下降,這符合運動員最佳競技能力形成的規律。而CBA球員年齡小而所占比例高,以22歲以下所占比例最高,隨著球員年齡的增加,人數比例下降較快,這不符合運動員競技能力形成的規律;不利于我國職業籃球聯賽競技水平的提高和發展穩定。
我國CBA對年輕球員的培養,可以走“學院化”培養模式,加強年輕球員的基本功訓練,同時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更能挖掘球員的潛力;解決好球員的個人和社會問題,加強后備力量的培養,增加參加籃球訓練的人口數量,以培養出更多的優秀球員。少年兒童球員適時參加專業化訓練,在相應的年齡出現的運動水平,減少運動員的“早衰”現象;加強科學化訓練和管理,減少運動員的運動傷病,根據不同年齡的運動員采用不同的訓練方法,以盡可能延長優秀球員的運動壽命,利用好這一寶貴財富,逐步向NBA球員的年齡結構模式靠攏。進一步完善我國籃球職業聯賽的體制,增設各級別的比賽,讓不同年齡不同運動水平的籃球運動員在相應的級別中得到鍛煉。
[1]趙娜.核心力量訓練對長春市某高校籃球運動員體適能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2.
[2]關聰聰.中美球星三大差別[J].中國體育科技,1996(12).
[3]潘力平,鄭陸,姚維國,等.我國優秀籃球運動員ACE基因I/D多態性頻率分布特征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12).
[4]鄭勇.對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后衛線比賽能力的跟蹤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