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8)
自古以來,重文輕武的思想就特別嚴重,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形勢下,更是一心直奔學習,忽略自我身心健康的現象愈演愈烈,這與國家培養新時代的接班人的目的是相違背的。要想真正實現“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正常的發展,本人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努力。
提高體育教育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主要在于思想的改變。健康的身體是從事一切其他事物的基本條件,而要想身體健康,就需要把體育鍛煉擺在首位。首先,重視學校體育教學。作為一名大學體育教師,時常有學生說起自己的中學時代是沒有體育課的時代,每天就只是文化課的超負荷學習,而那些張貼在教室的課表都是為了應付檢查。因此,教育觀的改變不應該直流于形式,領導要重視學校體育教學,中層領導不應為了交差只從形式上應付,而是要把那些口號真正落實到實踐中去,學校領導不應為了交差只從形式上應付,而是要用實際行動真正從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為目的,不因為了學校的聲譽或者升學率而忽視學生的體育教學,而相關部門領導也要親臨走訪到地方去監督從而對體育教改進行補充,學校領導也要轉變重文化一邊倒地觀念。其次,社會的輿論與壓力,一直以來,很多家長都過于重視孩子的學習而忽略了他們的健康,家長們都會互相關注哪家孩子的學習好、這次調考如何等問題,而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只排在其次,因此要轉變廣大人民群眾那種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其他都不重要的思想觀念。
提到學校教育,人們都會問及孩子的語文成績如何、數學成績進步沒有等等文化學習的問題,而對學生對體育的熱愛、學生的健康等問題基本無人問津,學生潛移默化的有了一種體育課可上可不上的思想,反正體育又不用高考,即使中考有體育,但分值也少,走走關系還可以給個高分甚至滿分,這些時間還不如用來做幾道題。社會無視、家長無視,學生也就這樣無視自我身體健康了。盡管近年來,教學一直在做改革,而要想把素質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真正深入滲透在課堂教學中,當前要注意的問題是,必須使學生對體育有基本認識、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掌握健身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從而樹立終生體育鍛煉的觀念。因此,當前要刻不容緩的改變學生的這種錯誤的觀念,要改變就應該讓學生從小感受到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讓他們看到我們的社會、我們家長、我們教育者觀念的改變時常用反面的慘劇去告誡學生,用積極向上的實例去感化學生,從而讓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觀念。
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和諧的健康發展。而學生畢竟是學生,不喜歡枯燥的教材內容,討厭照本宣科的老師,為了能真正讓學生熱衷于體育鍛煉中,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是尤為重要的。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呢,第一,要用體育特有的精神、優雅的氣質、優美的示范動作來塑造體育的美好形象,讓學生感受到體育藝術性,同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還可以多用身邊實例或新聞事例,用正面的例證去感染學生,用反面實例去告誡學生不常健身的害處,從而來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主動意識。第二,在課堂教學中,要把趣味性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會對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也會參差不齊,諸如此類原因,體育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從教學需要,學生個體差異等角度出發,并融入一些與教材項目有關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內容因材施教,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第三,教學過程中要有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幽默詼諧的教學手段。體育課是最直接向學生傳授運動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好的教材外還需要有容易讓學生吸收教學內容的方法、手段。這就需要我們摒棄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要總是以教師為主體,要利用現代科技的作用來創新教法,在教學中多用詼諧幽默的手段,綜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時刻讓學生覺得是自己是主體。
體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的話,那么體育教師就是體育教學的主導者,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培養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興趣主要還是靠體育教師的引導來實現。切身經歷證明,多數學生往往對知識淵博、基本功扎實、教學手段風趣的老師崇拜有加。體育教師的言行舉止及綜合能力是影響學生正確健身觀的主要因素,如果體育教師的綜合實力不與時俱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都還局限于過去傳統的“灌輸”,毫無新穎,知識淺薄、教法老套,就連基本功也在退化的話,那么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產生厭倦。而長期以來,重實踐輕理論的思想已經成為體育工作者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這對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制約作用,因此,為達體育新課程目標的目的,首先,不論何時都要鼓勵或要求體育教師多進修學習,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擴大知識面,提高多種能力。其次,體育教師要不斷學習科學方法論,提高創造才能,對自己的專業特長也要不斷地開拓進取。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當然,這些都應該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安排教師進修,學校內部也可以組織教師開展研討會,讓大家互通信息,為了促進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各單位、學校可對在教學之余搞好體育科研工作的體育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據調查,我國多數大、中、小學體育場館數量和質量都不能滿足學校學生的需要,體育場館的設施和器材設備的不足,不僅影響了學校體育教學的日常進行,沒有場地保障,要想廣泛學生自覺主動的加入到鍛煉行列中幾乎是空談,反而給學生一個不去鍛煉的借口。對此,首先要改造學校現有的陳舊體育場館,學校原本場地不足,某些場館還存在著利用率的問題,因此要全面提高現有的體育運動場地的利用效率。其次,加強我國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育運動場館建設。盡管很多學校現在都在不斷的抓建設,但對體育場館設備的投入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因此我呼吁各級領導,尤其是學校領導,你們在搞學校建設之時能多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多在體育場館建設方面做投資,從而保障體育教學的正常進行,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
我們一般都會以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分標準作為評價學生體育成績好壞的唯一標準,體育考試是衡量學生體育成績的唯一手段,往往忽略了學生平時的努力及進步程度,這樣使得優秀的學生得不到更上一層樓的進步,基本功差的學生從此害怕上體育課,甚至厭惡上體育課,這樣就違背了我們體育課的真正目的。也就是,一個籠統的體育教學評價標準會刺激部分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厭學心理,也會制約部分成績好的學生的前進步伐。因此,要如何評價一個學生的體育學習效果的優劣。體育教學評分標準只能作為教學評價的一個途徑,不能作為最終評價學生體育鍛煉結果優劣的唯一手段,除了參照評分標準外,還應該結合學生的主觀努力及其進步的幅度,建立一種科學合理的考評標準,對學生成績做多維評價,讓多數學生都能得到比較合理的評價,都能從評價中得到新的目標與新的動機并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獲得成功的樂趣,讓基礎差的學生消除顧慮,了解自我,獲得肯定,增強自信,從而讓體育差的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的喜歡上體育,讓基礎好的學生挖掘自己更深的潛力,向新的目標沖擊,再上一個臺階。這樣的教學評價才能讓多數學生都能得到比較公平、合理的評價。
[1]湯志超.當前學校體育教育應重視的幾個問題[J].考試周刊,2008.
[2]何柳.新時期學校體育改革若干問題的探討[D].沈陽大學,2008.
[3]左安池,李潤梅.職業技術教育[J].2011(6).
[4]胡余兆.淺析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