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高州師范學院 廣東高州 525200)
中學生通過體操訓練,可以增進身體健康;培養堅強意志品質和情緒控制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使用保護與幫助,培養了學生責任感、關愛他人的良好品德,促進了學生的道德健康[1]。在體操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主觀能動性直接影響著體操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價值體現。

圖1 體育教師體育專項情況(n=693)

圖2 體育教師對體操在教學中的地位情況(N=693)

圖3 體育教師教學態度情況(N=693)
選取了廣東中學體育教師及主管領導做為調查和訪問的對象。調查范圍涉及市區、鄉鎮;重點學校、非重點學校。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課題研究需要,查閱了中國期刊網、報刊資料、教育部網站、大學學報等有關影響體育教師體操教學主觀能動性的相關因素的資料。
1.2.2 問卷調查法
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廣東省普通中學進行市區、鄉鎮普通中學的體育教師進行分層抽樣調查。
1.2.3 數理統計法
利用統計軟件SPSS 15.0和辦公軟件Excel對所獲得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2.4 訪問調查法
實地走訪了廣東相關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分管領導、體育教師等,收集了體操教學實際情況的詳細資料。
2.1.1 體育教師的專業情況分析
在體操練習中,練習者的身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和不安全性,通過教師的保護與幫助,可以減輕練習者心理負擔,克服心理障礙,使練習者消除顧慮,從而懷著積極態度去完成各項練習任務[2]。
通過對693名教師調查顯示,體操占被調查人數的6.1%;其占被調查人數的5.2%。(見圖1)可以看出,體育教師大部分在大學期間專項為球類和田徑,體操專項畢業的教師嚴重缺乏。
2.1.2 廣東中學教師體操教學業務水平
影響學校體育工作質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還是體育教師的業務能力[3]。
通過對教師體操教學勝任情況的調查情況顯示:能勝任體操教學人數僅占21.2%;不會體操教學的占3%;說不清的占9.7%。可以看出,在體育教學隊伍中,體育教師的體操教學業務水平低,導致很多體操教學內容無法進行。(見表1)

表1 體育教師體操教學及保護與幫助勝任情況(n=693)

表2 有無意外傷害事故措施及滿意程度(N=693)

表3 教學地位比較及學校社會家長對體操教學評價(N=693)

表4 體操教師對繼續教育滿意程度(N=693)

表5 對體操教學活動、教學檢查與監控滿意程度(N=693)
保護與幫助是體操教學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運用保護與幫助有利于練習者的身心健康,減少學生心里負擔,增加學生自信心;有利于盡快建立動作概念,掌握技術動作,提高運動質量[4]。以上數據表明,絕大多數體育教師沒有應用或者不會運用保護與幫助。
2.1.3 廣東中學教師教學意識情況
對回收的693份有關教師教學態度及對體操在教學中的地位情況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結果發現有85.3%的體育教師明確體操教材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但是能認真為學生上體操課僅占11.7%,而隨便應付的教師占總人數的53.2%。(見圖2)這充分說明態度與行為并非正相關,這是導致中學體操教材貫徹實施不力的又一主要原因。教師對體操教學的顧慮重重,正代表著一類教師群體的心態。
2.2.1 廣東中學教師體操教學活動安全感情況
體操教學中的傷害事故存在很多客觀因素,如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健康情況、場地器材的質量及老化情況等。
從圖3、表2可知很多學校有意外傷害保險的預防與處理的政策與文件,但滿意程度僅為1.3%。并且通過大量走訪與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的一些相關規章制度,也只是泛泛而談,也無真正落實與實施,還有部分學校不管是任何的原因造成的傷害事故,均由教師自己承擔。
2.2.2 廣東中學教師的社會地位與成就感
地位是指個體或社會人群在社會生活中所處的位置,它往往集中地表現在政治權力、經濟收入以及社會可以認可的其他特權領域中[5]。對于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社會地位主要體現在教師教學活動被社會的認可程度。
從表3結果顯示,有73.2%認為體育教師地位比其他科目的教師地位低,甚至10.8%的體育教師認為在學校教學中,體育教師完全沒有地位。通過從教師調查中了解到學生家長、學校、社會對體操教學態度情況,有89.6%%的教師認為,體操教學的好壞程度,學校、家長及社會完全不重視。
以上兩個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體操教師的地位都不高,甚至在很多人眼里認為體操課程可有可無,中學體育教師經常被“借課”。教師的地位低下,使得教師無法得到社會的認可,無法體會到教學成就感,教師的主動積極性就難以發揮。
2.2.3 廣東中學教師繼續教育情況
繼續教育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教育,主要是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創造力和專業技術水平。
通過表4可知,對于現在開展的繼續教育中,沒有人認為很滿意,有26.4%不滿意,有65.4%認為繼續教育完全沒有用處,只是流于形式。繼續教育是我們對原有知識技能的一種補充、更新。很多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理念,如果不通過良好的繼續教育我們只會踏步不前,甚至很多教學任務我們根本無法實現。
2.2.4 廣東中學教師教學監控與評價措施情況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質量監控就是確保教學工作按計劃進行,并達到學校教學質量目標的過程。
由表5可知,在廣東的中學體操教學活動中,有83.1%的人認為學校的教學評價與監控完全是做做形式而已,還有4.8%的學校完全對體操教師沒有過相關的評價與監控。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只有通過合理的教學評價與嚴格的教學監控,才能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對課程教學進行合理調整、對教師的教學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
(1)廣東中學體育教師體操專項畢業較少,體操教學的業務能力差,影響了教師教學技能的發揮,挫敗了教師體操教學主觀積極性。
(2)廣東中學體育教師都認為體操在體育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缺乏應有的激勵措施與機制,沒有激發出教師主動教學的積極性。
(3)教師的社會地位不高、缺乏教學成就感、安全感、繼續教育過于形式化、教學監督與評價管理不完善等是影響教師體操教學的外在因素。
3.2.1 大力推廣頂崗置換模式
利用大學畢業生實習換崗機會,讓體操專業的學生分配到各個學校學習教學經驗并帶去先進的動作技術及教學理念;讓在職教師重新返回大學,重新接受新的體操技術技能培訓,對體操教學思想不斷的更新換代。
3.2.2 體操教學社會化
結合社區,街道辦等開設體操單項比如廣播體操、健身操等比賽并進行獎勵,讓教師、學生參與其中,讓群眾更加深入了解體操,提高了體操社會地位,激發了師生成就感。
3.2.3 建立起完善的意外傷害保險制度
建立完善的學校醫療保障系統,建立完善的意外傷事故政策及應急措施,明確清晰事故責任,讓學生、教師乃至學校都能夠真正放開手腳,放心、安心、全心的參與與支持體操教學。
[1]童昭崗.體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55,77.
[2]楊軍.中學體育教師業務能力評價體系建構——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的有效結合[J].首都休育學院學報,2011,23(1):49.
[3]鄭成功.淺析體操訓練中的保護與幫助[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11):33-34,53.
[4]馬冬花.體育教師社會地位的自我爭取[J].運動,2013(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