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樺 項 顆 孫 莉
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老年所,吉林長春 130021
溫經助陽法對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骨代謝指標的影響
李 樺 項 顆 孫 莉
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老年所,吉林長春 130021
目的 觀察溫經助陽法對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骨代謝指標的影響。方法 選擇該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4例,治療組給予陽和湯水煎150 mL,2次/d,早晚分服;對照組給予鈣爾奇D片600 mg,1次/d,睡前溫水送服。12周為1個療程,觀察兩組骨密度(BMD)及血清降鈣素(CT)、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堿性磷酸酶(BALP)、骨鈣素(BGP)治療前后的變化。結果 治療組治療后BMD、BALP、BGP、CT較治療前及對照組均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治療組治療后TRACP較治療前及對照組均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TRACP與BMD呈負相關,BALP、BGP、CT與BMD呈正相關。 結論 溫經助陽法治療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療效確切,通過對骨代謝指標的影響可能為其作用機制。
溫經助陽法;原發性骨質疏松癥;骨代謝指標
骨質疏松癥(OP)是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骨脆性增加易于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疾病[1],在老年人群中常見,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諸多激素、細胞因子參與骨代謝過程,通過促進或抑制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的發育及活性,對骨重建起加速或延遲作用[2]。因此,骨代謝指標在骨質疏松癥診斷、療效評價、骨折風險預測中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通過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的變化,證實溫經助陽法治療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臨床療效確切,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4例,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門診及住院確診為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6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4例。治療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69.77±9.65歲。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70.25±9.28歲。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
主癥:全身骨痛或腰背部酸軟疼痛,下肢痿軟無力,不能持重,易抽筋,多汗。
次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發脫齒搖,視物昏花,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參照《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4]。
臨床癥狀:疼痛,脊柱變形,骨折。
骨密度標準:采用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XA)。
T值≥-1.0:正常。
-2.5<T 值<-1.0:骨量低下。
T值≤-2.5:骨質疏松。
①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②60歲≤年齡≤80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患有影響骨代謝疾?。禾悄虿?、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或甲狀旁腺功能異常、Cushing綜合征等內分泌代謝類疾病,慢性肝腎及胃腸疾病,風濕及骨關節病、血液病、骨腫瘤或腫瘤骨轉移者;②半年內有腰椎或髖骨等骨折病史者;③半年內服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④有嚴重造血系統疾病或心、腦、腎等重要器官衰竭、精神疾病或老年癡呆者;⑤過敏體質或對本研究中藥物成分過敏者。
治療組患者給予陽和湯(由熟地、鹿角膠、肉桂、補骨脂、菟絲子、牛膝、炮姜炭、續斷、麻黃、白芥子、巴戟天等組成)水煎150 mL,2次/d,早晚分服;對照組患者給予鈣爾奇D片600 mg,1次/d,睡前溫水送服。療程為 12周。
1.7.1 骨密度測定 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DEXA,Lunar Prodigy,美國GE公司)進行腰椎(L1~4)和左側股骨頸骨密度檢查,以g/cm2表示。
1.7.2 血清骨代謝指標的測定 清晨采集禁食12 h后空腹肘靜脈血3 mL,37℃水浴30 min后,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20℃冰箱密封保存,統一檢測治療前、后TRACP、BALP、BGP、CT水平。指標采用電化學發光法及酶標免疫法,儀器為美國貝克曼公司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美國 Thermo公司酶標免疫分析儀。
采用SPSS16.0軟件包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采用 t檢驗。
結果示治療組治療后BMD較治療前及對照組均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BMD比較(±s,g/cm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BMD比較(±s,g/cm2)
組別 腰椎(L1~4) 股骨頸治療組(n=34) 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34) 治療前治療后0.54±0.05(0.70±0.07)*#0.52±0.07 0.64±0.06 0.50±0.02(0.72±0.08)*#0.48±0.04 0.60±0.03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t=2.34,*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t=2.30,#P<0.05。
結果示治療組治療后TRACP較治療前及對照組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 BALP、BGP、CT較治療前顯著提高(P<0.01);治療組治療后BALP、BGP較對照組均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治療后CT較對照組提高(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RACP、BALP、BGP、CT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RACP、BALP、BGP、CT比較(±s)
注: 四項分別與本組治療前比較,t=2.26,*P<0.05;t=2.48,2.57,2.42,均**P<0.01。 四項分別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t=2.20,#P<0.05;t=2.44,2.53,均##P<0.01;t=2.30, #P<0.05。
組別TRACP(μg/L)BALP(pg/mL)BGP(pg/mL)CT(pg/mL)治療組治療前(n=34)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n=34) 治療后2.45±2.01(1.33±0.98)*#2.37±2.13 2.05±1.79 15.47±6.34(22.38±5.96)**##15.02±6.21 18.28±6.04 10.75±6.42(18.87±6.14)**##10.75±6.42 12.75±5.71 2.13±1.35(5.06±1.17)**#2.08±1.29 4.00±1.21
結果示骨代謝指標與BMD具有相關性,其中TRACP與BMD呈負相關,而BALP、BGP、CT與BMD呈正相關。見表3。

表3 骨代謝指標與BMD相關性分析
目前雙能X線骨密度測定是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金標準,但對于臨床療效的評估還需結合相關血清學指標。國內外生化技術檢測的骨代謝指標分為骨代謝調節激素、細胞及體液因子、骨吸收和骨形成標志物[5],該研究采用的骨代謝指標中CT屬于鈣磷代謝調節指標,TRACP為骨吸收標志物,BALP、BGP為骨形成標志物。本研究溫經助陽法可能通過對上述骨代謝指標的影響發揮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的作用,從而達到增加骨密度的療效。
骨質疏松癥屬中醫學“骨痿”范疇?!端貑枴ゐ粽撈吩疲骸澳I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腎主骨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中,滋養骨骼。老年人腎精漸衰,精血枯竭,骨髓化源不足,骨骼失養,發為“骨痿”。腎陽衰微,溫煦失司,脈凝氣滯,血行不暢,不通則痛[6]。因而“溫補腎陽、填精養血”為治療骨痿的基本治則,該研究采用溫經助陽法治療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取得滿意療效。方中熟地為君,填精益髓、滋陰養血;鹿角膠、肉桂為臣,補腎陽,生精血。君臣相配,陰陽雙補,氣血同調。麻黃、白芥子為佐藥,祛痰通經,宣通陽氣,與肉桂為伍,宣達內外,與鹿角膠、熟地合用,補而不滯。甘草為使,調和諸藥。綜覽全方,溫陽補血同用,滋補辛散并行,扶正祛邪兼顧,標本同治,共奏溫經助陽、補血通滯之功[7]。
該研究顯示,治療組治療后 TRACP 為(1.33±0.98)μg/L,較該組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提示陽和湯可能通過降低TRACP水平而抑制骨吸收。治療組治療后 BALP、BGP、CT 分別為 (22.38±5.96)pg/ml、(18.87±6.14)pg/mL、(5.06±1.17)pg/mL,較該組治療前均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治療后BALP、BGP較對照組治療后均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治療后CT為(5.06±1.17)pg/mL,較對照組治療后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均提示陽和湯可能通過提高BALP、BGP、CT水平而促進骨形成。該研究中骨代謝指標與BMD相關性分析顯示,TRACP與 BMD呈負相關,BALP、BGP、CT與 BMD呈正相關,驗證了陽和湯通過下調TRACP水平抑制骨吸收及上調BALP、BGP、CT水平促進骨形成的同時,起到提升骨密度的作用,與上述前兩項結果相符合。
根據現代藥理學,佟海英、胡素敏、周鵬等[8]研究結果顯示由補骨脂、牛膝、續斷、熟地、菟絲子等組成的中藥復方能顯著增高大鼠血清BGP,降低TRACP;單位體積骨小梁、骨小梁評價寬度、骨小梁節點數顯著增加,提高成骨作用;改善骨質疏松模型大鼠的骨結構,明顯增加骨生物力學強度、增強礦化功能等。而該研究中溫經助陽法的陽和湯正是集上述多種單味中藥而成,經過臨床驗證,取得滿意療效,值得推廣應用。
[1]葉竹,劉堅,王應力,等.補腎壯骨沖劑對老年男性骨量減少及骨質疏松患者骨代謝指標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10):887-891.
[2]Liu Zhonghou.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M].Hong Kong: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2011:452-465,520-523.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68-73,233-237.
[4]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 年)[S].北京: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4(1):2-17.
[5]Zbou L-Zh,Xiang Q,Liu Zh-H.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biochemical of bone turnover in osterporosis[J].Chinese Journalof Osteoposis,2004,10:397-404.
[6]王健,邵先舫,劉志軍,等.自擬補骨湯治療腎陽虛型骨質疏松癥15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1,1(72):47-48.
[7]項顆,孫莉,馬琳.溫經助陽法治療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27):150-151.
[8]佟海英,胡素敏,周鵬等.中藥復方對模擬失重大鼠骨代謝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08,33(7):797.
R4
A
1674-0742(2014)12(a)-0159-02
李樺(1978-),女,吉林長春人,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病工作。
201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