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新祺
1992年的春節來得比較遲,直到陽歷2月4日,才是壬申年的大年初一。但是,春天的腳步卻來得特別快。3月6日至9日召開的長沙縣人大第十一屆三次全會,幾乎天天艷陽高照,春風撲面,春意盎然。會議也和天氣一樣,顯得十分熱烈。代表們私下里紛紛傳播著小平同志南方講話精神。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一些代表提出,要乘這一東風,搬遷長沙縣城,建立開發區,拓展長沙縣新的發展空間,改變長沙縣有縣無城的局面。但由于小平同志南方講話沒有公開傳達,也由于會議有選舉任務,故未將代表們的這一建議列入會議的議程討論決定。
3月18日上午,中共長沙市委向全市縣處級干部傳達了小平同志南方講話精神,這對全縣干部群眾是一個極大鼓舞。搬遷縣城,建立開發區已成為全縣上下的共同呼聲。許多區、鄉(鎮)書記,區、鄉(鎮)長找到我(時任長沙縣人民政府縣長),進言迅速決策搬遷縣城。縣直機關也是議論得熱火朝天,呼聲一天比一天高。
4月13日下午,我主持召開了縣政府辦公會議,正式研究搬遷縣城,建立開發區之事。通過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可以考慮在望新鄉建立開發區,作為縣城新址。
4月15日下午,縣委書記周桂龍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議,根據縣政府建議,正式決定搬遷縣城,建立開發區。
4月19日上午,由我帶隊,組織縣級機關部、辦、委主要負責同志前去望新鄉實地考察。到現場一看,大家認為望新鄉條件很好,發展前途很大。這里離長沙較近,即將改建的107、319國道在此匯合,交通十分便利。且這里山多田少,均是低矮小山丘,占田不多,挖填工作量也不大,非常適合縣城和開發區的建設。到會的部門領導一致支持和擁護縣委、縣政府在望新鄉建立開發區,建設新縣城的決定。
當晚,我即主持召開縣政府辦公會,研究搬遷縣城和建立開發區的具體工作,并就縣城和開發區的名稱進行了討論。當時,會上提出了幾個名稱,最后通過討論一致認為取名“星沙”最好。這是因為:
第一,上合“天意”。據史書記載:古代天文學家觀測天象時選擇一批星宿作為定位觀測的標志,創二十八宿之說。按星宿分野,與軫星“長沙星”相對應的地方叫長沙。相傳“長沙星”司人間壽命。唐張守節《史記正義》云:“長沙一星在軫中,主壽命。”又云長沙星明則“主長壽,子孫昌”。因此,長沙又別稱為“星沙”“壽沙”。我們將新縣城及開發區定名“星沙”,可謂正合“天意”。主壽者,事業發展長遠,子孫繁衍昌盛。
第二,下合民心。現今的長沙市本為長沙縣城。兩千多年的發展,使長沙成了一個省、市、縣三級政府治所合一的城市。現在,我們搬出去,新縣城命名“星沙”,可謂繼承了長沙之“正統”和“名分”,符合長沙縣人民思想深處的戀舊情結。
第三,中合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當時,省市都要求長沙縣加快發展,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明星”。“星沙”之星,正含有“明星”“衛星”之意。我們將縣城和開發區定名“星沙”,表示我們是長沙市的一個“衛星城”,我們開發區將成為全國的一個“明星”開發區。
第二天,我將此決定報告了桂龍同志,桂龍同志代表縣委當即表示同意。從此,在神州大地上,一個“星沙”的名字被響亮叫起;一顆開發區的“新星”在湖湘沃土冉冉升起;一座嶄新的“衛星城”在長沙市東北角拔地而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