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桂
抗日戰爭爆發后,長沙成為上海、南京等會戰的后方,加之北大、清華、南開3所著名大學遷到長沙,大批文化名人云集于此,使當時30多萬人口的長沙驟增至50多萬。然而,蔣介石的“焦土抗戰”,給繁華的長沙帶來了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那是1938年11月13日凌晨,長沙全城放火。大火持續了5天5夜,古城長沙幾乎被毀滅殆盡,3000多人在大火中喪生。因12日所發的電報代碼是“文”,大火又發生在夜里(即夕),所以此次大火被稱為“文夕大火”。 在這場大火中,有兩個邵陽人分別扮演了大幸和不幸的角色。
大幸者是時任長沙警備旅少將旅長的岳岑。1902年出生的岳岑,是邵陽新邵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其父岳卓如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實業家。岳岑年輕時身材高大,作戰勇猛,在北伐戰爭中屢立戰功,很快就從排長、連長做到營長。他歷經百戰,參加過東征、北伐和“八一三”淞滬抗戰,指揮軍隊得心應手。
1938年,岳岑在湖南省會長沙任警備旅少將旅長。那年秋天,他的黃埔同期同學陳大慶(1905-1973,國民黨高級將領)率軍路過長沙時,騎著一匹伊犁大黑馬來看望老同學。岳岑看上了這匹馬,牽著韁繩愛不釋手,陳大慶即慷慨地將愛馬送給了他。岳岑喜得伊犁黑馬,經常騎乘。哪知這馬性情暴烈,生人去騎,不是狂吼狂叫,就是亂蹦亂跳。有一次,岳岑騎著黑馬去野外演習,忽然馬失前蹄,把他摔了下來,折斷了左大腿骨,于是回邵陽老家診治。就在這段時間里,長沙發生了“文夕大火”這場慘劇。事后,蔣介石下令槍斃“長沙縱火案”三個當事人:長沙警備司令酆(fēng)悌、警備二團團長徐昆和長沙市警察局長文重孚,本該擔任此次放火行動總指揮的岳岑則因回鄉治腿而幸免于難。
躲過了“文夕大火”那場劫難后,岳岑看淡了功名利祿。后主動申請到南京中央陸軍學校空軍入伍生營擔任教官。作為黃埔一期學員,他退役前僅是國防部少將高參而已。而在戎馬倥傯之余,他盡興娛樂。打麻將是他最愛的活動,年輕的時候常與士兵打,與老鄉打。1992年,他從臺灣回鄉定居后,依然興趣不減當年,晚輩來看望他,禮品可以不帶,但麻將卻不能不陪著打上幾圈。他還不時饒有興趣地回憶當年在長沙與著名報人嚴怪愚(1911-1984,湖南邵陽人,第一個揭露汪精衛叛國投敵丑聞的新聞工作者)一起打麻將的情景,他說:“嚴怪愚真是又‘怪又‘愚,脾氣犟得要死。他打麻將不喜歡別人在旁邊插嘴指點,誰一指點他就火,故意放炮,讓對方和。這個嚴怪愚,這個嚴怪愚!”說到這里,他早已自顧自地笑得前俯后仰了。
岳岑另一大興趣就是愛跳舞。回大陸定居后,90多歲的他,看見年輕人跳舞就心里發癢,還讓孫子陪著進了幾回舞廳。因為年輕時腿受過傷,晚年已經站立不穩了,終日坐在輪椅里,還時常手里捏著一個遙控器,在電視熒屏上搜索著跳舞的節目。他的這些性格和愛好,讓他活了整整100歲。
“文夕大火”中那個不幸的邵陽人,就是被蔣介石下令槍斃了的長沙警備二團團長徐昆。
1904年出生的徐昆,邵陽新寧縣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岳岑回鄉休假期間任代理旅長。
據新寧徐氏族人介紹,徐昆出生佃農家庭,因家里貧窮,少年輟學,剛讀完小學就外出當兵吃糧。后來通過自學修完中學課程,并考入了黃埔軍校。在黃埔軍校,由于勤奮上進,頗受校長蔣介石的賞識。抗戰爆發后,他擔任長沙警備第二團團長、代理旅長。
不幸的徐昆,所走的恰恰是與大幸者岳岑相反的人生運程。“文夕大火”前夕,岳岑回鄉休假治腿的時候,徐昆正好從家鄉休完假返回省城。當他從縣城曹家碼頭登舟,順著扶夷江水而下時,他怎么也沒有想到這順水舟走的卻是不歸路。
據史料記載,火燒長沙的任務原本應由警備旅長岳岑和警備一團團長蔣燮琴執行,但因為如前所述等原因,當時省政府決定由長沙警備司令酆悌、保安處長徐權擬定方案,省主席張治中更是親自點名要徐昆參與其事并擔任火燒長沙的總指揮。
關于“文夕大火”的具體情節,史家多有記載,不再贅述。這里說說徐昆身后的一些情況:徐昆被槍斃后,他的親屬用一棺一槨將徐昆收斂。也許是為了防止徐昆的家鄉人發生騷亂,也許是體現對徐昆及其家屬的重視,長沙警備區派了一個連長帶兵護送徐昆的靈柩回新寧厚葬。
1939年,徐昆的遺孀曾秀美在他侄兒徐生洪的陪伴下,在長沙找到省政府主席張治中。張批條子,給了她2000塊大洋的撫恤金。
徐昆被處決后,曾秀美感到無臉見新寧老鄉,便帶著徐昆遺下的一男一女回到自己的娘家安徽合肥,用撫恤金艱難地撫養子女成人。后來,徐昆的兒子徐道麟大學畢業,當上了機械工程師,定居香港。女兒徐惠隨母親從合肥移居北京。
徐昆的靈柩葬在新寧縣高橋鎮莊姜村的鳳形山上。墳前沒有墓碑,墳身也很低矮,藏在雜草叢中很不顯眼。70年多來,除了他的幾個侄兒每年清明上祖墳時順便祭掃外,他的妻子兒女懾于政治壓力,從未來此祭祀過逝去的親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