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青
二戰剛剛結束時的日本,可謂是滿目瘡痍。近200萬人在戰爭中喪生,絕大多數城市淪為廢墟,幾百萬人成了無家可歸者露宿街頭,失業人口高達1300萬,到處一片蕭條局面。更要命的是,除了戰爭留下的爛攤子,日本還面臨著巨大的糧食危機。除了因戰敗被切斷了海外的糧食補給來源之外,1945年日本還遭到了臺風襲擊,洪水泛濫,秋季大米的產量僅為正常年份的60%,日本的糧食供求愈加緊張。
當時的日本,全國上下被饑餓的恐懼籠罩著。戰爭創傷加上饑餓點燃了民眾的憤怒情緒,皇宮門前的示威活動連續不斷,部分民眾甚至沖進了皇宮御膳房尋找食物。有人喊出了“糧食比憲法更重要的”的口號,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在此危急時刻,外交官出身的吉田茂臨危受命擔任日本首相。面對全國的糧食危機,吉田茂深知僅僅依靠日本的力量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必須依靠美國的幫助才能渡過難關。然而當時以麥克阿瑟為首的盟軍占領當局并沒有解決日本糧食危機的打算,吉田茂多次拜會麥克阿瑟請求援助,都被麥克阿瑟以各種理由加以搪塞。
眼見美國人隔岸觀火,吉田茂是又惱又恨,思前想后,吉田茂決定拖延組閣時間,使日本處于混亂的無政府狀態。吉田茂對身邊的親信說:“要等麥克阿瑟將軍供給糧食以后再組閣。如果全國紅旗搖起來,只要經過一個月,美國就會拿來糧食。”
果然,無政府狀態很快讓日本的“太上皇”麥克阿瑟吃不消了,雖然美國單獨占領日本,成了實際統治者,但日本國內的日常事務還是要靠日本政府來管理。日本政府停擺,各項事務處于一片無序之中,有民眾因為找不到政府工作人員只得到盟軍占領總部進行抗議。被搞得焦頭爛額的麥克阿瑟不得已給吉田茂許諾:“我擔任盟軍最高統帥期間,保證不餓死一個日本人,希望閣下迅速組閣,讓政府盡快運轉起來,結束混亂狀態。”在得到麥克阿瑟的親口保證后,吉田茂這才正式組閣。
雖然麥克阿瑟答應給日本提供糧食援助,但是美國國內有一部分人并不贊同。“珍珠港事件”一直讓他們耿耿于懷,準備聽之任之,讓這個島國自生自滅。眼見國內遲遲沒有回音,情急之下麥克阿瑟拍電報給美國總統杜魯門說:“如果政府不給我糧食,就請給我子彈。”最終美國政府權衡利弊同意支援給日本糧食。
吉田茂告訴麥克阿瑟需要提供450萬噸糧食才能解決糧食危機,結果美國僅提供了70萬噸糧食就解決了危機。盟軍總部認為日本政府提供的數字太離譜,對日本政府十分不滿。
當吉田茂來到盟軍總部拜會麥克阿瑟并感激美國政府對日本的幫助時,麥克阿瑟陰沉著臉對吉田茂發牢騷說:“你們日本人太狡猾,亂編統計數字騙我們美國人。”吉田茂機巧地回答道:“將軍閣下,在戰前,如果日本的統計完備,也許就不會發動那樣輕率的戰爭,而且即使發動也可能會戰勝美國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