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蕙蘭


加拿大突然在當地時間2月11日宣布,停止聯邦投資移民計劃(IIP)和聯邦企業家(EN)移民計劃,現有的5.9萬投資移民申請和7000份企業家移民申請將被返還。根據加拿大《環球郵報》的數字,其中來自中國的申請就占據了57308宗。
將主流國家的投資移民門檻排個序,加拿大無疑是一處洼地,投資人可以選擇向加拿大政府指定基金投資80萬加元(約合440萬元人民幣),五年還本無息,或一次性支付22萬加元(約合121萬元人民幣)不還本,就能換取楓葉卡。
這么低的門檻,和相對寬松的政策,令有意移民的中國人對加拿大趨之若鶩。此次突然關停聯邦投資移民政策,意味著加拿大也不愿意提供便宜午餐了。
有“前科”的突襲
當地時間2月11日,加拿大聯邦財政部公布2014年度的財政預算,提交國會下院表決,這份預算附加了聯邦公民及移民部的兩份動議。其中之一,是希望在2014年終止聯邦投資移民(IIP)和聯邦企業家移民(EN)計劃。
這份動議讓一些中國人在馬年開頭就深深失望。“官網上貼個公告就說投資移民要停了,一點提前量都不給,讓申請人措手不及。”一位資深移民顧問說,加拿大在處理移民問題時一貫變化很大,而且采取變化總是很突然。
2012年6月,加拿大也是在突然之間對技術移民關閉大門,聯邦政府宣布將2008年2月27日之前的申請退回,涉及到的申請者規模達到28萬人,加拿大聯邦政府退還了1.3億加元申請費用。2012年7月,除了已經被雇主錄用及取得博士學位的申請人外,所有技術移民的申請被暫停。
“加拿大移民部只承諾退還申請人的申請費用,但申請人在準備移民過程中投入的金錢、精力和時間怎么算?如果他申請其他國家,可能已經走成了,所以損失的機會成本是很高的。但加拿大移民部連個道歉都沒有。”中智海外教育中心總經理袁正翔說。這一刀砍掉的近30萬個積壓的技術移民申請中,有2萬多個來自中國,不少受牽連的亞洲申請者在香港的加拿大領事館前抗議游行。
加拿大的“突襲”并非大多數國家在變動移民政策時的常態。在加拿大關閉技術移民的同一時間,澳大利亞移民局也出臺了新的投資移民政策,但平緩的過渡沒有引起太大波瀾。
2012年7月1日,澳大利亞移民局宣布將原先13類商業移民項目合并為3類,而之前頗受中國人青睞的163轉892商業移民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為新的188轉888簽證類別所替代。澳大利亞此舉的目的顯然是將投資移民的門檻提上來,163最低投資額是30萬澳幣(約合165萬元人民幣),188最低是100萬澳幣(約合550萬元人民幣)。
“澳大利亞政策變動前經過充分討論,對后面的安排做得比較好,對老的申請人和新的申請人都有交代,給了半年以上提前量,規定在次年某個時間點以前遞交的申請按照老辦法算,有些申請人看看截止前達不到要求就撤申請了。”
2012年以后,很多移民中介做加拿大業務時會很謹慎,因為和其他移民國家相比,申請加拿大移民等待時間很長,政策的不確定因素很大,風險隨之上升。
移民的“臥室”
實行了28年的加拿大投資移民政策突然關停,申請人感到措手不及,但當地人對移民的不滿已非一日之寒,收回楓葉卡的呼聲持續多年。
根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道,自1986年以來,超過13萬人通過投資移民項目來到加拿大。最近幾年加拿大投資移民項目的申請人數出現了爆炸性增長,從原來每年2000-3000個申請一下子增長到5萬多個,而且幾乎全部來自中國。
加拿大駐中國大使趙樸(Guy Saint Jacques) 在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采訪時說,投資移民項目原來沒有太多波動,但2010-2011年間,突然申請人數大幅度上升,從而觸發了加拿大政府對投資移民項目的復審。
這些激增的投資移民,并沒有像政府預想中的為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移民部給出取消投資移民的理由,首先是投資移民比其他經濟類別移民支付更少的稅收。聯邦政府稱,取消投資移民可為提高移民吸納效率、吸引有經驗的專業人士鋪平道路。
溫哥華《太陽報》發表了一篇標題為《富有投資移民交稅少,與官方語言做“斗爭”》 的文章。根據加拿大公民和移民部發言人索尼婭·勒薩熱(Sonia Lesage)的一份聲明,20多年來,在向加拿大政府繳納的稅額上,投資移民比技術移民平均每人少交20萬加元,甚至比住家保姆還要少交將近 10萬加元。
為何移民的經濟表現甚至不如保姆?當地人看來顯而易見的現實是,溫哥華被投資移民當成了“臥房”,大量的投資移民本人繼續在亞洲做生意,在亞洲繳稅,但卻不給加拿大納稅或交很少的稅。加拿大政府發現,有錢的投資移民未必真正打算為加拿大社會做貢獻,在加拿大定居、經營的投資移民比例只有16%。
相反,這些移民在享有加拿大社會資源上卻表現積極。大部分亞洲移民繼續在亞洲打拼的同時,把家人送到加拿大享受舒適的生活和免費的醫療保健以及社會服務。加拿大是福利國家,福利項目繁多,比如孩子在6歲以下,每個孩子每年可獲得稅前1200加元的托幼津貼;在加拿大居住10年以上,65歲后可以享受每月超過1300加元的退休津貼。
移民享有福利,買單的是窮人。2013年加拿大個人免稅額只有11038加元,因此很多納稅人并不富裕。
投資移民要得到這些福利,需要付出的相對很少。一張楓葉卡只要花20萬到80萬加拿大元就能買到。加拿大的投資移民項目要求申請者把80萬加元在5年內“貸”給政府,聯邦政府把這筆錢交給申請者將定居的省政府,由省政府用于創造當地的就業機會,5年后,這筆錢將無息返還給投資移民。他們依靠給加國提供一筆無息貸款獲取加國國籍后,給其貢獻的稅收也不多,也根本談不上創造就業機會。
如果一定要說投資移民對創造就業有什么貢獻,那就是給房地產經紀提供了很多飯碗。endprint
加拿大廣播公司報道說,在投資移民項目叫停后,溫哥華的房地產經紀人紛紛對當地高端房地產走勢表示擔心,因為豪宅的購買者大多是來自中國的有錢移民,不讓投資移民進來,會把西溫哥華的豪宅交易削減80% -90% 。
關于移民炒高加拿大當地豪宅房價的現象,很多研究已經有所關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一份關于加拿大經濟的評估報告中表示,加拿大房地產市場價格被高估。加拿大道明銀行發布的住房分析報告也顯示房價被高估了10%。從地區來看,相對于靠近大西洋的一些地區而言,多倫多、渥太華和溫哥華等大城市房價高估情況更為嚴重。據德意志銀行的統計,目前加拿大房價已經超過歷史平均價格的80%,房價和該國民眾的居民收入比也超過歷史平均水平。
投資移民占有的資源多,納稅少,炒房成癮,成為當地社會不可承受之重。一些移民我行我素的豪奢做派也引起當地人的不滿。根據溫哥華媒體報道,政府為移民提供的免費ESL英文課程,移民學生的車位上停著奔馳寶馬,而當地教師的車位上只是寒酸的二手車,這不得不讓辛勤工作的當地人懷疑自己的勞動價值,認為給這些人提供免費培訓是社會資源的浪費。
有錢無聲
維護社會公正性是加拿大關閉投資移民通道的主要理由,用錢買身份的投資移民被視為當地社會秩序的擾亂者,民眾的聲音通過議員和媒體表達,左右移民政策走向。
事實上,在當地人聲討移民的呼聲中,加拿大移民政策早已呈現收緊之態。2月6日,加拿大公布了《入籍法》修訂案,入籍的各項要求更嚴,入籍成本提高。
入籍法修訂案的主要規定包括延長入籍申請的居住年限,必須參加語言能力考試的年齡段擴大到14-64歲,把移民法官的部分權力轉移到移民官手里,并規定了更嚴格的“實際居住”證明要求。這是加拿大《入籍法》自1977年實施以來第一次全面修訂。
在公布入籍法修訂案前夕,加拿大總理哈珀在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上吹風,并放了一段45秒鐘的視頻,移民部長亞歷山大在視頻中說,“成為公民要付出更多代價”,移民需要花更大努力融入當地社會,提高公民素質。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說,渥太華收緊移民政策,主要是為了針對“蜂擁而至的中國移民”。加拿大每年吸收25萬新移民,最大來源是亞洲,以中國為首,其次是菲律賓、印度和巴基斯坦。
加拿大移民部門統計數據顯示,駐香港加拿大領館2011年收到的移民申請占全球申請的86%,其中 99%來自中國大陸。2013年,在香港遞交的加拿大聯邦投資移民申請積壓達53580份,占投資移民申請積壓總數的70%。
EN移民計劃始于1983年,IIP則始于1986年,設立之初并非專門針對亞太或中國移民,但隨著上世紀90年代一大批香港富人紛紛選擇IIP或EN移民加拿大,這兩項移民計劃逐漸變成了亞洲、尤其是中國富人的“專用跳板”。進入21世紀后,主體從香港富人變成大陸富人。
雖然來自中國的投資移民數量逐年上升,但在主流社會發出的聲音卻和人數以及財富規模不成正比。中國投資移民在當地政治參與度低,發聲機會少,也不在意追求政治權利。就像移民部的動議中指出的那樣,投資移民往往缺乏技能,官方語言能力差,而且對于定居加拿大意愿淡薄。前者造成他們參與政治的能力不足,后者是他們局外人心態的來源,即便是對于和自身利益有關的政策變動也顯得淡漠。
BBC指出,加拿大政府堵塞移民法律和系統漏洞之舉,獲得反對派和自由人士歡迎,政府此刻宣布改革,不排除為明年大選拉選票之意。顯而易見的是,這項改革中利益受損的是中國移民,但執政者似乎沒有理由去擔心得罪這個群體的后果。
便宜午餐不再有
精心衡量移民的貢獻和收益之后,加拿大政府難免得出楓葉卡被賤賣的結論,關閉投資移民通道并不難理解。
現任聯邦公民及移民部長克里斯·亞歷山大表示,加拿大經濟類移民門檻太低,移民身份“太賤賣”了。其實很早就有消息稱,政府計劃抬高門檻,可能會把原先的投資80萬加元、5年還本不付息,改為投資160萬加元且不還本。
過去加拿大實行低門檻的投資移民政策,主要是為了吸引海外投資,創造本國就業機會,增加財政稅收。而得到投資移民無息貸款的省級政府并沒有善用這筆款項,換句話說,它沒有惠及加拿大經濟。因此加拿大勢必會追隨其他移民國家,提高投資門檻。
相比之下,目前其他移民國家的投資門檻要高得多。澳大利亞要求每個投資移民把500萬澳元直接投資到澳大利亞的公司和企業。新加坡投資移民門檻也在逐步提升,幾年內從150萬新幣漲到350萬新幣,目前在1000萬新幣。
公民和移民部發言人索尼婭·勒薩熱抱怨,我們要求的投資比澳大利亞、英國和新西蘭的可比項目明顯少得多。
取消投資移民通道很可能是“大漲價”的前奏。此次移民部動議發布后,在對投資移民和企業家移民一刀切的同時,聯邦政府推出了一個“投資者風險資本基金”(Investor Venture Capital Fund)試點項目,有報道說,該項目將需要申請人做出“真正和顯著”的投資。
可以預期的是,加拿大如果再推出投資移民計劃,價格會追平同等條件的其他移民國家。那些等了幾年還被拒之門外的申請者只要在新門檻前夠格,自然還可以重新排隊等候。
在和加拿大投資額門檻差不多的移民國家中,美國的EB-5項目風險系數很高,英國給出的條件是永居權而非公民身份,因此加拿大原本是塊價值洼地,隨著加拿大關閉通道,可以想見的是,未來低額度的投資移民會越來越少,全球投資移民門檻只會越來越高,廉價午餐不會再有了。
另一方面,移民國家通過提高投資門檻限制申請人數,也有利于穩定主流社會情緒。由于加拿大投資移民門檻太低,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很多,涌入的人數激增,當地主流社會對移民的“存在感”才會有切膚之痛。
“6.6萬個申請家庭如果都通過,就有20萬人進去,這會給當地帶來什么影響?肯定對加拿大社會資源損耗會很高。澳大利亞調高門檻以后,目前只有800多申請家庭,涉及到的人少,主流社會就不會有強烈反彈。”袁正翔說。
一些高投資額的移民國家對移民的納稅不再充滿期待,索性解開“移民監”的自我束縛,因為強制移民在當地生活,只會消耗當地資源,提高培訓成本,隨著移民把生活習慣帶進來,勢必會沖擊主流社會的習俗,“誰喜歡滿大街看到豆漿油條店?”澳大利亞188項目規定,移民一年只需在當地住滿40天,“明擺著就是讓移民去度假花錢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