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亮,劉漢強,竇艷玲,劉 濤,羅麗琴
全喉切除術后行喉再造術7年隨訪結果
付明亮,劉漢強,竇艷玲,劉 濤,羅麗琴
目的 探討頸前轉門肌皮瓣術在全喉切除術多年后喉功能重建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我院2001~2002年分別對6例喉全切術后1~3年患者行二期頸前轉門肌皮瓣喉再造術,術后連續隨訪7年的療效。結果 6例術后傷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現1例咽瘺,術后10 d可以發音說話。隨訪7年,6例均健在,無癌腫復發;3例發音效果好,無明顯嗆咳及不適;2例有較明顯的嗆咳,但進食水時通過指壓或戴氣管套囊可以克服;1例有明顯的嗆咳,采取各種方法均不能克服,術后1年即行二次手術重新關閉喉腔。結論 對既往全喉切除術未同期行發音管重建術的失喉患者,行頸前轉門肌皮瓣技術仍可為患者重建發音功能。
全喉切除;喉再造;長期隨訪;效果
喉部惡性腫瘤是頭頸部的常見腫瘤,治療方式多以手術為主,既往Ⅲ期以上喉癌手術又多以喉全切除術為主,但未行同期喉發音管重建術,導致術后患者喪失發音功能,失去語言交流能力,對患者社會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隨著社會進步,患者對生活質量要求的逐步提高,部分患者因而有強烈的發音愿望。應用頸前轉門肌皮瓣技術的喉再造術,能重新再造部分喉功能,使患者能再次發音。孫興和等[1-3]曾對多位患者成功實施該手術方式,為患者重建發音功能,提高生存質量。但對術后隨訪的長期效果沒有更多文獻。我科于2001年11月~2002年5月分別對6例因喉癌全喉切除術后多年的患者進行了二期頸前轉門肌皮瓣喉功能重建術,術后隨訪觀察7年,患者恢復發音功能,術后生存質量提高,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病例資料 本組6例均因“喉部惡性腫瘤”在外院行全喉切除術后未同期重建發音管功能,年齡54~64歲,平均58歲,失喉時間1~3年,平均2年;全喉切除術前行放射治療4例,化療6例,選擇性頸部廓清手術2例,根治性廓清手術1例。行喉功能重建術前檢查,排除腫瘤局部復發或轉移者,于2001~2002年先后在全麻下行頸前轉門肌皮瓣喉再造術。
1.2 方法 在頸正中氣管造口上至舌骨平面下至胸骨表面作垂直切口,在氣管造瘺口一側邊緣作弧形切口,重新打開喉咽腔,上提氣管殘端,將氣管后邊緣與咽造口下緣黏膜縫合,做頸前轉門肌皮瓣,向內翻轉,將皮瓣下邊緣與氣管前邊緣和對側縫合,皮瓣上邊緣與咽造口上緣縫合,構成新的喉腔。同時在原氣管造口下方重新做一氣管造口[1-2]。
1.3 隨訪 患者分別于術后1、3、6個月,1、2、3、4、5年來院復診,行纖維喉鏡檢查,記錄患者的發音情況及并發癥;此后通過聯系電話,每半年復診1次,并對患者逐一登記。
6例患者術后傷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現1例咽瘺。術后10 d可以發音說話,出院時除2例進食、水時有嗆咳現象,其余4例恢復較好,可以與人交流。均隨訪7年,6例患者均健在,無癌腫復發,其中3例發音效果好,無明顯嗆咳及不適;2例有較明顯的嗆咳,但進食水時通過指壓或戴氣管套囊可以克服;1例有明顯的嗆咳,采取各種方法均不能克服,術后1年行二次手術重新關閉喉腔。
喉部惡性腫瘤是頭頸部的常見腫瘤,治療方式多以手術為主,既往Ⅲ期以上喉癌手術又多以喉全切除術為主。喉全切除術成功率雖然很高,但使患者失去了語言功能,不能與人正常交流,使患者生存質量明顯下降。此外,患者失語后容易出現情緒消極、社交障礙,甚至出現抑郁、焦慮等精神障礙癥狀,而精神消極抑郁等,可能造成腫瘤復發、患者生存率下降。
本組6例全喉術后均有強烈再發音愿望,在術后隨訪過程中發現,患者文化層次、性格、依從性以及家庭成員協同幫助等因素,均對術后恢復、發音功能恢復及并發癥處理有一定影響。6例患者大學文化者3例,中學文化者1例,小學及文盲者2例。大學文化層次的3人性格開朗,依從性好,家屬也積極支持鼓勵患者,對發音訓練及吞咽訓練均能較好完成,術后患者喉功能重建發音功能很快恢復,吞咽訓練好,術后嗆咳均很快消除。經長期隨訪,患者發音功能經訓練后均達到了較好效果,完全能滿足患者日常生活發音需要,使之生存質量有效提高,工作生活無障礙,也讓患者進一步保持良好情緒和心態。另外3例患者文化層次較低,全喉切除術后與人交流極其困難,也有迫切希望恢復說話的愿望。但這3例患者因為術前就有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癥狀,依從性略差,配合醫生訓練發音及吞咽功能差,雖術后也能發音,但術后嗆咳明顯,在醫生長時間的指導下,有2例通過戴氣管套囊可以克服。另1例采取各種方法均不能改善嗆咳,于1年后再次手術關閉喉腔。本組6例長期隨訪結果,除1例失敗外,余5例患者均因重建發音功能明顯提高生存質量,減少了社會活動障礙,對患者保持健康心態面對疾病治療有一定幫助。
通過本組6例術后長期隨訪有以下認識:在行二期喉再造術的病例選擇上,應嚴格遵守喉再造手術禁忌證:腫瘤局部復發或頸淋巴結轉移的喉癌患者未經治愈,已行雙側根治性頸廓清的患者,高齡體弱合并有嚴重心、肺或其他臟器功能不全者,接受化學治療白細胞明顯減少體質很弱的患者[2]。并應該遵循以下適應證:一是要選擇未做過頸廓清,頸部皮膚完好者;二是要選擇無呼吸系統疾病,無明顯咳嗽、咳痰者。此外,術前應充分向患者講解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處理過程、方法,讓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及應對并發癥的樂觀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并能和醫生很好配合者。本組1例失敗患者就因術前對手術無充分認識,術后對并發癥畏懼,依從性差,不能配合吞咽訓練,故無法耐受吃飯嗆咳,要求封閉喉腔,導致手術失敗。故而術前向患者明確交代手術能達到的效果、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比如嗆咳、咽瘺,甚至手術失敗再次手術以及應對的方法,讓患者及家屬在出現并發癥的時候有積極心理準備,及時治療非常重要。
隨著近10年醫療技術的發展,現在許多醫院在切除喉腫瘤的同時行喉發音管重建,解決了患者術后發音的問題[4],但在一些既往因第一次手術時手術方式及技術條件限制,未同期做喉發音管重建的失喉患者,工作學習生活均受到很大影響,特別對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基本交流出現嚴重障礙。通過對本組6例二期頸前轉門肌皮瓣喉功能重建患者的長期隨訪,筆者認為針對既往行全喉切除術未同期行喉發音管重建的患者,如其對改善生活質量及發音功能有強烈愿望,通過二期頸前轉門肌皮瓣喉再造術,仍不失為解決無喉患者發音問題的一個選擇。
[1] 付明亮,孫興和.全喉切除術后喉再造3例[J].四川醫學,2003,23:512-513.
[2] 孫興和,徐振明.長期失喉者的喉再造術[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0,35:295-297.
[3] 孫興和,郭志祥,呂春清.頸前轉門肌皮瓣在頸部手術中的應用[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3,28:105-107.
[4] 邰旭輝,孫興和.二期喉重建術對失喉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腫瘤,2003,23:220-221.
610021 成都,解放軍452醫院耳鼻咽喉科
R 767.91
A
1004-0188(2014)04-0414-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4.025
20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