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保國,梁超
(威海市所前泊水庫管理處,山東威海 264212)
談威海市所前泊水庫水源地生態建設
韓保國,梁超
(威海市所前泊水庫管理處,山東威海 264212)
通過分析所前泊水庫的生態現狀,提出了生態水庫建設、生態調度的概念,積極探索生態水庫建設的做法,提出加強生態水庫建設的建議,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水庫提供借鑒。
所前泊水庫;生態建設;水質;生態調度
所前泊水庫位于膠東半島東部,于1960年建成,2007年進行除險加固,是威海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控制流域面積45km2,總庫容3663萬m3,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綜合功能?,F今所前泊水庫充分利用目前的水庫資源、技術和資金,積極探索建設生態水庫的模式。
1.1 水質監測成果
水庫水質監測點設在城市供水取水口處,截取2012年部分月份監測數據如表1。

表1 2012年供水取水口水質監測結果mg/L
根據威海市水資源局水質監測結果,所前泊水庫2012年全年水質指數達到2級,水質良好。
按照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氮氨指標超出,屬中度營養狀態。
1.2 流域內生態狀況
根據《威海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所前泊水庫流域內水源涵養林面積3km2,護岸林面積1.5km2,自然濕地面積1.0km2,水土流失面積9.1km2,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0km2。
1.3 水源地保護區內污染源情況
所前泊水庫上游無工業污染源(點污染源)。
流域內農林生活污染物排放情況:化學需氧量290t/a,氨氮21t/a;農田徑流污染物排放情況:化學需氧量820t/a,氨氮164t/a。面污染較嚴重。
2.1 水庫流域生態建設
在面污染防治工程建設中,堅持系統、循環、平衡的生態學原則,建設了一批生態修復工程,包括農村污水分散處理、畜禽養殖沼氣化工程、污染緩沖帶建設、泥沙滯留前置庫等工程。結合新農村建設、搞好村容村貌整治,重點治理“五亂”(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畜禽亂跑),抓“三清”(清潔河道、清潔村莊、清潔庭院),建“五化”(環境凈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干道亮化、整體美化),著力開展“一池三改”(沼氣池與改廚、改廁、改圈)。
2.2 加強水庫內生物凈化能力
一方面,水庫管理處在近岸淺水區域種植蘆葦面積1000m2,水庫濕地面積逐年有所增加。濕地除了具有過濾、沉淀、吸附等物理作用,植物根部寄生微生物還能夠分解廢水中的污染物,微生物的降解產物又成為植物的營養物,為植物利用,從而達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其次,濕地的存在,特別是植物根系的放氧作用、根部分泌物的表皮脫落物又改善了微生物的生長環境。
另一方面,禁止游泳、垂釣、野炊,杜絕水庫水體的二次污染。全面放棄網箱養殖,禁止投餌施肥,建立年輪放輪捕制度,切實增強水庫魚類對水質凈化的功能。近幾年,定期向水庫增殖放流鰱、鳙等濾食性魚苗40萬尾,控制減少水體中的氮、磷等富營養物質,抑制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構成一個符合生態循環需要的生態系統,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2.3 加大水源地周邊生態環境建設
水庫管理處在水庫周邊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環境活動,退耕還林還濕6.67多公頃。幾年來,植樹30萬株,植草4.0萬m2,2.67hm2魚池退魚還濕。目前針葉林區已成為野生動物、鳥類的樂園,在水庫管理處周邊逐步形成“水清路暢、壩綠景美、鳥語花香、人水和諧”的新家園。
3.1 加強對生態水庫的宣傳
生態水庫是一個全新的理念,應將對生態水庫的宣傳作為水庫管理處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宣傳教育,使人們了解生態水庫建設的重要意義和內容,自覺地參與到生態水庫建設中。流域內推廣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方式,減少肥力流失產生的污染;推廣生物防蟲技術,使用高效、低毒、易降解、低殘留的生物農藥,減少面污染的排放。
3.2 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水庫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是從源頭上規范人們供水、用水、排水行為,為資源、環境和生態可持續利用進行自我約束,是保護和改善水庫生態系統的根本制度。
3.3 合理制定水庫水量調度規劃
水庫生態調度是在實現防洪、供水、灌溉等多種目標的前提下,兼顧水庫下游生態系統需求的水庫調度方法。所前泊水庫多年平均來水量1500多萬立方米,而年供水僅有600萬m3,其余900萬m3水量全部在汛期短時間內棄水在下游河道,對下游生態系統造成很大影響,所以應綜合分析水庫來水、供水間的關系,確定合理的滿足多方需求的生態用水量,保障下游生態系統的良好循環。
(責任編輯崔春梅)
X171
B
1009-6159(2014)-01-0052-02
2013-10-25
韓保國(1966—),男,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