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云
摘 要:好的氛圍能夠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環境中,陶冶情操,啟發思維。學校要以豐富校園文化為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堅持以先進的文化方向為指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新課改的深入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校園文化;素質教育;影響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30-01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各行各業都需要有技術的專門人才,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的專門型人才,是擺在教育決策者面前的一道課題。而學校作為專門培養和教育下一代的機構,要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健康的成長環境,就是要創造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環境。這對完善學生人格,增長學生智慧大有幫助,使學生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身心發展等整體素質的培養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如何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重視。
一、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
創建校園文化環境,實施素質教育,主要是營造學校的物質環境和精神風貌。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所在。所謂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宗旨,但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就是新的教育理念。這種新的教育理念,直接打碎了舊的“你聽我教”、“我灌輸,你接受”等教法。而做到整體育人,首先必須選聘真正具有真才實學、品德高尚的教師到教學第一線,因為教師的知識素養,關系到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升。一個知識淵博、談吐高雅的教師,不僅使學生獲得規律性知識,更主要的是能給學生以思想意識、道德品格方面的啟發。所以說,學校推進素質教育的效果和實施,主要取決于教師。教師的人格魅力,嚴謹風范,治學方略,道德修養可以使學生受益一生。教師的敬業奉獻精神,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產生吳窮的力量。毫不夸張的說,教師的這些素養,是培養高素質學生的基本條件。又反過來可以影響校園文化。現時期,由于育人體制和管理體制的缺陷,校園文化建設嚴重滯后,學校管理模式陳舊,教師高學歷、低水平導致修養差,以及教師知識層次不均衡,是校園文化建設滯后,進而導致學生整體素質低的主要原因。
二、加強教師再培訓,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學校是學生的樂園,是知識的海洋,學生在其中,要能處處受到知識的熏陶。在教室里、在圖書室里,以及在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能體會和感受到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在每個學生臉上都能感受到一種朝氣蓬勃、充滿進取精神和氣息,這種環境,對教師來說,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學生,在人格思想、心理健康等方面會有很大裨益,面對新課改,提倡素質教育,培養“有靈魂、有頭腦、有專長”的學生為使命,但現在的小學育人環境,并不容樂觀。學生厭學,不愛動腦,教師體罰學生而造成惡果的事時有發生。這與我們的育人環境息息相關。僵化的課堂、注入式教法、單調的課余生活,導致了學生沒有個性特長,不會學習。“頭腦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點燃的火把”。因此,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開展多種藝術興趣活動,舉辦各種競猜比賽。學校多開展藝術興趣活動,如音樂、繪畫、健美以及文學作品賞讀等,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對早期智力開發,創造力開發有重大意義;開展體育競技活動,可以強化學生體力,產生競爭和拼搏意識,開展自然興趣活動,可以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養成環境保護意識,積累他們各種創造性靈感思維的源泉。這一系列的藝術活動,能活躍學生思想,啟迪靈感,拓展視野,養成他們愛思考、勤動腦的習慣,進而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在未知的空間里,另外,舉辦“讀書周”、“書畫展”、“詩歌、散文朗讀”、動手制作藝術作品及評比,參觀文物古跡等活動。多角度、多層次的活躍學生的文化氛圍。
三、德育教育對素質教育的作用
學校的教育目的是文化素質教育,而這個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近幾年來,學校的道德教育明顯滑坡,突出表現在抓德育而效果欠佳。這一方面玉社會環境,教育導向分不開的,但另一方面,又與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落后,俗套,遠離現實,不切實際是分不開的。現在信息高度發達,學生獲取外部信息的渠道明顯拓寬,學生對外面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直接的認識,針對外部千變萬化的新事物同學校的舊教法相抵觸的現狀,學校說教式道德教育模式沒有相應改進,形成了教師越教越糊涂,學生越聽越矛盾的尷尬局面。同時,現在的德育教育中存在著“抓大放小”的弊端,空洞的說教,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而忽略了對學生個體行為的引導,是不現實的,也與素質教育的初衷相背離,以本人的拙見,應該要以學生對書本知識和山川河流的熱愛相結合,歷史人物和現今見義勇為先進人物相結合,通過抗洪救災、抗“非典”、汶川地震救災中的典型人物,有針對性的開展愛國教育,從小培養個人服從集體,“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用我國“神舟”飛天、“嫦娥”奔月的典型個例,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好的氛圍能夠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環境中,陶冶情操,啟發思維。學校要以豐富校園文化為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堅持以先進的文化方向為指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新課改的深入實施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