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圓圓
摘 要:繪畫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但色彩藝術同其它藝術種類一樣,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經過歷代藝術家的努力和探索,其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如今,逼真地再現物象的色彩,表達物象的質感,已不是繪畫中色彩的最終目的,色彩自身應具有充分的表現力和相對的獨立性。
關鍵詞:色彩;繪畫藝術;魅力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34-01
梵高認為,繪畫色彩的目的在于表現人類最熾熱的情感,而色彩在繪畫中最擅長的是表現人物內心的情感,達到情感共鳴的效果和有著瞬間性的喚起視覺的注意力。繪畫中不同的色彩運用將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審美感受,人們對于色彩的感覺和自身的體驗都會有客觀性的聯系和情感的體驗,就像人們看到綠綠的大草原就感到愉快和幸福一樣,色彩都具有著自身的“情感”。色彩還具有著表達“積極”或者“消極”情緒的作用,色彩的情感又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環境和地域、不同的民族與膚色等等。
自然界的色彩現象為我們的視覺提供了豐富的色彩資源,畫者作為視覺藝術的創造者,更應關注對色彩的體驗和感受,讓色彩成為我們表現自然,表現情感的自由手段。視覺形象不是對于感性材料的機械復制,而是對現實的一種創造性的把握。色彩可以傳達人的思想和感情,明快與憂郁,興奮與平靜。然而,不同色彩的完美組合,會使人尋覺到色彩的奧妙,感受到迷人的旋律。色彩在繪畫中從來不是單一的角色。色彩既是無限變化的,又是有規律可循的。從色彩的對比中依靠虛與實,明與暗,疏與密,厚與薄,有行與無行的變化,成為表現性的重要語言。在今天這些媒體發達的時代,應當去磨練我們的全部感性和感覺,挖掘自己真實的色彩感覺,建立屬于自己本質的色彩感覺。葆蓄珍貴的感覺,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色彩具有體現藝術品冷、暖感受的魅力
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出發,冷和暖是一對矛盾,冷和暖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哲學范疇來看,色彩的冷、暖感是并不是色彩本身具有的性格,而是人們對客觀的事物本身,通過人的精神世界所反映出來的感受,是一種視覺上的感受。因此,人們在不同的精神狀態和情緒下會對不同的色彩產生不同的心理,就像馬克思所說的“顧慮重重的窮人對最美的景色也無動于衷”,即使是同樣的色彩,根據觀眾不同的情緒和精神狀態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這也充分地說明了客觀世界的物質景觀與人的主觀精神世界的關系。
冷暖色調的運用在美學的藝術范圍中,使一些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們能夠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中發現出閃亮的冷光,在冰山雪景中充滿著光照的溫暖色彩。對于有背光和受光部分的物體,我們不僅要分辨出來亮的部分和半影部分的冷熱調子,還應該感受到這一冷熱調子所給帶來的影響和情緒,也就是冷調子和熱調子哪一方更傾向主導和統治地位。有些情況下,雖然有陽光的直射,某些物體的表面還會有強烈的冷光色調的反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深入觀察和比較,去發現去發現客觀的規律。在大片的陰影中,其陰影邊緣的顏色與所相鄰物的色彩可以構成冷暖的交織。由于強烈的光照耀,相對的在受光部與更冷更暖色彩的對比下,受光的部分會有耀眼的光點產生,而這些光點的色彩會根據觀看的不同角度和位置背景的襯托而產生色彩的差異。色彩的冷暖變化規律是可以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掌握,美學中的繪畫色彩貴在獨創,而非單純地模仿自然的顏色。
二、色彩具有體現藝術品節奏韻律的魅力
“節奏”一詞本出自于 音樂 術語,節奏是在電影、音樂、詩歌等能夠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所感受到的,是存在于有著時間形式的藝術作品當中。在繪畫的藝術作品中體現到的節奏是通過反復的色與形的結構,間斷和連續性的線條,色階的轉變的過程和色調的明暗和濃淡產生的頓挫抑揚都可以表現繪畫中的節奏。從靜止的畫面中,追隨著畫中的色、線和形的變化與配列,使觀眾逐步地深入到藝術作品所塑造出的藝術形象當中去,反復出現的形態將給觀眾造成節奏的韻律。在一幅畫中多種色彩之間,由一種色彩向另外一種色彩的過渡轉變和色彩明暗度的變化上會出現跳躍和高低的亮點。線條的長短和輕重的組合,相似色塊反復出現在一定位置等都會使色彩的韻律加強,給畫面增強節奏感。對于整個畫面的色彩配置,形成顯著的色彩節奏,以增強整個畫面的構思來創造的節奏進程是畫家們要考慮到的“構思”。對于畫家,只有能夠正確估算到不同的色彩傾向和色塊之間的鄰接和對比的關系,預想到色調轉變的情況下才能根據“節奏的進程”來創造和諧色彩,造成色彩節奏的強烈感。
三、色彩具有傳達人的思想和感情的魅力
明快與憂郁,興奮與平靜。紅色能把人帶入熱烈奔放,令人振奮的氣氛中;藍色則傳遞一種憂郁和悲哀的情緒。然而,不同色彩的完美組合,會使人尋覺到色彩的奧妙,感受到迷人的旋律。面對豐富多彩的世界,畫者通過對不同色彩的感受把自身的情感和富有詩意的想象力,創造力一起融入繪畫當中,使色彩和畫者的情緒并置在一起。
從色彩的感覺來看,色彩是一種活躍的視覺力量,也是視覺之根本。視覺的基礎無非是準確的色彩,有物體存在的知覺,可以說就在于能夠分辨色彩。就美感而言,色彩的力度并非一定要以素描的形準為依賴。繪畫色彩終究是人的包括大腦在內的視覺機能的綜合反映,是以人的視覺感受為基點的,首先要由畫者自己的感覺發現,任何意義的模仿都不可能產生現代意義的繪畫作品。關于色彩的情感,我們不能不提起凡·高。凡·高是人類繪畫史上最典型地運用全部生命,傾注色彩感情本質的畫家。全部感情色彩的投入,使凡·高的繪畫以一種扭動,旋轉以及福運動的筆觸,畫面的厚重堆積而大放異彩,每一個筆觸的排列都散發著撥動內心的強烈激情。明確地顯示著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給你留下了唯以磨滅的生命情感的印象。因此,應正確認識色彩在繪畫中的價值和色彩的自身價值,要意識到色彩的獨有的視覺地位,把色彩用在“寫”,而不是“描”和“填”中去得到體會。培養和掌握從理性和感性的兩方面去觀察色彩的習慣和方法,用色彩關系及變化規律去理解和分析對象的色彩,提高色彩感覺能力和運用色彩的能力,而保持色調的整體感覺,保持畫面的新鮮感是色彩訓練的重中之重。在美術方面,理論先與實踐是絕對沒有的。用理論選擇色彩,要算作是將來的事。“如果要求技法僅僅遵從共通的法則,是不可能適應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