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淑霞
摘 要:,對課堂提問這個環節,筆者結合日常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概括為:一、問題設置要難易適中,抓住學生思維的聚焦點;二、問題設置要突出重點,開啟學生思維的發散點;三、問題的設置要注重藝術,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四、問題的設置要有梯度,開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以供同行商榷與探討。
關鍵詞:課堂提問;發散點;創造潛能;教書育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158-01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課堂思維往往從問題開始,課堂提問是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新課程理念的召喚下,語文教學中設疑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教師個人教學水平及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疑”常常是獲得真知的先導,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因此,課堂提問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我們如何來提高語文課堂提問的質量呢?根據我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做法,以供商榷。
一、問題設置要難易適中,抓住學生思維的聚焦點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聽到一些“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筆者認為這樣的問題往往過于簡單和程式化。還有一些問題由于設置過難,學生無從下手,只好表示“沉默”,教師只好自問自答。也就失去提問的價值和本意。如何避免語文教學中的這種尷尬的現象呢?這是擺在廣大語文教師面前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問題的設置目的在于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我們可根據課堂教學實際,提出一些難易適中,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領會作者表達的童趣,感受作者的親切懷念”是本文的一個探究重點。這不僅僅是文章的主旨問題,也是作品的寫作手法,把兒童心靈上感受到有趣的事寫出來,文章主旨也流露在字里行間。因此,關鍵要看文中敘述的幾件事,是不是兒時“我”心中的趣事。我的教學方法是,首先讓學生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明為什么喜歡。歸納整理后,我提出如下問題:1、為什么記憶中一些野草的百草園,那時卻是“我”的樂園?2.、“我”為什么對美女蛇的故事津津樂道?3、“我”喜歡“我”的先生嗎?三味書屋是我的“苦屋”嗎?
同學們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激烈的探究和討論,都說出了自己不同的認知和觀點。通過以上三個問題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對課文主動探究的興趣,也使學生有獨特的體驗和理解,防止了表面膚淺的,甚至是隨心所欲的發問和解讀,真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避免了課堂上的“沉默”現狀。
二、問題設置要突出重點,開啟學生思維的發散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的特殊目的就是發展智力,培養聰明人。”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更是一門學問,需要語文教師充分利用好每一節課,進行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以求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并使之成為一種思維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此,語文課堂中的提問不應該是平淡直白的,否則學生就提不起精神了,久而久之,學生對這樣的提問會感到索然無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創新思維的發展。假如我們把問題設計得新穎一點,巧妙一點,獨到一點,就能使學生對文章產生興趣,會認真鉆研和感悟這篇文章最深層次的內涵。另外,獨到的問題可以使原本沉悶的課堂中耳目一新,讓學生的精神為之一振,聚精會神地投入到對文本的思考上來。這種全新的、另辟蹊徑的、讓人意想不到的問題,能使我們的語文課程充滿活力,在解決文本重點、難點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思維。如進行教學《愛蓮說》一文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社會上哪些人具有“蓮”的精神品質呢?又如,學習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一詩句后,可以問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它還包含著什么耐人尋味的哲理?這些發散性的提問都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問”,讓學生想得“深”,想得“廣”,并把“問”與閱讀、寫作、做人聯系起來,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多維發展,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三、問題的設置要注重藝術,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
皮亞杰曾經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對于學生來說,只有他感興趣的東西,才會使其產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而富有價值的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學習《岳陽樓記》這篇文章時,筆者首先通過知識競賽導入:“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亭臺樓閣廣布大江南北。請問同學們,哪位知道中國的四大樓閣呢?”,一問既出,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思維異常活躍。“鸛雀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誰都不甘落后。在意猶未盡中,我又拋出了第二問:“哪位同學還能列舉有關寫四大名樓的詩句呢?”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學生的思維再次被激活。一學生道出:“岳陽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因勢利導:“真棒!那么你知道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家的那篇名作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很好!今天我們就要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來感受范仲淹的這一偉大的政治抱負”,學生學習的勁頭更足了,興致勃勃地趕緊打開書仔細閱讀起來,達到了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一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不僅愿意學習、樂于學習,而且學生的思維靈感不斷得到迸發與跳躍。
四、問題的設置要有梯度,開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所提出的一些問題,往往被一些優秀的學生“優先”回答,而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是被動地“接聽”,他們的思維之門沒有被真正地打開,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這一現象說明,教師忽視了問題設置的層次性,沒有全面地兼顧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因此,在教學中應當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創設多種富有層次性的問題,兼顧好、中、差,讓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夠發揮潛能優勢,進行積極地思考。這樣,既實現了優化問題,又提高了學習實效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置非常重要。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有人說:“一堂好課往往起源于一個好問題。”針對如此,問題就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靈魂。“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教師應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化課堂的提問藝術,通過多維有效地提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