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抗
(廣州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1363)
態度是個體對待外界對象(包括人和事)較為穩固的,由認知、情感、行為意向三種成分構成的內在心理傾向。而體育態度是學生對體育學習和鍛煉活動所持有的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意向的綜合表現。它不是學生實際的體育行為反應,而是學生頭腦中存在的一種“內部狀態”,是運動行為反應的傾向性或準備狀態,它可增大學生體育增大參與行為表現的可能性。
體育態度也是學生在長期的社會環境影響下,從一定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中習得的。它指向具體的的體育活動項目、內容和方法,形成后會對個體的體育參與行為及其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體育態度也是體育活動動力調節系統的重要心理成分。
調查對象:廣州商學院350名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本次調查主要涉及大學生是否喜歡上體育課、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原因等問題。
調查方法:本次的調查方式是通過網上發布問卷的形式展開調查,回收的有效問卷率為93%。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可以清楚了解到學生是否喜歡上體育課的比例以及對于上體育課的態度。如圖1.1、圖1.2所示。

圖 1.1
如圖1.1所示,對于是否喜歡體育,68.75%的學生都投贊成票,不喜歡體育的只占 31.25%。從數據可以說明,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學生都是喜歡運動的,在我們身邊總有那么一群人熱衷于運動。

圖 1.2
而對于上體育課的態度,如圖1.2所示,僅有23.8%的學生喜歡上體育課,不喜歡上體育課的人數比例占63.1%。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只是喜歡體育而不喜歡上體育課,從以上這些數據看來,不能不引起我們應有的重視。
再看以下的圖表,圖2.1為不喜歡上體育課的主觀原因,圖2.2為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客觀原因。

圖2.1
根據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主要的主觀原因是因為對體育不感興趣、怕苦怕累怕跑步,還有心情不好也是導致不喜歡上體育課的一大因素。

圖2.2
其實,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還有很多客觀原因,如圖2.2所示,例如:①準備活動枯燥。由于準備活動總是老一套,翻來覆去年復一年地做那幾節操,致使一些學生一做準備活動就感到頭痛、心煩;②場地器材不夠,使部分學生等候的時間過長,不能得到充分的練習,既難以掌握技能,也難以鍛煉身體。③自由活動太少,有的老師是不安排或少安排學生自由活動,導致學生整堂課都在鍛煉,運動量過大,一堂課下來都累倒半死。值得一提的是,師生關系是否融洽和諧十分重要,學生喜歡任課體育教師,一般也就喜歡上體育課。反之,師生關系緊張,教師作風粗暴或打罵學生,學生不喜歡自己的任課教師,大多也不太喜歡上體育課。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個班幾十名學生總會有少數身體不適的學生,特別是女生還有一個例假問題,由于教師對此類問題重視不夠,處理不妥,致使有些學生就趁機逃課。
有些學生對體育運動存在著偏見,其中包括對體育課地位、作用、內容、形式及對體育教師的偏見,認為體育課沒有其他課程重要,甚至可有可無;體育運動就是跑跑步、做做操、玩玩球,沒有什么其他的作用。
學生產生的這種不正常的體育態度是由多方面引起的。一方面,主要是學生對體育的價值缺乏切身的實際感受,對體育活動缺乏愉快的情感體驗,沒有培養起體育的興趣和特長。加上家長對子女的萬般呵護,滋長了學生怕苦、怕累的思想。一方面,學校老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古板,缺乏創新意識,教學內容陳舊、枯燥、單調,缺乏新鮮感;干巴巴的講解、示范、練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是那樣的教學,學生不感到沉悶才怪。
影響學生體育態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環境、社會、學校、家庭、地域等等。根據調查,學校、家庭、社會這三類因素所占的比例最高,其中學校是最主要因素。
體育教師、體育課的組織方式、學校體育比賽、課外體育活動以及體育課教學方法等是學校影響學生體育態度的主要因素。另外,學校所提供的場地及運動器材對學生體育態度的影響力也很大。值得一提的是,任課教師與學生關系要融洽,一旦出現師生關系不好會導致老師針對學生,學生討厭老師而不喜歡上體育課。
家庭的居住條件、父母的體育行為、父母的體育態度、家庭的體育氛圍,從這四方面也可以影響到學生的體育態度。首先,一個家庭的居住條件無論是居住的環境還是生活的富裕度,如果條件比較差,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多種體育類型的鍛煉,會影響體育態度的形成;如果條件較好,那么也有可能養成嬌弱懶惰的態度,不喜歡運動。其次,如果父母都喜歡體育運動,那么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會培養到喜歡體育運動的態度,所以說家庭的體育氛圍對學生的體育態度的影響很大。
在日常生活中,社區大力宣傳體育知識、大力組織體育活動比賽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態度;社區體育指導員、社區健身群體、大眾傳媒等對學生的體育態度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很多學生都是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主要是因為上體育課會被限制自由,不能自由活動,有過多的牽絆;又或者是不喜歡任課老師從而導致不喜歡上體育課。
學生的體育態度受他們對體育活動價值認知的影響。體育價值觀就是體育態度的認知基礎,體育態度具有6個價值(如圖3.1),即健康和健身、社會交往、感官刺激、美感體驗、情緒宣泄和磨煉意志。

圖3.1
體育價值是個體擁有的對體育活動功能和意義的認識,個體對體育活動價值的認識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體育態度。因此,要正確認知體育活動價值。
體育態度的形成實際上是學生通過觀察和模仿等社會學習方法獲得體育價值觀和相應行為方式的社會化過程。學生的觀察和模仿學習還受到強化的作用與影響。強化為學生對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認知提供了反饋信息,包括:①外部直接強化,如實物、表揚和其他形式的對合乎要求的體育態度和行為的獎勵;②替代性強化,即學生觀察到他人的行為受到強化而使自己受到鼓勵,進而使相應態度和行為出現頻率增加的趨勢;③自我強化,即學生因為實現了自己設置的體育活動目標而對自己的態度和行為給予積極肯定。因此,學生要端正錯誤的體育態度,對自身的體育態度實行外部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當然,學校、社會以及家長也要給予一定的支持、進行一定的行為去鼓勵學生。
政府與學校應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改善學校體育場地,有計劃增添體育器材,保障學生有足夠體育活動的空間。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氛圍。如①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和課外體育活動;②利用電視、廣播、墻報等宣傳媒體進行體育活動宣傳;③組織教工體育比賽,激起學生學體育的興趣;④也可開展體育知識講座、知識競賽等活動,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
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切實了解學生想干什么想學什么,根據水平領域靈活機動安排教學內容,開展具有本校特點的體育教學。師生之間的關系要處理好,老師與學生之間關系緊張往往是導致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最主要原因。
正確的體育態度,無論是對于學生個人,或者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都是有利而無弊的。因此,在學生體育態度的形成過程中,學校領導、體育老師及家長,甚至是學校運動隊的隊員,都應當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利用各種機會和渠道向學生講解體育活動的意義、價值,并帶頭從事體育鍛煉,對學生表現出的良好體育態度與行為給予積極強化。
[1] 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胡增犖.體育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