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莉 劉佳慧
聽民需 問民計 謀民生
——內蒙古一機集團建立醫療互助保障機制、解決職工因病致困返貧問題
■ 王 莉 劉佳慧
設立醫療互助保障基金,完善醫療保障機制,最大限度減少職工的后顧之憂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落地的具體實例,也是今年公司為職工辦的十件好事之一。

集團專門成立了職工醫療互助保障工作組
杜國良是內蒙古一機集團精密設備維修安裝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工,今年2月份,因突患急性心肌梗死需做心臟支架介入治療,昂貴的醫療費使他一籌莫展。雖然醫保為其報銷一大部分費用,但還有一部分需要自己負擔。這時公司出臺了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機制,他主動交納了100元互助金,沒想到,按照職工醫療互助保障實施辦法,他又得到了9601元的保障資金,解了燃眉之急。
像杜國良這樣的患病職工,只是此次內蒙古一機集團實施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機制受益的一個代表。自今年3月份開始制定實施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機制以來,第一批次就有12名職工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共計報銷費用48571元。
內蒙古一機集團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時刻把職工的利益放在心坎上,認真把解決職工的事情落實在行動上,始終把職工當做企業的主人翁看待,公司黨委把“職工利益無小事”當成工作的座右銘。特別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內蒙古一機集團把讓職工群眾滿意作為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衡量檢驗活動取得成效的最主要標準,集團公司領導深入到職工群眾當中,認真聽取職工群眾心聲,切實解決職工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設立醫療互助保障基金,完善醫療保障機制,最大限度減少職工的后顧之憂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落地的具體實例,也是今年公司為職工辦的十件好事之一。
為進一步減輕職工醫療負擔,切實解決職工因病致困、因病返貧問題,集團公司專門成立了職工醫療互助保障工作領導小組。白曉光董事長、黨委書記任組長,劉良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任副組長,公司有關部門領導為成員,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為把這項工作做細做實,相關部門領導還到有關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學習借鑒好的經驗和辦法,并深入到職工群眾當中了解所需、所想。根據公司實際,經過充分醞釀,出臺并建立了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機制實施意見。
集團公司職工醫療互助保障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辦法的制定,保障金籌集、使用、管理的綜合協調,特殊問題的協調處理。集團公司工會負責組織保障金的籌集,保障金的帳務處理,保障金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醫保中心負責參保職工基礎信息的日常維護,保障金的審核和支付,保障金使用情況的統計分析。權益管理部(法律事務辦公室)負責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方面的法律咨詢服務,處理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方面的法律事務。各單位工會負責本單位參保職工保障金的收取和上交,本單位參保職工基礎信息的報送、參保職工身份的確認和享受醫療互助保障待遇職工的聯系。并要求各單位把此項工作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成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切實把好事辦好。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做好政策宣傳解釋工作,動員廣大職工踴躍參保,充分享受醫療互助保障待遇。
為使醫療互助保障金惠及到每個職工,公司規定職工醫療互助保障對象是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并且自愿參加醫療互助保障的在職職工(工會會員)。保障范圍包括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導致的自然疾病,住院(含轉院)及已備案的門診報銷病患者治療發生的醫療費,進入醫保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按醫保比例報銷后剩余的部分。一個年度內,個人自負5000元以上的部分納入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范圍,全額報銷;個人自負5000元(含5000元)以下的部分不納入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范圍。
職工醫療互助保障金主要來源于職工個人交納、工會經費、困難職工幫扶救助基金三個渠道。三年為一個保障周期。一個保障周期內,職工個人交納標準為普通職工100元、科級干部200元、處級干部500元、總部領導1000元。每年從集團公司工會經費中劃撥100萬元,從集團公司困難職工幫扶救助基金中劃撥50萬元。當期保障金出現不足,由集團公司工會經費和困難職工幫扶救助基金按2∶1的比例補充,參保職工個人不再補交;當期保障金產生結余,轉入下一個保障周期使用。廣大職工踴躍參與到這項工作中,到目前為止,全公司15328人參加了醫療互助保障,占公司職工人數的96%以上,籌措資金170余萬元,成為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首家建立醫療互助保障機制的單位。
為確保職工醫療互助保障金的交納到位,由各單位工會按標準收取、登記參保職工醫療互助保障金,并于每個保障周期的首年2月25日前,統一上交集團公司工會財務。新參保職工在辦理醫保參保手續的同時,所在單位工會收取醫療互助保障金,并于當月上交集團公司工會財務。從參保次月起享受醫療互助保障待遇。首次不參加醫療互助保障的職工,視同自動放棄享受醫療互助保障待遇的權利,以后不再補辦。調離、辭職、除名、死亡等終止勞動合同的職工,從調令下達之日起自動停止享受醫療互助保障待遇。
每年2月底前,集團公司工會將本年度職工醫療互助保障金一次性預付醫保中心,由醫保中心存入職工醫療互助保障金專戶,用于日常支付。醫療互助保障費用的支付,醫保中心每月20日對醫療互助保障費用進行匯總。參保職工進入醫保統籌基金支付范圍的費用,按醫保比例報銷后,個人自負部分單次或累計超過500O元的,通過參保職工所在單位工會,通知患者或家屬簽字確認,醫保中心通過網銀支付。為便于統計操作,醫療互助保障費用統計時段,以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時間為統計節點。參保不足一年按一年計算,當年醫療費用延誤報銷,納入下一年度統計范圍。每年3月底前,醫保中心將上年職工醫療互助保障金使用情況書面報集團公司工會審批,醫保中心據此作為核銷職工醫療互助保障金的憑證。三年為一個保障周期,首個保障周期從2014年3月1日開始。
以人為本辦實事,實實在在暖人心。首批受益的力克橡塑公司職工張興亮對記者說:“我和愛人都是集團公司的職工,今年公司3月份開始實施醫療互助保障金機制后,我們都積極交納了救助金,想的是一個人有困難,大家都來幫助。沒想到的是我由于股骨頭壞死,4月份住院治療,除去醫保報銷外,又從醫療互助金中給報銷了2251元,而且后續看病,只要屬于統籌范圍內,還可以連續報銷,我覺得這是公司為廣大職工群眾辦的大好事。”
心里裝著職工群眾、凡事想著職工群眾、工作依靠職工群眾,集團公司通過一系列具體措施,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確實讓職工群眾看到了變化,也進一步增進了干群關系,激發了職工的工作熱情,有力地促進了生產經營,為推動實現企業科學發展、職工幸福健康奠定了基礎。
(作者單位:內蒙古一機集團工人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