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風險規避的收益共享契約分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曉林,李 廣
(天津農學院,天津 300384)
鮮活農產品供應鏈協調研究
——基于風險規避的收益共享契約分析
張曉林,李 廣
(天津農學院,天津 300384)
供應鏈協調是鮮活農產品供應鏈高效運作的基礎。本文通過引入新鮮度因子和風險規避系數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由專業合作社和超市構成的鮮活農產品供應鏈協調問題,分析了收益共享契約機制下供應鏈成員的最優定價策略及供應鏈成員風險規避行為對批發價和零售價的影響。數值分析結果表明,鮮活農產品批發價隨著新鮮度、收益共享率的增大而增大;零售價隨著零售商風險規避程度的增大而減小;而批發價隨著生產商風險規避程度的增大而減小,隨著零售商風險規避程度的增大而增大。要改變現狀應通過大力培育農產品流通組織,提高流通主體組織化程度;設計合理的收益共享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協調供應鏈成員利益;加強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及先進物流技術的應用等措施,提升供應鏈整體績效,提高鮮活農產品流通效率。
風險規避;收益共享;鮮活農產品;供應鏈協調
鮮活農產品是指沒有在產地加工或經過少量加工的,在常溫下不能長期保存的生、鮮、活農產品,主要包括新鮮蔬菜、新鮮水果、新鮮肉蛋奶、活畜禽以及鮮活水產品等。鮮活農產品是我國消費者除糧食之外最主要的食物營養來源,在日常生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1]。如何組織高效的鮮活農產品物流,實現產銷的高效銜接,對于有效解決農產品“買難、賣難”、保障居民生活需求、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及保持物價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構建合理的鮮活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是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建立并維持一個從“田間”到“餐桌”的順暢的良性循環機制的關鍵所在。一條高效的農產品供應鏈,能夠同時實現流通時間短、交易費用低、流通差價小、市場整合度高、消費者滿意度高等目標[2]。供應鏈協調是鮮活農產品供應鏈高效運作的基礎,運用供應鏈協調理論和先進經營管理方式整合鮮活農產品供應鏈,是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實現生產者和流通商合作共贏、消費者滿意的必然要求。
農產品供應鏈是對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過程中各個環節所涉及的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整合,將生產商、分銷商、批發商、零售商等各方鏈接成一個具有整體功能的動態的網絡結構。農產品供應鏈是先進的農產品流通組織形式和營銷方式,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快速、高效流動,保證生鮮農產品在流通中實現品質的穩定或提升,向消費者提供新鮮、安全的多樣性食品[3];并通過農產品供應鏈協調和優化進一步控制和降低整個物流過程中的損耗,全面節省物流費用,以最小的成本為顧客提供最大化的價值,以達到整合增值的目的,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運行效率、效益和附加值。
農產品供應鏈的協調是其高效運作的前提和基礎。在農產品傳統經營模式中,從農戶到消費者的各個交易主體之間是一種基于價格與利潤擠壓的博弈關系,一方的獲益往往是另一方的讓利[3]。而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則通過構建和優化自身業務流程,協調各成員的利益關系,促使各環節交易主體建立互信、合作的雙贏關系。供應鏈協調基于集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通過契約、協議、協商、談判等協調方式,建立供應鏈各成員及各個環節的協調機制,從而實現同時改善、提升各成員和供應鏈整體績效的目標。供應鏈協調的核心在于通過建立有效的利益共享和風險分擔機制,實現成員決策與供應鏈整體決策的統一,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農產品供應鏈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學者們對鮮活農產品供應鏈進行了深入研究。張倩、李崇光[4]提出了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管理模式與對策。趙曉飛、李崇光[5]構建了供應鏈聯盟的利益分配模型,采用修正Shapley值法研究了農產品供應鏈聯盟利益分配策略。趙霞、吳衛方[6]分析了隨機產出與需求下的兩級農產品供應鏈,研究表明收益共享合同能有效協調農產品供應鏈。林略等[7,8]分析了收益共享契約下的鮮活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研究表明契約參數在一定范圍內可實現三方共贏。但上述文獻沒有更多考慮供應鏈成員的風險規避行為。鮮活農產品具有易腐爛、損耗大、運輸難等特點,在流通過程中會持續發生變質,從而影響這一類產品的需求和價格。因而新鮮度是鮮活農產品市場需求與價格的重要影響因素。
農產品市場的需求和價格具有波動性,導致農產品生產者和銷售者承擔著一定的風險。而農產品損耗、滯銷等問題也為他們帶來很大風險。在這種環境下,考慮風險規避的供應鏈成員所做的決策與風險中性的成員決策會有所不同。因而在研究的過程中考慮供應鏈成員的風險規避性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農超對接是國外普遍采用的一種農產品生產銷售模式,也是我國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流通的重要發展模式,對于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穩定農產品價格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農超對接即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通過農戶與這些銷售終端的直接對接,實現市場需要什么,農民就生產什么,既可避免生產的盲目性,穩定農產品銷售渠道和價格,還可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但其高效運行有賴于“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超市”供應鏈的有效對接與協調。因此,探討“農超對接”背景下的鮮活農產品供應鏈協調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研究由鮮活農產品生產商(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等)與銷售商(超市等銷售終端)構成的兩級供應鏈協調問題。將新鮮度因子引入Stackelberg博弈模型,考慮鮮活農產品供應鏈成員具有風險規避的行為下,基于收益共享契約的供應鏈協調機制與定價策略。
本文研究由一個零售商(超市) 和一個供應商(農業合作社)組成的鮮活農產品流通供應鏈。鮮活農產品相對較長的生產提前期和對時間、運輸的特殊要求使得生產商和零售商都承擔著很大的風險,都有因害怕風險而選擇規避風險的決策行為。因為鮮活農產品本身具有易腐爛變質的特性,因而其新鮮程度會影響到需求和價格,在此我們引入新鮮度因子θ(t) (0≤θ(t)≤1),新鮮度是運輸時間t的單調連續減函數,時間越長,新鮮度越低。在鮮活農產品生命周期內,田間采摘整理運輸開始時,鮮活農產品處于最新鮮的狀態,新鮮度最高為1;鮮活農產品全部腐爛變質、生命周期結束時,新鮮度最低為0。
主要參數及符號如下:πs表示生產商的隨機利潤,Us表示生產商的效用函數;πr表示零售商的隨機利潤,Ur表示零售商的效用函數;c表示生產商的單位產品成本;w表示生產商的單位產品批發價;p表示單位產品零售價;ηr表示零售商的風險規避系數;ηs表示生產商的風險規避系數;b表示需求對零售價格的彈性系數;a~表示不確定市場需求的規模,其均值為a,方差為δ2。
假設市場需求函數為D(p,t)=θ(t)(a-bp)。其中a是市場的潛在固有需求,b是價格對需求的敏感度,θ(t)反應了蔬菜新鮮度對需求的影響。為了反映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假設a是一個隨機變量:a=ˉ+ε。這里是市場潛在固定需求的均值,ε服從均值為0,方差為δ2的正態分布,即E(ε)=0,Var(ε)=δ2。
(1)集中決策供應鏈
所謂集中決策供應鏈是指把生產商和零售商看作一個共同利益體,它們共同決策,從而實現整體期望利潤最大化。
在集中決策供應鏈中,鮮活農產品零售商、生產商的利潤分別為:

因此,供應鏈在集中決策條件下的總利潤為:

根據葉飛[9](2012)的相關研究結論,得到供應鏈的效用函數為:

故供應鏈效用函數的H半負定,該函數為凹函數,存在最大值。我們可以通過分別求關于p,w的一階偏導得到系統最優的零售價和批發價。Usc關于p,w的一階偏導分別為:


(2)分散決策非契約供應鏈
在分散決策供應鏈中,生產商和零售商分別根據最大化利潤原則做出決策。在鮮活農產品生產商和零售商構成的Stackelberg博弈中,生產商決定最優批發價w1,零售商決定最優零售價p1。對于給定的批發價w1,零售商確定能最大化個人利益的最優零售價p1,生產商再基于p1確定最優批發價格w1的值。
零售商和生產商的效用函數分別為:

顯然,這兩個效用函數都是凹函數,存在唯一的最優值。在Stackelberg博弈下的最優零售價和批發價為:

接下來研究考慮收益共享契約下農產品供應鏈的定價策略。
(3)收益共享契約下供應鏈的協調性
在收益共享契約(w,λ)中,零售商與生產商共享收益。假設零售商保留銷售收益的份額為λ,生產商獲得銷售收益的份額為1-λ。零售商與供應商的效用函數分別為:

在Stackelberg博弈中,需要先確定收益共享契約下零售商的最優零售價p2后,再確定生產商的最優批發價w2。
容易證明(15)和(16)分別是關于p和w的凹函數,因此最優的零售價p2和最優的批發價w2具有唯一性。

供應鏈協調應實現各成員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達到供應鏈的整體利益最大化。收益共享契約下的分散決策價格和銷量應與集中決策下的價格和銷量相等。若p2=p0,在收益共享契約下零售商根據對需求的預測而確定的訂貨量與集中決策下系統最優訂購量相等。因此供應鏈協調,應滿足p2=p0。根據(7)式和(17)式,收益共享契約下生產商的最優批發價w2為:

零售商和生產商愿意簽訂收益共享契約的前提條件是簽訂契約后兩者的收益均不小于分散非契約決策下兩者的收益,因此,下面的條件需要得到滿足:

通過(19)式,結合生產商和零售商各自的談判能力,可以求出收益共享比例λ的取值范圍。
我們考慮以下的數字例子,進一步討論新鮮度和供應鏈成員的風險規避程度對批發價和零售價的影響。模型中參數值aˉ=80,b=4,c=3,δ2=10。
首先,考慮新鮮度對批發價和零售價的影響。圖1中,ηr=0.6,ηs=0.3,λ=0.6,θ(t)∈[0,1]。我們可以看到,在集中決策(w0)和簽訂收益共享契約(w2)兩種情況下,新鮮度均與生產商的批發價成正比。新鮮度越高,批發價越高。實際情況也是這樣的,鮮活農產品新鮮程度很重要,新鮮度越高越受消費者歡迎。當新鮮度過低時,只能打折低價處理。
其次,考慮收益共享率λ對鮮活農產品批發價的影響。圖2中,θ(t)=0.9,ηr=0.8,ηs=0.2,λ∈[0,1]。在收益共享契約下存在以下幾種變化:

圖1 蔬菜新鮮度對批發價的影響

圖2 收益共享率對批發價的影響

圖3 零售商風險規避性對批發價和零售價的影響
①鮮活農產品批發價w2隨著收益共享率λ的增加而增大。
②當λ較小時,即零售商保留的收益比率較小時,鮮活農產品批發價小于其生產成本。這是因為零售商將較多的收入分配給生產商時,生產商須以低于成本的批發價格銷售給零售商以激勵其簽訂契約,生產商的損失可以從共享收益中補償。
③當λ較大時,零售商保留的收益比率較大,因而供應商會以高于成本的價格批發給零售商,但是該批發價仍然低于集中決策時的批發價。這是因為當生產商分享的收益比率較小時,收益不能彌補低價批發帶來的損失,因而生產商的批發價會高于生產成本,但其仍能獲得一定比例的共享收益,因而在收益共享契約下的批發價低于集中決策的批發價,即w2<w0。
④當共享率為0時,零售商和供應商之間不可能簽訂契約,也就不存在批發價w2。
最后,考慮生產商和零售商的風險規避行為對批發價和零售價的影響。圖3中,θ(t)=0.8,λ=0.8,ηs= 0.1,ηr∈[0,1];圖4中,θ(t)=0.8,λ=0.8,ηr=0.1,ηr∈[0,1]。根據圖3和圖4可以看出,在收益共享契約中,零售價p2隨著零售商風險規避系數ηr增大而減小;批發價w2隨著ηr增大而增大,隨著批發商風險規避系數ηs增大而減小。這是因為當生產商的風險規避系數較大時,會設定較低的批發價以激勵零售商提高訂貨量,擴大銷售,減少相應風險與損失,使得w2隨著ηs增大而減小。當零售商的風險規避系數較大時,為了減少損失,一方面會設定較低的零售價以吸引消費者,從而降低腐爛變質的風險,導致零售價p2隨著ηr增大而減小;另一方面零售商會減少訂購量,這會導致批發價升高,使得批發價w2隨著ηr增大而增大。

圖4 供應商風險規避性對批發價的影響
供應鏈協調是鮮活農產品供應鏈高效運作的基礎。本文通過引入新鮮度因子和風險因素的Stackelberg博弈,研究兩級“農超對接”供應鏈的協調問題。鮮活農產品新鮮度與損耗是供應鏈風險、價格、利潤等的重要影響因素;通過收益共享機制可以有效協調鮮活農產品供應鏈,應確定合理的收益共享契約參數,實現共贏與供應鏈的高效運作;一定的共享契約下,零售商風險規避程度增大帶來零售價的減小,批發價的增大,生產商風險規避程度增大使得批發價、零售價都減小。而具體的收益分享系數的確定還要依據鮮活農產品生產商和零售商雙方的談判能力來協商決定。
供應鏈管理模式是提升我國鮮活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有效模式,也是我國農業產業健康發展、推動我國成為農業強國的必然選擇。我國目前的農產品流通體系中,流通主體的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小,農戶作為流通主體表現的弱小和分散化,使其在市場談判中處于弱勢地位,利益得不到保障,也不能滿足大型超市等零售終端為節約采購成本、追求規模效益而進行大批量采購的需求。同時,我國農產品流通的基礎設施、物流技術落后,標準化程度低,造成物流損耗大、流通時間長、流通效率低。
構建高效的鮮活農產品供應鏈,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應突破這些制約因素:
第一,大力培育龍頭企業、超市、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產品流通主體組織化程度,特別是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把眾多分散的農戶聯合起來,提升農戶在供應鏈體系的地位和談判能力,為發展農產品供應鏈創造良好條件。
第二,設計合理的農產品流通主體利益分享和風險分擔機制,協調供應鏈各成員利益,使供應鏈成員在參與供應鏈運作中獲得預期的收益,實現供應鏈成員的合作共贏,提升農產品供應鏈運作效率。
第三,加強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先進物流裝備、物流技術的應用,強化農產品流通標準化建設,擴大流通半徑,縮短流通時間,減少流通損耗,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1]趙姜,吳敬學,楊巍等.我國鮮活農產品價格波動特征與調控政策建議 [J].中國軟科學,2013(5):56-63.
[2]龔夢,祁春節.我國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制約因素及突破點 [J].中國流通經濟,2012(11):43-48.
[3]張曉林,羅永泰.農產品物流體系重構與優化研究 [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11):5-10.
[4]林略,楊書萍,但斌.時間約束下鮮活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J].中國管理科學,2011(3):55-62.
[5]張倩,李崇光.農產品物流發展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及對策 [J].軟科學,2008(1):91-93.
[6]趙曉飛,李崇光.農產品供應鏈聯盟的利益分配模型與策略研究 [J].軟科學,2008,05:90-94.
[7]趙霞,吳方衛.隨機產出與需求下農產品供應鏈協調的收益共享合同研究 [J].中國管理科學,2009,17(3):88-95.
[8]林略,楊書萍,但斌.收益共享契約下鮮活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 [J].系統工程學報,2010,25(4):484-491.
[9]葉飛.風險規避型供應鏈的收益共享機制研究 [J].管理工程學報,2012,1(26):113-118.
[10]錢克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編].農業經濟與科技發展研究 [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11]Cai,X.Q,Chen,J.,Xiao,Y.B,et al.Coordination of manufacturer and distributor in a fresh productsupply chain with uncertain transportation delays[J].2005.
[12]Ilaria Giannoccaro,Pierpaolo Pontrandolfo.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by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4.
(責任編輯:FMX)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Coor Dination Research——Based on Risk Analysis of the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
ZHANG Xiao-lin,LI Guang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
The coordination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is the basis for the efficient operation.By the Stackelberg game model to introduce the fresh degree factor and risk-averse coefficient,the coordinative issues about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including the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nd supermarkets,is submitted.The optimal-price strategy for the chain members and the wholesale price and retail price,influenced by the risk-averse behavior for the chain members, are analyzed in the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system.The analys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wholesale price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ri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fresh degree and revenue-sharing rate,the retail pric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risk-averse degree of the retailer,whereas the wholesale price drops with growing risk-averse degree of the wholesaler and rises with the increasing risk-averse degree of the retailer.The countermeasure to improve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and circulation efficiency for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to develop and strengthe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organizations by upgrading the organization degree of circulation subjects,designing the rational mechanisms of revenue sharing and risk-sharing to coordinate the interests for supply chain members,strengthening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logistics technology.
Risk-averse;Revenue sharing;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F324.5
A
1004-292X(2014)02-0013-05
2013-09-29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BGL079);天津市農委重點調研項目。
張曉林(1969-),男,山西平遙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農產品流通研究;李 廣(1963-),男,河南信陽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農產品市場與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