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林生
(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我國省域酒店服務業規模化發展能力比較
范林生
(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從酒店服務業的整體規模、營業收入、營業利潤等方面比較分析,了解我國不同區域間酒店服務業發展基礎,探尋酒店服務業價值創新的著力點和模式。本文采用2006-2010年期間我國31個省區市酒店服務業數據,選取省域酒店數量、從業人數、客房收入、餐費收入、資產總額、固定資產、主營業務收入等指標,比較省域酒店服務業規模化發展能力,以分類指導酒店服務業的差異化發展。2010年全國國有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私營企業酒店營業數據顯示,其收入利潤率低于外商投資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可見在內資企業的盈利模式處于劣勢。而我國有限責任公司和私營企業酒店服務在稅金繳納比例方面又高于外商投資企業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甚至高于國有酒店企業。結論表明,我國有限責任公司和私營企業酒店服務創新難度和壓力比國有企業更大。一方面國有企業在享有比較低的稅率同時,強調穩健營業、規模經營,并沒有充分發揮創新優勢。另一方面外資企業和港澳臺商酒店企業更強調和重視服務創新。研究還發現,國內廣東省、北京市、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上海市六省市酒店服務業規模化發展能力具有較強優勢。
酒店服務業;服務規模;酒店管理;旅游經濟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游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2010年底,全世界境外游客的總數已達到10多億人次,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時,境外游客總數將會達到16億人次之多,國際旅游消費將達到2萬億美元。20世紀末旅游業已經超過了汽車業、鋼鐵、石油等產業,旅游業在全世界的整個生產總值中現在大約占10%的份額,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我國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將繼續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在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同時,我國旅游業也實現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共有6批247個城市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占我國城市總數的37%。旅游業飛速發展也極大帶動了我國酒店業發展,全國各省份住宿和餐飲業在近十年中基本上以20%速度增長。酒店業發展與地區經濟發展呈現高度正相關[1],酒店企業也承擔了一定社會責任[2],從硬件及制度建設方面推動酒店節能減排[3],以提升酒店業可持續發展能力[4]。
現代酒店業中競爭的焦點是服務能力,服務能力成為酒店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5]。酒店服務業價值創新依托于酒店服務業發展的方方面面,是對酒店服務業現有規模及整體效益的內生型提升,同時價值創新寬度和廣度也會受到酒店服務業整體實力制約。酒店業需要調整要素投入結構和規模,提高要素的轉化效率和推進資產重組等措施來綜合提升酒店業效率[6]。價值創新最終體現為利潤增長,同時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又為價值創新提供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可以看到,外資酒店服務業持續不斷的價值創新與持續不斷的利潤增長形成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同時區域環境對酒店業發展也起推動作用[7]。很多國內酒店都以餐飲和客房營業面積的每平米收入作為對各業務單元的直接考核,但這種結果導向型考核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持續推動價值創新過程。因此,通過從酒店服務業的整體規模、營業收入(包括餐費收入和客房收入)、營業利潤等方面比較分析,可以了解各地區酒店服務業發展基礎,進一步明確酒店服務業價值創新的著力點和模式。
1.酒店服務業總量變化
旅游業、會展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的其他方面的全面、持續、快速增長,為酒店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十幾年來我國旅游業每年均以兩位數比例增長。酒店業作為旅游業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最早與國際接軌,實行國際化經營管理模式的行業之一。隨著中國酒店業蓬勃發展,2008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2010上海世博會以及越來越多的國際大型活動在中國舉行,我國酒店業發展前景十分可觀。除原有各類星級酒店在不斷擴張和改進外,新的大額資金還在不斷進入酒店領域。從增長態勢上看,我國餐飲和住宿業一直遠高于GDP的增長速度,顯然我國經濟將持續穩定增長,我國酒店業還將迎來大發展。從我國2006-2010年五年間酒店發展趨勢可以看出,酒店業各項指標在經歷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連續增長后,在2009年出現小幅回落,很大程度上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奧運經濟漲落趨勢密切相關,如圖1所示。

圖1 2006-2010年全國酒店業各項指標變化趨勢
2.酒店服務業質量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作為酒店營業額的兩個主要來源,客房收入與餐費收入兩項指標變化趨勢比較類似,也說明酒店服務創新中客房創新或餐飲創新對相互間具有密切的關聯作用。在酒店各項指標數量變化的同時,為進一步探尋質量變化規律,同時也更好明確酒店服務創新的構成,對酒店各項指標進行比例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2006-2010年全國酒店指標的質量變化趨勢
從表1反映出,酒店客房與餐飲收入在相對逐年增加的同時,兩者差距并沒有出現大幅增加,說明客房與餐飲對酒店服務創新和競爭力提升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由于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客房數只有2008年到2010年的數據,所以客房質量分析只覆蓋三年,可以看出每萬間客房收入逐年增長。但是萬位床位的客房收入在2009年出現了下降,說明各類酒店的客房服務模式變化多端,能夠在整體保證客房質量收益結構同時,靈活調整每間客房的床位構成。相比客房收入的單位質量規律,餐費收入的單位面積質量規律并不明顯,2009年酒店單位面積餐費收入與2006年相當,2010年有大幅提升,說明酒店餐飲創新模式比客房創新模式更為多樣,中西餐、自助餐、旋轉餐廳等酒店餐飲服務模式很難像客房服務那樣按標準劃分,各類餐飲的組合逐漸成為酒店餐飲創新的主流。
3.酒店服務業所有制分析
2010年全國登記酒店數量為15713家,其中內資企業14698家,所占比例達到93%以上,相比港澳臺商和外商投資酒店數量具有絕對優勢,如圖2所示,這說明酒店服務創新的主體是以內資企業為主。在內資企業中,2010年私營企業數量6250家,所占比例達到43%,在全國酒店數量中占40%,如圖3所示,說明私營酒店服務創新質量會直接影響我國酒店業總體服務創新質量及創新方式。內資企業構成中國有企業與有限責任公司數量規模比較接近。

圖2 2010年全國酒店所有制結構

圖3 2010年全國酒店內資企業結構
從從業人數上看,2010年全國酒店從業人數為210萬人,內資企業183萬人,所占比例為87%,如圖4所示,劣于企業數量比例。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25%)、有限責任公司(30%)、私營企業(34%)、其他(11%)從業人數比例并沒有相差太大,如圖5所示。
2010年全國酒店營業額2798億元,內資企業2294億元,占82%,港澳臺商投資酒店281億元,占10%,外商投資酒店222億元,占8%。由此可以看出,港澳臺商投資酒店創造收益高于外商投資酒店,對國內市場環境更為了解,也是港澳臺商投資酒店相比外商酒店更有競爭力的原因。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2010年營業額561億元,占24%,有限責任公司733億元,占32%,私營企業746億元,占33%,此時私營企業的數量優勢并沒有有效轉化為效益優勢,說明私營酒店服務創新潛力更大,更有提升優勢。國有企業與有限責任公司酒店創造效益比例高于數量構成比例,但與從業結構比例比較接近,說明從單體酒店看,國有企業與有限責任公司酒店服務創新效果更好,但人員創新優勢沒有得到很大程度發揮,酒店員工創新潛力是國有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酒店應重點提升的一個方面。

圖4 2010年全國酒店從業人數結構

圖5 2010年全國酒店內資從業結構
1.省域酒店服務業數量分析
根據2011年統計年鑒,2010年各省市酒店數量與從業人數如圖6所示。
可以看出廣東省兩項指標均位居全國首位,全國第一家涉外星級酒店也是在廣州成立的。全國只有北京、浙江、廣東三省市酒店數量超過1000家,就業人數超過15萬人,廣東省達到30萬人,占全國就業人數的14%,即廣東酒店從業人數相對于全國其他省市而言高度集中。
根據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2010年各省區市按三次產業劃分人口就業比例如圖7所示,全國第一、二、三產業就業比例依次為36.7、28.7、34.6,第三產業就業比例排名前三位的北京、上海、天津的酒店從業人數分別排第3位、第7位和第25位,可以看出第三產業就業比例高的地區未必酒店從業人數就會多,但會對酒店服務起推動作用。

圖6 2010年各省區市酒店數量與從業人數

圖7 2010年各省區市按三次產業劃分人口就業比例
2.省域酒店服務業營業收入分析
根據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2010年全國酒店營業額將近2800億元,其中客房收入1309.8億元,所占比例為47%,餐費收入1143.9億元,所占比例為41%,其他收入所占比例不到12%。2010年全國多數省份都是客房收入高于餐費收入,但也有一些省份情況有所不同。營業額排名第三位的浙江省酒店餐費收入是客房收入的1.06倍,如圖8所示。
2010年我國單體酒店平均從業人數為134人,酒店服務較發達的廣東省和海南省單體酒店平均從業人數都超過180人,上海市和山西省也都超過了150人,可以看出作為服務行業,酒店員工是酒店服務的重要保障,也是酒店服務創新的主力軍,見表2所示。全國各地區單體酒店平均從業人數都超過了100人,說明酒店服務創新需要人員保障,也對全體員工提出了更高要求。
結合酒店營業結構分析,2010年全國各地區客房收入占酒店營業額比例超過50%的地區有十個省市。可以看出十省市當中只有上海市經濟水平非常發達,上海市客房收入比例達到57.4%,在全國僅次于西藏省的57.8%。上海市的這一異常現象,與2010年上海市成功舉辦世博會密切相關,說明世博會類的會展經濟相比酒店餐費收入,對酒店客房收入影響帶動作用更大。而其他客房收入比例超過50%的九個省更需要加快調整酒店收入構成結構,降低酒店營業額對客房收入的依賴程度,更好發揮餐費收入對酒店收入的快速提升作用。
從餐費收入占酒店收入比例看,2010年全國只有河北省這一比例超過50%,相對而言,發達地區這一比例都比較低,比如北京只有30%,上海和海南省都不到30%,廣東為41%。這說明發達地區酒店營業額構成類型更為豐富,不只局限于客房和餐費收入兩項。而河北省酒店發展更多還是依靠酒店服務的傳統利潤來源來提高收益。結合2010年客房收入與餐費收入綜合分析,全國客房收入是餐費收入的1.15倍。全國有十個省這一比例低于1,這其中既包括經濟發達的江蘇省和浙江省,也包括經濟欠發達的新疆省、吉林省。可以看出,發達地區酒店服務創新已不再局限于客房,餐飲創新正成為酒店快速增長的利潤源泉。全國比例超過2的有西藏省和海南省,由此可見相比客房創新,西藏和海南酒店餐飲創新潛力更大。

圖8 2010年各省區市酒店服務業營業收入結構(億元)

表2 2010年我國各地區酒店服務業營業收入結構

圖9 2010年按所有制類型劃分酒店固定資產與負債占總資產比例

圖10 2010年不同類型酒店資產與負債結構(億元)
1.不同類型酒店服務業資產結構比較
資產負債結構能夠反映出酒店服務創新的經營思路,根據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2010年內資企業總資產為5955.3億元,固定資產為2992.6,占50.25%。同期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固定資產占總資產比例為50.23%,外商投資企業為51.67%,私營企業為46%,國有企業為59.63%,有限責任公司為47.39%,由此可以看出酒店固定資產在酒店總資產中所占比例在50%左右,服務創新以及經營方式越靈活的酒店該項指標可能會越低,比如私營企業,如圖9所示。負債占總資產比例方面,國有企業指標最低,為55.8%,可見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國有企業酒店為服務創新而進行的加速擴張。港澳臺商投資企業負債占資產比例最高,達到75.3%,增加了此類酒店服務創新活力同時,也產生了一定資金鏈風險。
同酒店類型中只有國有企業酒店2010年固定資產高于負債,可見穩健經營是國有企業服務創新中秉持的理念之一,如圖10所示。其他類型酒店企業都是負債高于固定資產,適度負債經營已成為酒店服務創新的主流趨勢。
2.省域酒店服務業資產負債結構
從全國范圍看,全國酒店固定資產占資產總額比例為50.37%,酒店基礎設施建設對酒店服務能力提升起關鍵作用。全國31個省市區中有10個固定資產占資產比例低于50%,可以以50%作為對酒店服務創新能力劃分的一個標準。固定資產在提高酒店服務能力同時也制約了酒店短期服務創新,低于50%的十個省市都是區域旅游經濟發達地區,最低的海南省,也是沒有旅游淡季的區域只有36.82%,為海南酒店提供靈活多變的服務創造了良好條件,如表3所示。
從另一項指標負債與資產比例看,全國為68.08%,旅游酒店業發達地區基本上都高于70%,比如廣東省為72.34%,海南省為74.53%,浙江省為72.53%,如表3所示。發達地區酒店經營創新思路更為活躍,消費者需求更為多元,競爭也更為激烈,因此多數酒店采取適度負債以把握機遇,占領更多市場空間。同時也體現出酒店服務創新并非單純以酒店數量或客房數量擴張來實現,而是延伸酒店產品服務,衍生酒店產品類型,創造更多高附加值、高利潤率服務類型。負債與資產比例最低的青海省只有40.28%,青海作為旅游資源豐富地區,為酒店業發展創造需求,但酒店服務類型過于單一,酒店功能還局限于傳統酒店住宿服務,如何實現多元化酒店服務創新對青海更好推動旅游發展至關重要。
流動資產占資產的比例也可以衡量出酒店服務創新的主流模式,全國為30.39%,酒店競爭激烈地區比例更高,比如海南省為41.32%,全國最高,而全國最低的西藏只有15.66%,酒店服務加速流動資金的快速流動,同時流動資金為酒店不斷變換服務模式提供資金保障。

表3 2010年我國省域酒店服務業資產負債結構(億元)
第一,作為推動地方經濟的現代服務業,酒店利潤是衡量酒店效益的重要指標,全國2010年酒店利潤為1603.1億元,高于酒店成本1000.6億元,這與酒店服務的一次投入、多次使用緊密相連。酒店服務創新提倡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投入前提下創造更多利潤,重點在服務模式改變和組合創新。
第二,2010年全國酒店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6.97%,外商投資企業為64.6%,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為60%,均高于國有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私營企業,可見在內資企業的盈利模式處于劣勢。
第三,稅金比例方面,如外商投資企業收入稅金率為5%,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為4.57%,均低于內資企業稅金比例。同時在內資企業內部,國有酒店企業稅金比例最低為5.2%,說明我國有限責任公司和私營企業酒店服務創新難度和壓力比國有企業更大。
第四,國有企業在享有比較低的稅率同時,強調穩健營業、規模經營,并沒有充分發揮創新優勢。
第五,比較而言,外資和港澳臺商酒店企業更強調和重視服務創新。
第六,綜合分析國內酒店服務業規模發展能力方面可以看出:四個直轄市中,天津市優勢最弱,甚至不及臨近的河北省和遼寧省。而北京(直轄市第一)、上海市規模發展優勢最好,重慶位居第三。在九個沿海省(自治區) 中,最弱的依次是廣西、河北、遼寧。而最好的是廣東(全國第一)、浙江、江蘇、山東具有較強優勢。十五個內陸省(自治區)中最弱得依次是青海(全國倒數第一)、寧夏、西藏、黑龍江、吉林、新疆。最好的依次是四川、河南、湖南。其中四川和湖南超過了部分沿海省份。
[1]羅明.酒店業與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研究——基于31個省區市截面數據的實證分析 [J].貴州社會科學,2012,12.
[2]阮曉明.基于社會責任導向的酒店業績評價體系研究 [J].中國商貿,2012,15.
[3]王新宇,阮立新.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蘇酒店能耗評價模型的建立與節能措施分析 [J].商業經濟,2012,17.
[4]王鈺.提升天津酒店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對策研究——基于員工管理的視角 [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2,6.
[5]武瑾.淺談我國酒店服務能力現狀及對策 [J].對外經貿,2012,5.
[6]孫景榮,張捷,章錦河等.中國城市酒店業效率的空間特征及優化對策 [J].經濟地理,2012,8.
[7]張燕紅.基于平衡計分卡的酒店業環境業績評價體系研究[J].經濟論壇,2012,7.
[8]余洪,昌晶亮.酒店員工滿意度與顧客滿意度的互動影響模式研究 [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
[9]王愛蓮,賈蕾.服務業員工滿意度與顧客滿意度關系研究 [J].中國商貿,2010(29).
[10]陳雪瓊,羅潔,王婷婷等.酒店金鑰匙服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以泉州酒店業為例 [J].飯店現代化,2011 (03).
[11]張麗君.酒店服務中英語委婉語的語用分析 [J].中國商貿,2011(23).
[12]杜金玲.基于雙因素理論的酒店顧客滿意度的模型分析 [J].商場現代化,2008(08).
[13]MouKun.Introduction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hotel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countermeasures[J].Journal of China commerce,2009(13).
[14]Qiling,Shi Yingping.How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of hotels in China-in ESPS 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for example[J].Technology and the market,A,2006(11).
(責任編輯:FMX)
Scale Development Capacity Comparison of Provincial Hotel Service Industry
FAN Lin-sheng
(School of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70,China)
Comparisons and analysis about the hotel service scales,revenues and profit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basis of hotel servic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our country are to try to find the pivotal point and model of hotel service value innovations. The data of hotel service in 31 provinces and regions from 2006-2010 are selected to compare the scale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of different regional hotel services,so as to guide differential developments.The data are about the number of hotels,the number of employees,hotel rooms revenues,meals revenues,total assets,fixed assets and main business revenues.The data of hotel services of state owned, limited compani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show that their profit margin is lower than that of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investors from HK,Macao and Taiwan in 2010.It shows that our profit model is inferior.However,the tax ratio for our limited companies and private ones is higher than that for the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those from HK,Macao and Taiwan,even it is higher than that for the state owned hotels.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hotel service innovations from the limited compani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face much more difficulties and pressures.While the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enjoy lower tax ratio,they just emphasize stable business and scale developments,and do not fully use their innovation potentials,on the other hand, the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hotels from HK, Macao and Taiwan especially stress and pay much attention on service innovations.Data also show that the scale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of the hotel services in Guangdong Province,Beijing,Zhejiang Province,Jiangshu Province,Shandong Province and Shanghai have relatively better advantages.
Hotel service industry;Service scale;Hotel management;Tourism economy
F719.2
A
1004-292X(2014)02-0056-06
2013-07-27
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立項課題(201203357)。
范林生(1969-),男,河北無極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戰略管理、產品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