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發,吳志興 (廣豐縣人民醫院兒科,江西 廣豐334600)
吳煜 (廣豐縣婦幼保健醫院兒科,江西 廣豐334600)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 (NRDS)是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 (NICU)中的常見病,病死率高。常頻機械通氣 (CMV)是治療新生兒RDS的常用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死率,但由于其使用較高的通氣措施易導致肺組織損傷。近年來,我們用低通氣壓力的高頻振蕩通氣治療NRDS,并與常頻機械通氣進行對照研究,現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入NICU需機械通氣的NRDS患兒4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21例,女19例,全部患者符合 《實用新生兒科學》第4版中NRDS的診斷標準[1]及機械通氣指征[2]。將患兒隨機分為高頻振蕩通氣組 (HFOV組)和常頻機械通氣組 (CMV組)。HFOV組:20例,男11例,女9例,胎齡 (31.3±1.6)周;出生體質量 (1710±300)g;患兒1min Apgar評分 (6.87±1.51)分;用stephan-sophie呼吸機予HFOV治療。CMV組:20例,男9例,女11例,胎齡(31.2±1.7)周;出生體質量 (1720±250)g;1min Apgar評分 (6.73±1.03)分;用熊牌-750呼吸機予CMV治療。兩組患兒胎齡、出生體質量、出生1min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1.2.1 治療方法 40例均給予抗感染、補液、維持內環境穩定等常規治療。HFOV組應用Stephansophie呼吸機以HFO-CPAP模式進行高頻振蕩通氣。初調值:吸入氧濃度 (FiO2)60%~80%,振蕩頻率 (f)10~15Hz,吸氣時間 (Ti)0.3~0.4s,振幅以胸廓有較明顯振動為度。調節:振蕩頻率基本維持不變,調整MAP使PaO2維持在50~80mmHg,經皮氧飽和度達0.88~0.95,胸片示膈肌位于第8~9后肋,調節振幅使PaCO2保持在30~55mmHg。撤機:患兒病情控制后,先降FiO2在40%以下,后漸降MAP和振幅至MAP<8cmH20時,改為同步間歇指令通氣直至撤機。CMV組應用熊牌-750以A/C或SIMV 模式機械通氣。初調值:吸入氧濃度 (Fi02)60%~80%,吸氣峰壓 (PIP)20~26cmH2O,頻率40次/min,呼氣末正壓 (PEEP)5~8cmH2O,I∶E為1∶2;根據臨床效果下調參數及至撤機。
1.2.2 觀察指標 全程記錄心率、呼吸、血壓、經皮血氧飽和度及機械通氣時呼吸機參數。動脈/肺泡氧分壓比值 (a/APO2)為NICU中判斷患兒氧合功能的最好指標之一,可了解患兒呼吸衰竭的輕重,氧合指數 (OI)為機械通氣時評價肺部病變程度及估計預后的可靠指標,換氣功能障礙時PaO2/FiO2下降[3]。上機時和上機后4、12、24h均行動脈血氣分析,測定pH、PaO2、PaCO2等指標,算出OI和a/APO2;胸片12h檢查1次,穩定后改為每天1次。記錄2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住院時間及其并發癥和病情轉歸。
計量資料以 (±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在上機時,FiO2、OI、a/APO2等3項指標無統計學差異 (P>0.05)。HFOV組經治療4h后,患兒FiO2、OI下降,a/APO2上升,與治療前比較有統計學差異 (P<0.05),至12、24h有統計學差異 (P<0.01);同時與CMV組比較,亦有有統計學差異 (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肺氧合功能參數比較
HFOV組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及住院時間較CMV組明顯縮短 (P均<0.01)。見表2。

表2 兩組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HFOV組治愈18例,死亡1例 (腦室內出血),放棄1例;CMV組治愈16例,死亡3例 (腦室內出血1例、氣漏1例、呼吸機相關肺炎1例),放棄1例。HFOV組發生肺出血1例,腦室內出血1例,呼吸機相關肺炎1例,壞死性小腸結腸炎1例。CMV組肺出血1例,腦室內出血1例,呼吸機相關肺炎4例,壞死性小腸結腸炎1例,氣漏3例,支氣管肺發育不良1例。表明兩組發生腦室內出血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HFOV組發生呼吸機所致肺損傷低于CMV組,有統計學差異 (P<0.05)。
NRDS為肺表面活性物質 (PS)缺乏所致,表現為生后數小時進行性呼吸困難、青紫和呼吸衰竭。PS缺乏時肺泡萎陷,肺不張,肺順應性降低,發生缺氧、酸中毒,導致肺小動脈痙攣,肺動脈高壓,右向左分流。機械通氣治療可防治進行性肺不張,改善肺泡通氣,降低二氧化碳分壓;另外提高吸入氧濃度,保證足夠氧合,提高動脈血氧分壓。CMV治療NRDS時往往需要使用較高的通氣條件,包括大潮氣量和高PIP,有增加肺容量傷、肺氣壓傷及慢性肺部疾病發生的危險,延長機械通氣時間,提高治療難度。高頻通氣是應用小于或等于解剖死腔的潮氣量、正常4倍以上的通氣頻率,在較低的氣道壓力下進行通氣的一種特殊通氣方法[4]。高頻率的振蕩通氣能更好的促進氣體彌散,有效改善氧合,提高血氧飽和度,糾正低氧血癥;對肺泡的直接通氣及相對恒定的平均氣道壓,使肺泡氣壓/容量和心功能的抑制明顯降低;通過肺復張,最佳肺容量策略,使潮氣量和肺泡壓明顯低于CMV,同時可在較低的吸入氧濃度維持與CMV相同的氧合水平,從而減輕了氧中毒的危險性。本研究結果顯示,HFOV組治療能更好地提高肺氧合功能,縮短機械通氣時間,進而減少氧療時間及住院時間,因此VAP的發生、形成BPD的可能性降低。VALI是由肺泡過度膨脹、肺泡周期性的張開和閉陷產生的剪切力而致。由于HFOV組采用較低的壓力及較小的潮氣量,相對恒定的平均氣道壓,避免肺泡反復啟閉引起的高剪切力和減少PS的 “擠奶樣”作用,避免呼吸機所致肺損傷。考慮到HFOV的振蕩波是否會引起患兒腦血流波動致出血,本資料結果顯示,HFOV并未增加IVH的發生率。劉志軍等[5]綜合比較HFOV與CMV的安全性及潛在危害,通過數據庫檢索出符合納入分析條件的相關文獻14篇,采用Meta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發現兩種通氣方式引起的ROP、PDA、NEC、BPD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采用高頻振蕩通氣治療NRDS能更好地提高肺氧合功能,縮短病程,改善預后,療效顯著,優于CMV,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
[1]邵肖梅,葉鴻瑁,丘小燦 .實用新生兒學 [M].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96-397.
[2]薛辛東,杜立中,孫眉月 .新生兒機械通氣常規 [J].中華兒科雜志,2004,42(5):356-357.
[3]周曉光 .肖昕 .農紹漢新生兒機械通氣治療學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5-89.
[4]周偉 .高頻振蕩通氣在新生兒的應用 [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06,9(2):135-137.
[5]劉志軍,李思濤,郝虎,等 .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安全分析 [J].臨床兒科雜志,2008,26(3):19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