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佳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注后進生的轉化這一“老大難”問題?!罢n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注意鼓勵、動員、吸引學習困難的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為他們設計適合的學習形式和內容,使他們能夠樂于參與……要給予他們耐心的指導,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熱情。”筆者就此進行了實踐探索,初步摸索到落實“課標”要求的有效路徑?,F略述于下,以就教于同行。
一、了解學習情況,找出問題癥結
我在班級剛進入初三新學期教學時,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了摸底。以下是其中一個班級的情況:
表一,對以前的學習態度調查
表二,學習興趣調查
表三,聽、說、讀、寫能力調查
表四,學習信心調查
結合其他調查材料,對以上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興趣低落,缺乏自信心。
2.學習方法、習慣不夠好。
3.語音、語法、詞匯等基本知識掌握得不好。聽、說、讀、寫能力弱。
根據以上情況,我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學期授課計劃。
二、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具體落實
(一)進行目的性教育。初一時,學生對于學英語有一定程度的興趣,再加上學習內容比較簡單,所以會使他們保持一段時間的學習熱情。初二時,隨著語音、語法、詞匯方面學習要求都有相應的增加和加深。他們的壓力感隨之增加,興趣隨之寡然。兩級分化就出現了。為了使學生始終保持堅持不懈的學習熱情,從第一堂課起,我就注意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目的教育。目的教育是長期的,應在各個教學階段貫穿始終,使學生始終保持穩定的學習熱度。
(二)查漏補缺,以最短的時間,補上語音、詞匯、句型等必要的基礎知識,傳授好的學習方法,結合他們的實際進行教學。
1.狠抓基礎,補上音標,勇闖語音關。語音是外語入門教學的重點。把音標及拼讀技能這把“鑰匙”交給學生,他們就可以擺脫依賴,自己拼讀。學生具備了基本的拼讀能力,掌握了音標及讀音規則,就不會孤立的記單詞,興趣就不容易消失;補上嚴重的知識技能缺陷,兩極分化就能縮小。因此,我就先復習48個國際音標,講解發音要領,觀看發音部位,通過多聽、多讀、多模仿,不斷糾音正調。要求人人開口,個個過關。兩星期下來,80%以上的同學過了語音關。
2.突破單詞關,傳授科學記憶法。單詞識記也是學好外語的關鍵之一。所以要求在學新單詞的時候,要復習鞏固舊單詞。為了增強記憶,防止遺忘,故要求:⑴按音標拼、讀、記,而且要求做到腦、眼、口、手并用。⑵構詞法詞語搭配,同義詞、反義詞及字母組合等結合起來記。這樣使學生認識到外語單詞并不是無章可循的。如,act—action—actor—actress—active等一串可一起記。再如相近字母組合的單詞也可以一起記:book, boot, cook, cool, door, food, fool, foot, good, look, moon, noon, pool, poor, room, soon, wood, etc。
再如“look”一詞搭配的詞組可以一起記:to look at, to look for, to look after, to look back, to look up, to look about, to look through, to look down upon, to look forward to, etc。這樣記憶單詞,不但速度快,而且系統。使詞在音、形、義諸方面都能結合起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學期下來,90%左右的學生補上了初中的全部單詞。
3.引進小組合作學習和組間競爭機制。初中學生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以及求得他人尊重與合作的意識。他們既有求知求真的強烈愿望,又有害怕困難的心理。所以,在課文及句型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和分組競賽的方法來檢查他們的預習、復習情況,能極大地改變傳統的教學套路,使學生置身于一個寬松、合作而又有競爭精神的氣氛中。
4.及時分析反饋信息,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動態調控。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途徑。所以,我常從口頭中、書面考試中、練習中進行個別交談,輔導中得到反饋信息,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及內容多少難易,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持久些。
三、潛心教書育人,做到情深意切
正如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love me, love my dog),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往往會遷移到學生學習情緒上來,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教師應注意對后進生施以關懷和理解。例如,在一節朗讀課中,一位后進生用頭發絲玩一只手表,我走過去輕輕地拿掉了他的手表。我想他會認真讀書了,出乎意料,他更不愿讀了,臉上現出氣呼呼的樣子。我立刻改變方法,慢慢走過去,又把手表悄悄放在他桌上。他很快把手表放進抽屜,喜出望外地大聲讀起來了。從處理這件小事上我悟出一個道理:老師的情感需要融入學生的情感,達到師生情感的和諧。
經過教學實踐嘗試,這屆初三的畢業生成績最好,后進生成績提高最多。實踐證明,這的確是得益于“課標”理念的理解與認真落實。
(作者單位:貴州省貴陽市第二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