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國
【摘 要】歷史教學在文化教育領域尤其是針對廣大青少年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高中階段是學好學透歷史的關鍵時期,只有讓孩子們讀懂了歷史,才能更好的理解我國當前發展情況與未來發展方向,才能更好的為社會建設添磚加瓦。因此,教育部門特別是學校和廣大教師,要進行有效性教學的研究推廣,以期盡快提高歷史教學效率,普及歷史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內涵,培養其愛國情操,進而增強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教學有效性
歷史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意味著其內在的精神,是無法代替的。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文化事業欣欣向榮,中共十八大更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繼往開來建設者的廣大歷史教師,也應當將傳承歷史精神,向后代轉達善意的勸誡當成首要任務,特別是加強對于青少年的歷史教育,更是引領國家未來興盛發達的重要手段。如何使廣大青少年尤其是高中學子在學習歷史了解歷史的同時,又能培養起對于歷史的濃厚興趣,是擺在所有一線教師乃至教育部門面前的一道難題。因此,需要進行有效性教學的深入探討,以期尋找出解決之法,平衡兩者之間的矛盾,為歷史教學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一、有效性教學的概念
有效性教學是指通過增加或者改變課堂教學手段以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前提下,能夠達到鍛煉身心、陶冶情操、發散思維的作用。傳統教學中的有效性只是片面注重學生的成績,并沒有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無法從根本上做到有效性的教學。本文所討論的有效性教學,既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大綱要求的知識,又能夠激發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并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擁有扎實基礎的同時,還能根據情境變化靈活應對并解答所遇到的問題,真正的為社會鍛造出有用之才。
二、如何進行有效性教學
(一)歷史教師觀念的更新改變
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不少教師嚴守所謂“師道尊嚴”,面對學生高高在上;憑借所謂教學經驗對學情進行主觀臆斷,對學生缺乏客觀的認識。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這些陳舊的教學理念已經遭到淘汰。教師要真正的去了解學生,關心學生,根據不同情況制定適宜的教學計劃。教師的粗心和無視,往往帶給學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學習壓力;教師的耐心和鼓勵,卻能夠影響每一個學生,甚至令他們終生受益。在課堂的學習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周圍的資源,在做好引路者的工作的同時,也要擔當起同行者的責任,和學生一起研究問題,克服問題。只有一起承擔了失利的苦澀,才能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二)課堂教學手段的豐富多彩
1.做好教學備課
高效的教學備課工作,是有效性教學的前提。但在實踐中,很多歷史教師未能妥善處理好四個關系:一是課標、教材與學生的關系;二是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的關系;三是利用網絡資源與個人創新的關系;四是歷史課型與教學手段匹配的關系,導致備課效果不彰。教師以課標為指導,以教材為依托開展備課工作無可厚非,但我們更應耐心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點,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這樣才能使備課工作達到最佳效果。集體備課能集思廣益,發揮集體智慧的作用,但個性化的備課卻能發揮教師個人特長,也能使教者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在備課中有大量的網絡資源可以加以利用,但這些資源良莠不齊,需要進行必要的增刪和創新,即便是好的資源也應有選擇地加以利用。在教學手段的選擇上,我們應根據課型輔之相應的教學手段,并不是每一節課用多媒體課件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豐富教學過程
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面對龐雜的知識點進行記憶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對于相似的歷史概念經常容易發生混淆,對于抽象的歷史現象總是感到難以理解。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要幫助學生建構起一課、一章的知識網絡,學生記憶時就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我們更要講清各個歷史概念的涵義及其外延,讓學生真正吃透這些歷史知識;同時啟發學生以基本概念為據,進行發散思維,對于類似的歷史概念進行分析概況,對同一時期的歷史現象進行比對總結,這樣學生就理清了相似歷史概念間的異同,又通過揭示某一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加深了對相關歷史概念的理解。對于抽象的歷史知識,我們要搜集生動形象的歷史資料,利用多媒體教具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理解。在歷史課堂中,還應及時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體會歷史人物的品格,讓學生的心靈受到啟迪。
3.鞏固教學成果
高中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黃金時期。無論體力智力還是思維反應的敏捷度,都處在巔峰狀態。很多時候教師講授的東西學生都能做到充分理解,但是隨著時間一長,有些學生就會出現記憶模糊甚至完全遺忘的情況。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往往會采取對前一階段的歷史知識進行復習鞏固的辦法,但是復習方式單一、內容簡單重疊導致了復習效果并不理想。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歷史知識進行梳理,如以時間為線索的縱向整理,以時代特征為線索的橫向整理。也可以安排一些課內探究活動來對所學知識進行一次鞏固,讓學生自己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將知識融會貫通,變為己用。比如在復習《羅斯福新政》一課時,就可以設置“資本主義經濟政策是如何演變的”、“美俄二、三十年代改革給我們的啟示”等話題進行討論。組織討論也是鞏固教學成果的方法之一,在練習鞏固時應注重創設不同的歷史情境,多進行變式訓練,既讓學生真正掌握了歷史概念,又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課后評價的客觀準確
不論教學如何改革,最終都要交出一份答卷來檢驗最終的成果。所謂的答卷不能只看試卷上的分數,更多的要看到學生自身能力的加強和素質的提高。不要因為一些學生沒有在卷面上取得成功就否定他們的努力,要看到學生自身的努力和進步。有效性教學對學生的影響可能并不會及時體現在考試成績上,但只要學生能夠產生學習的動力,獲得學習的快樂,豐潤自身的精神世界,就是對有效性教學的內在價值的正面肯定。因此,只有建立起全面客觀的教學評價體系,才能將歷史有效性教學落到實處。
總之,高中歷史有效性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方式。通過有效性教學,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了兩者之間的感情。
【參考文獻】
[1]田業元.歷史課堂教學的策略.2010,(8)
[2]封建國.淺談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2013,(29)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南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