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珍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生的學習可謂成亦課堂、敗亦課堂。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每位老師的迫切需求。教師的教學必須有效,而且要追求高效教學。什么是有效教學呢?有效教學就是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于平均水準的教學。所謂有效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語文有效教學策略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起先導作用。因此,我們要重視對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創設有效課堂情境,激發學生探索欲望。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并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如:我在教《小露珠》這一課時,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閃亮透明小圓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樹葉做搖籃,搖來搖去真自在,太陽出來去無蹤?!边@是什么?我話音剛落,學生就爭先恐后的搶答,看著學生積極的氣氛,我又提出這樣幾個問題:小露珠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又是什么時候消失的?經過幾分鐘的閱讀,他們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說:是在夜幕降臨時出現的,在太陽公公出來時消失。有的說:夜深人靜,萬物都入睡時小露珠出現,在早上七點半消失。此時我點撥到:小露珠的出現,為什么動物們和植物們都喜歡呢?小露珠要走時它們又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小露珠要走時又是怎樣和它們告別的呢?同學都很積極的帶著問題去閱讀,然后搶著回答:就像萬物都喜歡小露珠一樣的心情。通過這樣問題情境的創設,大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時,我們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欲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重視教材資源的利用,充分發揮教材效益。
新課程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教學的各項內容都緊密圍繞單元專題而展開,其中單元導語特別強化了導學功能,給我們的備課和教學指明了目標、重點和難點。備課時可以根據單元導語確定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讓課標思想在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得以充分體現。新教材課文中的泡泡圖是我們學習的好伙伴,它給我們在閱讀學習時提示了思考的途徑和方法。比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中就有兩個泡泡圖:一個是“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迸赃吿崾尽盀槭裁催@樣說呢?”二是在文末有“我發現課文是圍繞一句話來寫的。”我們在備課時就要抓住這些泡泡圖提示語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積極參與交流、討論和語文實踐活動。課后思考與練習是我們在備課時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是對我們教學文本應達成各種目標的檢測,我們將這些內容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有效地突破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抓住“文眼”,采用多種形式組織學生朗讀、體驗、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通過反復地讀,走進文本,理解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觸摸情感的脈搏。讀是感悟與體驗的前提與基礎。不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好,就不能通過語言來認識事物之間、人物之間、人與事之間的關系;要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必須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一遍又一遍地讀書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獨特的、有見地的感悟。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边@句話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父親挖掘時間長,挖掘的艱辛,永不放棄的信念,以及對兒子深深的愛等情感。筆者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領讀、引讀、組織學生有感情地個別讀,把學生的感悟、體驗不斷推向文本,并且適時地設計了一個補充句子的練習: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在這36個小時里,他顧不上( ),顧不上( ),顧不上( ),甚至連( )都顧不上。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他心里反復念叨著的一句話是( )。這樣設計引導學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的,又是對文本的再創造和深加工;既使書本上的語言內化為學生心靈深處的話語,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這樣的言語實踐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語言、思維和精神的同步發展,達到了“訓練”和“感悟”比翼齊飛的境界。
四、及時反思,重視提煉。
教學反思成就教育理想。任何工作都是需要事后總結和改良的,有效性教學必然要求教師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那就是自我反思和自身提煉,做到及時反思,不斷優化教案,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要進行主題性反思,提高整體教研水平。作為語文教師更應該把反思作為自己教學的一項主要工作。葉瀾教授說過:一位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但他寫三年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每學過一篇課文,每上完一堂常規課、研討課,我們都應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一下:反思我們自身的功底,反思自己的教學態度,反思自己的教學規范,反思自己的教學藝術,反思自己的教學風格,反思課堂教學的得與失。讓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反思中尋找自己的長處,好好欣賞自己,把優點長處轉換為個性、風格,做大自己的優點;尋找自己的短處,好好欣賞他人,爭取轉化為自己的教學營養,看透自己的問題。這樣,通過反思提煉,我們的執教水平和能力定能得到飛速發展,進而打造真正的有效課堂。
實踐證明,語文教學策略是否有效,要看學生是否有效參與、互動,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有效,教學策略是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對所選用的教學順序、組織形式、方法、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因此,教師要靈活選擇和運用有效教學策略,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三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