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葵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教師,高級教師。2002年起開始講授經濟學、金融學、經濟史和管理學等課程。出版有《依柯的經濟學故事》《兒童財商故事系列》等圖書。
當孩子問“為什么借錢要小心”時,我們不妨用一盤金融象棋游戲,讓他們親身體驗“杠桿”的力量與風險。
金融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向市場提供資金支持?,讓一些因為缺錢辦不成的事情能借到錢而辦成。“借錢”到底是怎么回事?“金融杠桿”指的是什么?我們可以把身邊的象棋,改造成一副金融象棋,讓孩子明白借錢的含義。
金融象棋的新規則很簡單: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棋子當“抵押物”(將/帥除外),換回更強的棋子來用。比如,把不起眼的“小兵”押出去,借來能橫掃千軍的“車”—這就是金融里說的“杠桿效應”,用小本錢撬動大力量。
那該向誰借呢?有兩個選擇:找“系統”(像金融機構)借,或者找對手(像民間借貸)借,規矩和風險大不一樣。
找“系統”借棋
還款期限是5步內,壓力相對小些。但得慢慢攢“信用”:第一次只能借小兵,按時還夠3次,才能借車、馬、炮;要是還不上,可以選擇用更高級的棋子抵,但算“違約”,這局棋接下來30步都不能再借,而且歸還時得額外放棄1步走棋機會當“利息”。要是一局里向系統借了3次,每次都按時歸還,之后就能一次借2枚棋子了。信用越好,能借的力量就越大。
找對手借棋
對手可就沒那么“好說話”,必須在3步內還,還的時候要放棄1步走棋的機會當利息。而且風險也會翻倍:要是借的棋子被對方吃了,需要還對方1枚同級或更厲害的(比如借了炮,就得還炮或車);要是到期還不上,手里更高級的棋子都會被拿走,直接算“違約輸棋”,也就是金融中的“杠桿爆倉”,借的力量成了壓垮自己的重擔。當然,因為是民間借貸,對手也可以拒絕借棋。
玩著玩著,孩子就會思考:借來的車,幾步能吃掉對方老將?放棄的那步棋,會不會讓自己的老將遇險?抵押棋子前,老將身邊是否還有足夠的“保鏢”呢?借車進攻時,會不會中對手的埋伏?
理解了這些,也就懂了大家常說的“房貸要量力而行”“別碰網貸”“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道理。
而且,游戲勝負仍然取決于能不能“將死”對方的老將。這也提醒孩子,借錢只是工具,真正決定勝負的是自己的判斷力。所以,“金融杠桿”帶來的力量再誘人,背后都藏著對應的代價:可能是利息,是風險,或是不得不承擔的約束。真正的金融贏家,永遠是一手握杠桿,一手握剎車。